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救亡图存语境下,西学东渐与传播媒介相结合展现在近代报刊“通中外”“达新知”等政治功能的发挥中,尤其呈现在近代社会变迁纷繁复杂的场景中。本书重在探索“通中外”语境下以报刊为载体的西学传播与近代政治变革关系:上篇侧重分析“通中外”语境下近现代报刊史探索的语境、脉络及其价值取向等;中篇从报刊承载“新知”与近代社会结构变动关系的维度,分析近代报刊与国家、社会关系重构的互动关系,呈现报刊在社会结构重构中的舆论建构或“舆情向背”等角色;下篇从宏观研究转向个案分析,通过清末留日学生报刊、《民报》《晨报》等经典个案的文本及传播网络分析,探讨在近代社会与政治舞台变迁场景下报刊报人所发挥的主体性角色及成败得失的历史省思。 作者简介 目录 导论 上编 “通中外”语境下近代报刊新闻及其价值取向综论 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三题 近代经济新闻价值取向及其政治语境解读——以份商业性中文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为中心 中编 “通中外”语境下报刊与国家、社会关系重构 近代中国报刊探索的省思 国家与社会语境下的中国近代报刊分析 晚清维新舆论的媒介建构与报刊命运的考量 近代报刊与袁世凯军政利益集团的兴衰 晚清幕府纷争与舆论精英的媒介话语选择 抗战语境中舆论场域重组及其历史省思 传统报业盈利路径及其当下融媒境遇 下编 “通中外”语境下报刊经典个案解读 晚清域外报刊与无政府主义学理的媒介镜像——以《天义》及《新世纪》为中心 两湖留日学生刊物与政治舆论动员中的地缘倾向 《民报》阵营分野与辛亥革命前后政治舆论的媒介镜像 “通中外”语境下政治偶像建构与清末民初报刊表述的政治 欧战语境下《晨报》与近代中国重建的探索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