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丽科学--科学图像审美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崔之进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读图时代”的到来,科学图像成为连接艺术和科学的重要媒介。《美丽科学--科学图像审美研究》基于米歇尔批判图像学,以科学图像为研究对象,应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审美叙事学、跨学科视景透视、定量与定性结合等方法,通过艺术符号实现“图像转向”和“科学可视化”路径,研究科学图像的视觉审美维度与风格化审美趋势。
本书突破学科壁垒,探求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审美范式,建构艺术与科技理论框架,并配有前沿科学图像,对受众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本书适用对象为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从事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人员、在校师生以及对本研究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作者简介
崔之进,1980年出生。南开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维也纳大学博士后,东南大学博士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教授;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系副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东南大学青年后备干部;东南大学两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江苏省省委党校班委会成员;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分会会员;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图书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A&HCI、CPCI-S数据库收录5篇,CSSCI数据库收录20余篇。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近年致力于在艺术学框架中,建构科学图像学,寻觅艺术与科学融合创新的路径,以及艺术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科学图像的视觉审美
2.1 博物科学图像可视化传播
2.1.1 博物科学图像创作观念的转变
2.1.2 博物科学图像可视化传播的原因
2.1.3 博物科学图像可视化的传播主体
2.1.4 博物科学图像可视化的发展
2.1.5 博物科学图像可视化的发展特点
2.1.6 博物科学图像的制作方式
2.1.7 博物科学图像的艺术特征
2.1.8 博物科学图像可视化的作用
2.1.9 博物科学图像可视化的影响
2.1.10 小结
2.2 卡哈尔脑神经解剖图像的艺术特征研究
2.2.1 研究现状
2.2.2 解剖图像的艺术特征
2.2.3 解剖图像的科学与艺术特性
2.2.4 卡哈尔艺术创作与科学认知的“二律背反”
2.3 国际科技期刊封面图像错视理论研究
2.3.1 图像中的错视图式
2.3.2 科学图像造型特征
2.3.3 意义及启发
2.4 抽象艺术理论思想研究
2.4.1 抽象艺术理论缘起
2.4.2 抽象艺术理论模型
2.4.3 艺术理论价值
2.4.4 小结
第三章 科学图像叙事
3.1 科学图像叙事关系
3.1.1 科学图像的“陌生化”叙事
3.1.2 科学图像的空间性叙事
3.1.3 图像视域下艺术与科学图像的叙事关系
3.1.4 小结
3.2 国际权威科学期刊封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图像示例
3.3 “CNS”及子刊封面公共卫生事件图像示例
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图像转向研究
3.4.1 生物图像转向趋势
3.4.2 生物图像转向形态
3.4.3 公共卫生事件图像转向路径
3.4.4 公共卫生事件图像可视化传播
3.4.5 小结
第四章 公共艺术的科学语境
4.1 医院公共艺术康复功能
4.1.1 医院公共艺术分类
4.1.2 医院公共艺术功能
4.1.3 结语
4.2 基于生态语境的公共艺术发展趋势
4.2.1 公共艺术与生态学本质意义的共同属性
4.2.2 生态公共艺术的特征
4.2.3 生态公共艺术发展形态——“禅”生态艺术
4.2.4 未来发展趋势
第五章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5.1 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
5.1.1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
5.1.2 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背景
5.2 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契机
5.3 讲好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
5.4 “中国元素”图像示例
5.5 结语
第六章 总结
6.1 科学美感的思考
6.1.1 艺术美与科学美
6.1.2 具有“中国味儿”的科学美感传播
6.1.3 科学美感对视觉传播的影响
6.2 艺术与科学的共同特征
6.2.1 共同的对象
6.2.2 共同的词源
6.2.3 共同的灵魂
6.3 回顾与展望
附录 科学图像的类型化研究
表1 部分科学图像作者概况
表2 当代艺术与科学图像研究代表性会议
表3 艺术与科学图像融合领域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