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与CMF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阐述。其中最重要的包括:梳理了设计艺术中色彩材料与表面工艺(CMF)的发展历程和概念,并归纳了CMF的知识体系(在研究的推进过程中,对CMF的概念也在不断审视和完善中,在本书后续的章节中,均采用了“色彩、材料和表面工艺”或“色彩、材料和工艺效果”的表述,比之“色彩、材料和表面装饰”的表述更合适)。总结了色彩和材料质感的主观体验的评价方法。总结并实践了关于CMF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基于孤立样品的可控实验研究和在具体设计背景下的情境实验研究。总结了关于色彩和材质表面的客观界定的测试原理与方法。归纳讨论了CMF的功能性及其与美学性的相互协调。在比较现有相似数据库和用户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CMF数据库的框架——TsinghuaCMF网上CMF数据库平台。该数据库的定位是以学术性、应用性和交互性为主要特点。数据库涵盖包括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十大类材质类别,其中包括大量新材料。TsinghuaCMF数据库的信息访问人口分为三个通道:材料通道、感觉模式通道和应用领域通道。CMF数据库的所有材质均与实体CMF样品馆的样品一一对应,便于用户实际体验。总结了CMF创新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以交通工具内饰为例(包括飞机与汽车),进行了CMF应用案例研究示范。重点对波音飞机内饰CMF研究与设计创新的整个过程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本书可供设计艺术专业(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的教师、学生、研究人员,从业的设计师,以及所有设计艺术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左恒峰,设计艺术学博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客座教授,意大利罗马圣拉斐尔大学客座教授,德先汽车科技首席设计师,英国材料学会高级职业会员。曾任意大利米兰Gia110108设计机构中国地区设计总监,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设计学院高级讲师,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具有工业设计和材料科学双重学科背景和实践经验。分别在中国、意大利、英国的高校和企业从事设计教学、研究和实践20余年。研究方向集成了造型设计、材料科学、表面处理工艺、感知心理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曾建立英国一家“材料美学”网上数据库,同时为英国知名企业Remington UK、Morphy Richards等公司提供了新产品开发材料创意的应用指导。2009年从英国引进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建立了全国高校独具特色的色彩、材料、表面装饰(CMF)创新实验室和跨学科研究团队,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资助,任课题组首席专家。设计研究及应用领域涵盖3C电子、交通工具(汽车、航空航天)、家居产品等众多行业。先后主导自主品牌新能源大轿车内外饰设计、城市轿跑车内饰概念设计、波音飞机内饰CMF与照明研究与设计、韩国LG基于中国文化特征的电子产品CMF部分的研究与设计等众多工业项目。多次出席国际设计会议做主题演讲,包括柏林“塑料设计的艺术”国际研讨会(2005)、剑桥大学“材料教学国际研讨会”(2011、2015)等。所指导的学生作品分获红点奖等国内外奖项,并参选意大利米兰家居展等国际会展。受北汽、海尔、中国商飞、中国载人航天中心等大型企业机构邀请做CMF专题讲座。英文专著《产品设计中的材料感知》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1 CMF总论 1.1 CMF的概念与发展历程 1.2 CMF的现状 1.3 CMF的发展方向 2 CMF的研究方法 2.1 CMF的基础研究 2.2 CMF个案应用研究 2.3 CMF数据库框架研究 2.4 CMF具体研究方法 2.4.1 CMF主观感受研究方法 2.4.2 CMF客观测量研究方法 2.4.3 CMF数据库开发研究方法 2.4.4 CMF设计案例研究方法 3 CMF的知识体系和基本问题 3.1 CMF信息需求调查 3.2 CMF知识体系和基本问题 3.2.1 色彩的核心知识和基本问题 3.2.2 材料的核心知识和基本问题 3.2.3 表面工艺的核心知识和基本问题 3.2.4 CMF的心理物理学关系 3.2.5 CMF与其他设计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学习与应用CMF知识的几点建议 4 CMF的主观体验 4.1 色彩的主观体验和评价 4.1.1 感觉维度的色彩体验 4.1.2 情绪维度的色彩体验 4.1.3 关联维度的色彩体验 4.2 材料质感的主观体验和评价 4.2.1 质感概念的辨析 4.2.2 几何维度的材质体验 4.2.3 理化维度的材质体验 4.2.4 情绪维度的材质体验 4.2.5 关联维度的材质体验 4.2.6 质感体验维度之间的关系 4.3 CMF主观体验的实验研究 5 CMF的客观测量 5.1 色彩的客观测量 5.1.1 色彩测量的指标与标准 5.1.2 色彩测量仪器与方法 5.1.3 色彩实测案例 5.2 材料及表面的客观测量 5.2.1 粗糙度的测量 5.2.2 光泽度的测量 5.2.3 透明度的测量 5.2.4 软硬度的测量 5.2.5 膜厚测量仪 5.2.6 表面观察仪器 6 CMF的功能特性 6.1 色彩的功能 6.1.1 色彩的注意和识别功能 6.1.2 结构色及其防伪特殊功能 6.1.3 色彩的市场促销功能 6.1.4 色彩的其他功能 6.2 材料及其表面的功能 6.2.1 装饰与功能兼顾的表面样式 6.2.2 改善声学效果的材料和表面 6.2.3 自洁材料与表面 6.2.4 变色材料与表面 6.2.5 发光材料与表面 6.2.6 抗菌材料与表面 6.2.7 磁性材料与非磁性材料 6.2.8 立体弹性透气材料(功能化纤维材料) 6.2.9 生物医学材料与表面 6.2.10 CMF功能的区域化和梯度化 7 CMF数据库框架构建 7.1 建立CMF数据库的背景和意义 7.2 现有典型数据库分析 7.2.1 Material Connexion 7.2.2 Materia 7.2.3 Cambridge Engineering Selector(CES) 7.2.4 国内同类信息平台 7.3 清华CMF数据库的研发及其框架 7.3.1 清华CMF数据库的定位 7.3.2 CMF数据库信息框架的用户研究 7.3.3 清华CMF数据库框架结果展示 7.3.4 CMF数据库在设计艺术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8 CMF创意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8.1 CMF创新的基本策略 8.1.1 CMF技术层面的创新 8.1.2 CMF文化层面的创新 8.1.3 CMF风格层面的创新 8.2 CMF创意源泉与方法 8.2.1 自然界是CMF原型的重要源泉 8.2.2 想象-内心世界表象的再现和升华 8.2.3 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是-枚硬币的两面 8.2.4 新技术新工艺作为CMF创新的催化剂 8.2.5 功能移植与转换 8.2.6 多重感觉的巧妙合用 8.2.7 走向边界和极端 8.2.8 第四维-时间:CMF的动态美学效果 8.2.9 善用不完美之美-缺陷法 9 CMF设计应用案例研究 9.1 民用飞机内饰CMF研究与设计创意 9.1.1 前期概念发散 9.1.2 用户调研与分析 9.1.3 焦点访谈与头脑风暴 9.1.4 感觉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 9.1.5 CMF样品物理测试 9.1.6 第二阶段头脑风暴 9.1.7 舱内CMF设计创意 9.2 汽车内饰CMF研究与设计创意 10 总结与未来研究拓展 10.1 本书总体结论 10.2 CMF的后续研究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