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印)克里希那穆提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由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讲和谈话中精选五十八篇作品集结而成,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的克氏作品。书中涵盖了克氏教诲的几乎所有重要主题,是对其教诲的一次丰富而完整的总结和梳理。
在本书中,克氏通过探讨自我认识、个体与社会、生活的意义、行动与观念、爱与性、死亡、时间、欲望、恐惧和孤独等现代人面临的问题,引导人们认识内心,放下训练、偏见,摆脱心灵束缚,抵达心灵自由之境。
作者简介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1895.5.12~1986.2.16),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其思想近年来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他一生走访全球70多个国家,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种语言。包括美国、印度,欧洲和澳洲等全球范围内都设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及学校,致力于推广克氏慈悲而博大的人性理念。
目录
第一部分 我们在寻求什么
引言
我们在寻求什么
个体与社会
自我认识
行动与观念
信仰
努力
矛盾
自我是什么
恐惧
简单
觉察
欲望
关系与孤立
思考者与思想
思考能解决问题吗
头脑的功能
自欺
自我中心
时间与转变
力量与领悟
第二部分 已知与未知
论当前的危机
论民族主义
何须精神导师
论知识
论戒律
论孤独
论苦难
论觉察
论关系
论战争
论恐惧
论无聊与兴趣
论厌恨
论闲话
论批判
论信仰上帝
论记忆
论向“实情”臣服
论祈祷和冥想
论意识和无意识
论性
论爱
论死亡
论时间
论不基于观念的行动
论新与旧
论命名
论已知与未知
论真理与谎言
论上帝
论即刻的领悟
论简单
论肤浅
论琐碎
论静心
论生活的意义
论困惑
论转变
序言
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生
于印度,13岁时被“通神学
会”带到英国训导培养。“通
神学会”由西方人士发起,
以印度教和佛教经典为基础
,而衍生为一个宣扬神灵救
世的世界性组织,它相信“
世界导师”将再度降临,并
且认为克里希那穆提就是这
个“世界导师”。而他自己在
30岁时觉悟内心智慧,否定
了“通神学会”的种种谬误。
1929年,为了排除“救世主”
的形象,他毅然解散专门为
他设立的组织——世界明星
社,宣布任何一种约束心灵
解放的形式化的宗教、哲学
和主张都无法进入真理的国
度。
克里希那穆提被美国《
时代周刊》称为“20世纪最
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
一生在印度和西方世界传播
他的精神智慧。别人要加给
他上师的尊位,他都一直拒
绝。他的思想魅力吸引了世
界各地的人们,但是他坚持
宣布自己不是宗教权威。他
的教诲,主旨在于:要从根
本改变社会与人生,必须先
改变个人自我的意识。他一
直教人进行自我觉察,教人
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
族狭隘性制约等等的弊害。
他一直指陈打破意识束缚,
进入“开放”的极度重要,因
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
无可想象的能量”。这个广
大的空间,正是人的生命创
造力的源泉所在。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演讲
无数,著述甚多,所有语言
归结为一点,“我只教一件
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
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
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
,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
”他的心要,为世人指明了
东西方一切伟大智慧的精髓
——认识你自己。
他一直对世人讲话,直
到1986年过世,享年90岁
。他的言论、日记、书简集
结成60册以上的著作。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作品
得到台湾著名作家胡因梦女
士倾情推荐,在此谨表谢忱

九州出版社
导语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精)》是从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和谈话记录中挑选出的作品选编而成的,共58篇,每一篇都是克里希那穆提针对现代人了解自己、发现自身的开示。克里希那穆提这位心灵导师,再次在领悟人最初和最终的自由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上,让读者分享了他深具哲理的、丰富的、感人的教诲。
