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与时俱进的启蒙(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徐贲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18世纪前后不同国家的启蒙运动的交叉比较分析,抽取出四对在后世有重要影响的核心观念:英国的自由与保守、法国的理性与革命、美国的制度与人性、德国的国家与普世;重点分析了开明专制(启蒙专制)的思想与实践;认为启蒙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未竟的事业,并从多个主题、多个层次加以重申。
作者简介
徐贲,美国加州圣玛丽学院英文系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著作包括Situational Tensions of Critic-Intellectuals(1992)、Disenchanted Democracy(1999)、《走向后现代和后殖民》 (1996)、《文化批评往何处去》(1998,2011)、《知识分子:我的思想和我们的行为》(2005)、《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08)、《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2009)、《在傻子和英雄之间:群众社会的两张面孔》(2010)、《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2011)、《统治与教育:从国民到公民》(2012)、《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2013)、《政治是每个人的副业》(2013)、《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 (2014)、《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2014)、《颓废与沉默:透视犬儒文化》(2015)、《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2015)、《经典之外的阅读》(2018)。
目录
序:关于本书与启蒙
第一章:导论:重申启蒙的四个主题
1 重申启蒙:重申什么,如何重申
2 自主的人:理智和心智
3 可靠的知识与认知更新
4 现代自由民主政治
5 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
第二章:英国启蒙:自由与保守
1 宽容、自由和理性
2 启蒙者眼里的英国自由
3 从乡土社群到市民社会的苏格兰启蒙
4 苏格兰启蒙的情操与市场
5 英国启蒙的德性社会学
6 从英国式自由到英国式保守
7 保守什么,为何保守
8 自由和宪制的柏克
9 宪制传统和良序社会
第三章: 法国启蒙:理性与革命
1 理性与迷信
2 理性与自由
3 从理性到公共理性
4 启蒙导致极权吗
5 自由政治与暴力专政
6 法国的政治观念启蒙
7 政治哲学与政治方略
8 法国启蒙与法国革命
9 革命的思想起源不等于革命性思想的起源
第四章:美国启蒙:制度与人性
1 独步世界的新大陆启蒙
2 美国启蒙何以“美国”
3 自由的政治理论与启蒙
4 公民自决与宗教信仰
5 制度与人性
第五章:德国启蒙:国家与普世
1 宗教启蒙与大学革新
2 国家建构和官僚治国术
3 自上而下的国家主义启蒙
4 文学和诗化的的德国启蒙
5 康德启蒙的实践理性与普世原则
第六章:孟德斯鸠的政治社会学专制理论
1 自由与专制
2 专制之恶
3 权力制度与帝王权术
4 形形色色的国民性腐化
5 君权和贵族政治的残局
第七章:18世纪开明专制与改革
1 从经济到政制
2 理性时代的改革
3 打造新的合法性基础
4 革旧维新的政治红利
第八章:18世纪启蒙与开明专制
1 什么是开明专制
2 “有悔意的君主时代”
3 启蒙时代的尚贤政治
4 国家目标与行政理性
第九章: 梁启超的国家主义后发启蒙
1 昨日的争论与今天的启蒙
2 作为辅臣和启蒙者的梁启超
3 “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的延伸
4 梁启超的“开明专制”
5 梁启超的国家主义启蒙
第十章: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的革命启蒙
1 新文化运动是怎样的后发启蒙
2 新文化启蒙的“科学精神”
3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启蒙
4 “伦理觉悟”和“伦理革命”
5 启蒙时代的文学与政治
第十一章:书籍、阅读和启蒙的社会影响
1 旧制度下的书籍出版
2 书籍出版与商业利益
3 思想史与社会史
4 粗俗读物的颠覆力量
5 阅读与言论
6 启蒙时代的知识人
第十二章:与时俱进的启蒙
1 持灯和摆渡:没有启蒙的世界会更好吗
2 启蒙的三个部分:真相、认知、观念
3 一位中学教师的启蒙
4 传承怎样的启蒙
5 自由是启蒙的灵魂
序言
序 关于本书与启蒙
这是一部论述而不只是
介绍启蒙的书,围绕着为何
重申启蒙、重申什么和如何
