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1.1 卫星推进系统仿真的作用和意义
1.2 卫星推进系统仿真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1.3 卫星推进系统仿真的真实性与快捷性的辩证关系
第2章 推进系统仿真分析国内外进展
2.1 系统级仿真分析进展
2.1.1 单组元推进系统
2.1.2 双组元统一推进系统
2.1.3 双模式混合推进系统
2.1.4 电推进系统
2.1.5 新概念推进系统
2.2 部件级仿真分析进展
2.2.1 发动机仿真分析
2.2.2 电爆阀仿真分析
2.2.3 单向阀仿真分析
2.2.4 开关阀门类仿真分析
2.2.5 压力容器仿真分析
2.2.6 减压器仿真分析
2.3 推进系统其他相关仿真分析进展
2.3.1 低温推进剂存贮
2.3.2 联合仿真与耦合分析
2.3.3 推进剂晃动分析
第3章 推进系统仿真分析的基本理论
3.1 基本理论
3.1.1 流动理论
3.1.2 结构理论
3.1.3 传热理论
3.1.4 电磁理论
3.2 流动水击问题
3.2.1 水击连续微分方程
3.2.2 水击运动微分方程
3.3 节流小孔问题
3.4 液体晃动问题
3.4.1 基本方程
3.4.2 泛函极值原理求解
3.5 多孔介质问题
3.5.1 多孔介质介绍
3.5.2 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机理和规律
3.6 微重力流体力学
3.6.1 微重力环境下毛细驱动方程
3.6.2 毛细压差驱动方程
3.6.3 表面张力驱动流动方程
3.7 稀薄气体动力学
3.8 电磁问题
3.9 燃烧问题
3.9.1 基本方程
3.9.2 燃烧模型
3.10 两相流问题
第4章 推进系统仿真分析常用工具
4.1 推进系统系统级流动仿真工具
4.1.1 AMESim
4.1.2 Flowmaster
4.2 部件级仿真分析工具
4.2.1 Fluent
4.2.2 FLOW-3D
4.2.3 CFX
4.2.4 ANSYS
4.2.5 FPM
4.3 前后处理工具简介
4.3.1 Tecplot
4.3.2 Origin
4.3.3 HyperMesh
4.3.4 HyperView
4.3.5 ICEM
第5章 推进系统仿真分析工作项目
5.1 冷气推进系统仿真分析
5.1.1 仿真分析目标
5.1.2 仿真输入条件
5.1.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5.1.4 仿真建模、初始及边界条件
5.1.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5.1.6 冷气推进系统仿真分析案例
5.2 单组元推进系统仿真分析
5.2.1 仿真分析目标
5.2.2 仿真输入条件
5.2.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5.2.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5.2.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5.2.6 单组元推进系统仿真分析案例
5.3 双组元推进系统仿真分析
5.3.1 仿真分析目标
5.3.2 仿真输入条件
5.3.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5.3.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5.3.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5.3.6 双组元推进系统仿真分析案例
5.4 电推进系统仿真分析
5.4.1 仿真分析目标
5.4.2 仿真输入条件
5.4.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5.4.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5.4.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5.4.6 电推进系统仿真分析案例
第6章 专项仿真分析工作项目
6.1 流动水击
6.1.1 仿真分析目标
6.1.2 仿真输入条件
6.1.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6.1.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6.1.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6.2 节流小孔
6.2.1 仿真分析目标
6.2.2 仿真输入条件
6.2.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6.2.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6.2.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6.3 液体晃动
6.3.1 仿真分析目标
6.3.2 仿真输入条件
6.3.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6.3.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6.3.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6.4 多孔介质
6.4.1 仿真分析目标
6.4.2 仿真输入条件
6.4.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6.4.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6.4.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6.5 微重力流动
6.5.1 仿真分析目标
6.5.2 仿真输入条件
6.5.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6.5.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6.5.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6.6 羽流效应
6.6.1 仿真分析目标
6.6.2 仿真输入条件
6.6.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6.6.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6.6.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6.7 发动机燃烧
6.7.1 仿真分析目标
6.7.2 仿真输入条件
6.7.3 仿真算法或工具选择
6.7.4 仿真建模及边界条件
6.7.5 仿真结果处理及输出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