精彩页
我们在寻求什么
在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每个人都试图寻找某种安宁、某种幸福、一个避难所。
我们大多数人在寻求的是什么?我们每个人想要的是什么?尤其是在这个躁动不安的世界,每个人都试图寻找某种安宁、某种幸福、一个避难所。我们试图寻求的是什么?我们试图发现的是什么?显然,弄清楚这个问题是重要的,不是吗?也许大多数人在寻求某种幸福、某种安宁;世界充斥着混乱、战争、争端和冲突,我们想要一个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安宁的避难所。我认为,那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要的。因此,我们追随一个又一个领袖,追随一个又一个宗教组织,追随一个又一个导师。
那么,我们是在寻求幸福吗?还是在寻求某种满足,希望从中获得幸福?幸福和满足是不同的。幸福可以寻求吗?满足也许找得到,但幸福显然无处可觅。幸福是个派生物,它是别的东西的副产品。那东西需要我们投入极大的热诚、思考和关注,所以在一头扎进去之前,必须弄清楚我们在寻求的是什么,是幸福还是满足,这很有必要,不是吗?恐怕大多数人孜孜以求的不过是满足。我们想要被满足,想要在寻觅的终点找到某种圆满的感觉。
毕竟,如果你寻求的是安宁,很容易就能找到。你可以盲目地投身于某个事业、某个信念,在其中安身立命。但显然那解决不了问题。只是用某个封闭的信念隔绝自己,并不能免于冲突。所以,必须弄清楚,在内心以及外在,我们每个人想要的是什么。必须弄清楚这一点,不是吗?如果这件事弄清楚了,我们就不必去任何地方,不必找任何导师、任何教堂、任何组织。因此,困难就在于弄清楚我们内心的意图,不是吗?能弄清楚吗?弄清楚它需要上下求索吗?需要去听别人说些什么吗,从最顶尖的导师到附近教堂最普通的牧师?需要求助于别人才能弄清楚吗?然而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不是吗?我们阅书无数,参加大量的会议和讨论,加入各种组织——试图由此找到解决生活中的冲突和痛苦的秘方。或者,如果我们不做那一切事情,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也就是说,某个组织、某个导师、某本书让我们心满意足了,我们在其中找到了想要的一切;我们滞留其中,固化和封闭起来。
历经这种种困惑,我们不是在寻求某种永恒的、长久的东西吗?某个被我们称为真相、上帝、真理的东西,随你怎么叫——名字并不重要,显然那个名词并不是那个东西。所以我们不要受困于字词。让那些职业演说家们去咬文嚼字吧。我们大多数人内心在寻求某种永恒的东西——某种我们可以紧抓不放的东西,某种会带给我们保障、希望、长久的热情、长久的安定的东西,因为我们内心是如此不安。我们不了解自己。我们知道很多书本上描述的事情;但我们并不是亲自去了解的,我们没有直接的经验。
我们所谓的永恒是什么?我们孜孜以求的,会带来永恒,或者希望能带来永恒的东西是什么?我们不是在寻求长久的幸福、长久的满足、长久的安定吗?我们想要某种永垂不朽的东西,会满足我们的东西。如果剥除一切语言文字,实实在在看这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永恒的快乐、永恒的满足——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真理、上帝或不管什么名字。
是的,我们想要快乐。这么说也许很直白,但我们实际想要的就是这个——知识会带来快乐,经验会带来快乐,那快乐是一种在明天之前不会消逝的满足。我们体验过种种满足,它们都烟消云散了;现在我们希望在真相中、在上帝中找到永恒的满足。无疑,那就是我们都在寻求的东西——聪明人和傻瓜,理论家和在拼命奋斗的实干家都在寻求的东西。有永恒的满足这回事吗?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吗?
如果你寻求的是永恒的满足,你称之为上帝、真相什么的——名字并不重要——显然你必须了解你在寻求的那个东西。如果你说“我在寻求永恒的快乐”——上帝、真理什么的——你不是也必须了解在追寻的那个主体,那个追寻者、寻求者吗?因为有可能并没有永恒的安全、永恒的快乐这种东西。真相也许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认为它跟你所看到的、了解的、构想的完全不一样。因此,在我们寻求永恒之物前,来了解一下寻求者不是很有必要吗?寻求者有别于他寻求的东西吗?如果你说“我在寻求快乐”,那个寻求者有别于他在寻求的对象吗?思考者有别于他的思想吗?难道它们不是一个相伴相生的现象,而并非两个单独的过程吗?因此,在你想弄清楚寻求者在寻求什么之前,不是有必要先了解那个寻求者吗? P10-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6: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