重申展开。从20世纪上半叶
到这个世纪头20年,对18
世纪启蒙运动的研究经历了
从贬低到重申的重要变化。
21世纪初至今,国外已经出
版了不少重申启蒙及其基本
价值理念的著作,①这些著
作提出了许多问题:18世纪
启蒙对今人还有怎样的意义
?在今天的传承中,对启蒙
运动的理解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启蒙思想对人们关注的
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启蒙运动对今人
代表着怎样的伦理和政治变
化?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
今,中国经历的正好是与世
界潮流相反的变化,由于外
在的和学术研究本身的原因
,中国启蒙经历了从热到冷
的变化。一度澎湃的启蒙热
情已经转化为对启蒙的怀疑
、摒弃和唱衰,体现在一系
列思想、政治、社会议题及
其讨论方式和取向上,包括
对理性的怀疑和否定,迷信
“贵族精神”、反智的心灵鸡
汤,等等。
与1980年代初的启蒙时
代相比,今天要恢复人们对
启蒙的兴趣和信心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启蒙正在遭遇
前所未有的阻碍,尤其值得
关注的是人们对历史进步的
普遍悲观失望、对善恶判断
的犬儒主义,以及四处弥漫
的价值虚无主义。这是一个
不幸的现实,但我们没有理
由放弃启蒙能让世界变得更
好的希望。英国哲学家罗素
说,在逆境中保持希望是一
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他在自
传的最后部分中写道:“为
了保护我们世界的希望,就
需要我们有智慧和活力。在
那些绝望的人群中间,缺乏
的经常就是活力。”重申启
蒙就是为了在死水微澜的生
活世界里激发这样的思想和
精神活力。
重申启蒙首先需要从当
下的问题出发,重新厘清一
些与今天启蒙有关的观念发
展及其社会、政治、文化背
景。本书的论述始于对18世
纪英、法、美、德四种启蒙
的区分,在这四种启蒙中分
别抽取出四对中心观念议题
——英国的自由与保守、法
国的理性与革命、美国的制
度与人性、德国的国家与普
世。这四种启蒙能为今天启
蒙提供的不只是在它们各自
传统中形成的一些重要观念
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它
们之间所形成的多种价值观
对比和对我们当下可能的影
响。(参见本书第一至第五
童)
这四种启蒙形成了两个
两组的不同关系。第一个是
自由和专制的两个组。自由
的一组里有英国和美国;专
制的一组里则是法国(尽管
发生了革命,但未能改变专
制)和德国(成功地维持了专
制,没有发生革命)。
第二个是革命和改革的
两个组。革命的一组包括改
变了现代世界的两个革命:
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在改
革的一组里有两个不同的君
主制“改革”:一个是英国在
1688年已经成功进行了的
君主宪制改革,虽然称为光
荣革命,但并不是美、法意
义上的革命;另一个是德国
腓特烈二世相当成功的开明
专制改革。
如果我们把自由和专制
的两个组当作一条坐标,把
革命和改革的两个组当作另
一条坐标,那么,让这两条
坐标形成垂直交叉的横轴和
纵轴,就能划分出四个区域
,每一个区域是一个象限。
……
第三,启蒙的光明比喻
今天仍然同样有效,每多一
分光明,就减少一分黑暗。
唯有告别蒙昧,扫除黑暗,
人才能驱逐恐惧、懦弱和癫
狂,拒绝奴役、洗脑和逃避
,勇敢面对自我,做自己命
运的主人。光明意味着越来
越多的人会为了个人的尊严
和民族的前途,去承担自己
作为人的责任,捍卫自己作
为人的权利,用自己的良知
和勇气创造公平正义的国家
秩序,用自己的觉醒和行动
来创造未来。启蒙本身并没
有力量实现这些,但启蒙可
以一点一点地让越来越多的
人明白什么是恐惧、软弱、
癫狂、奴役、尊严、良心、
民族、爱国。启蒙是我们在
社会里一点一滴共同积累的
智识成果,它不一定能改变
现实,但能改变人们看待现
实的方式和他们对现实的看
法,在现实晦暗不明、是非
不清的时候尤其如此。正如
希腊作家尼可斯·卡赞扎基
斯(Nikos Kazantzakis)所说
:“启蒙的真义在于用清楚
的眼睛去看所有的黑暗。”
②要享受光明的快乐,需要
我们自己先睁开眼睛,而不
是装瞎或自己蒙住眼睛。这
就是康德所说的启蒙意愿,
“我们面对的是能够自由行
动的人,确实可以预先规定
他们应该怎么做,但是,他
们愿意怎么做却是无法预见
的”。①启蒙要让人变得更
自由,启蒙要影响的是自由
的人“愿意”怎么做,而不是
规定他们“应该”怎么做。若
不启蒙,便无以解放人的自
由意志,若不在意解放人的
自由意志,那么启蒙便什么
都不是。不过,启蒙诉诸的
不仅是人的自由意志,而且
是他成熟的自由意志。这才
是我们今天与时俱进、继往
开来所需要的那种启蒙。
导语
著名学者徐贲教授,是一个很难用学科来界定的学者,既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法学的;他是激情与理性的奇妙的混合,既熟悉国际前沿学术成果,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又拥有对当下问题的现实感和洞察力。在《与时俱进的启蒙》这本书中,他借助对启蒙的思想史-实践史的深入而综合的批判性分析,介入了当代中西思想争论,重申了启蒙,认为启蒙的核心理念(自由、理性、人道主义等),永不过时。
精彩页
18世纪的启蒙运动铺垫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现代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基础,无论是把启蒙运动所开创的现代性看成是世界现代性的开始还是西方现代性的开始,它所代表的都不只是一个历史时刻,而是一个历史时代的肇始。启蒙时代在许多方面都关联着我们的今天,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社会改良和政治进步。每当社会改良和政治进步遭遇巨大障碍,需要在思想、观念、行为上有所突破的时候,人们就会把这样一种排除障碍、准备突破的思想努力和解放称为“启蒙”或“新启蒙”。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称呼,人们甚至在并不完全自觉的情况下,也会把200多年前的启蒙运动当作一个重要历史参照。人们每一次这么做的时候,其实都是在重申,人应该也能够用自己的理性力量,既反抗外部秩序和制度强加于人的桎梏,也克服人自己内心的迷信和愚昧。
今天,什么是启蒙,什么不是启蒙,重要的已经不只是18世纪启蒙哲人或思想家说过什么,而是我们自己怎么理解启蒙。任何新的启蒙都必须回到什么是启蒙的问题,不只是要在概念上作一个界定,更是要厘清它与18世纪启蒙的关系,传承什么,改变什么,扬弃什么。在这么做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对18世纪启蒙的基本理解,涉及如何看待它给我们今天留下的遗产。
1.重申启蒙:重申什么,如何重申
对启蒙的评价早在18世纪启蒙时代就已经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了。以赛亚·柏林把18世纪的思想阵营分为启蒙与反启蒙,反启蒙就是否定启蒙,他本人对反启蒙是持同情和支持态度的。①柏林关于什么是反启蒙和哪些思想家属于反启蒙的阵营的论述是他的一家之言,其中许多看法都在21世纪初一些重申启蒙的著作里受到了质疑。②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不少为反启蒙立言或否定启蒙运动的积极道义与政治遗产的著作。以研究知识分子闻名的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指出,这波诋毁启蒙的时尚与当时“法国理论”正引领学界潮流有关。199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召开了一个以“否定启蒙”(Negating Enlightenment)为主题的会议。同一年出版了一部颇受欢迎的论文集《种族与启蒙》,原先拟用的书名是《种族主义的启蒙》。③历史学家达林·麦克马翰(Darrin M.McMahon)这样评说这股唱衰启蒙之风:“诋毁启蒙发展成为一种知识界的嗜血游戏(blood game),把左翼和右翼联合到了同一个事业上来。”④潜心研究启蒙时期的历史学家乔纳森.伊斯雷尔(Jonathan Israel)也指出:“自1970年代开始,否定启蒙理念的正当性成为一股越演越烈的浪潮,对启蒙奠定的现代性基础进行全面否定而不是肯定……造成了历史和哲学研究中不断加剧的‘启蒙危机’。”①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平克引述社会学家罗伯特·尼斯贝特(RObert Nisbet)说的,“对西方启蒙进步的怀疑在19世纪只是在非常少数的知识分子圈子里,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这段时间里,这种怀疑不仅在许多知识分子中间增强和扩散,而且波及了西方数以百万计的其他人”。为此,平克认为有必要写一本书来为启蒙进步辩护。②
从19世纪开始的对启蒙的批判思考并不全然是出于对启蒙的敌意,一有必要区分启蒙的敌人和启蒙的批评者,因为思考启蒙“可以批评启蒙的某些方面,但不与启蒙为敌”。③启蒙受到批评最多的方面包括科学主义、理性主义、西方文明的宏大叙事、启蒙与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关系、启蒙与法西斯和殖民主义的关系、工具化和制度化的知识、人被物化为权力和知识关系中的非主体,等等。这样的批评是正常的,但是,其中也有些有意无意地转变为对启蒙本身的攻击、诋毁和否定。几十年以来,这样的趋势积累成一种对启蒙的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直接诋毁和否定启蒙,就像直接攻击和否定民主一样,是一种极难获胜的逆向说理,但它并不需要驳倒启蒙或民主,它只要能制造和扩散对启蒙和民主的疑惑和不信任就可以了。
因此,今天重申启蒙并不是针对那些对启蒙的攻击、诋毁和否定一一进行驳斥(确实也有研究者试图这么做的),①而是客观地回顾真实的启蒙运动,并根据今天社会批判的需要抽取最重要、最相关的议题,并在过去的启蒙与今天的新启蒙之间建立起一种异中有同的比较、联系和传承关系。P17-2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