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外论文
吴震:略议耿宁对“良知自知”说的诠释——就《心的现象——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而谈
张祥龙: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耿宁先生文章引出的进一步现象学探讨
阎韬:致博大,务精深——耿宁先生两书读后
应奇:人生等事
罗高强:再论如何理解“恻隐之心”的问题——兼论耿宁的解释困境
倪梁康:“唯我论难题”“道德自证分”与“八识四分”——比较哲学研究三例
江门会议(2013)论文
倪梁康:耿宁与《心的现象》
李明辉:耿宁对良知说的诠释
林月惠: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从耿宁《论“良知”概念的演变及其双义性》谈起
李兰芬:去玄的玄学解读——简评耿宁先生的王弼研究
方向红:自我有广延吗?——兼论耿宁的“寂静意识”疑难
陈少明:来自域外的中国哲学——耿宁《心的现象》的方法论启示
赵精兵、王恒:三分说能够取代四分说吗?——耿宁唯识学研究的献疑
陈立胜:在现象学意义上如何理解“良知”?——对耿宁之良知三义说的方法论反思
罗志达:恻隐之心、同感与同感意向性——以耿宁为出发点
贵州会议(2014)论文
董平:良知学研究的新视域——读耿宁教授《人生等事》
林月惠:耿宁对阳明后学的诠释与评价
郑朝晖:让“良知”走向“良言”的现象学之路——耿宁《人生等事》述评
张庆熊:熊十力对“四句教”的解读和批评
王庆节: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
耿宁/著肖德生/译:及其后学论“致良知”——贵阳会议之结语
高雄会议(2015)论文
朱刚:“自知”与“良知”: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互发明——从耿宁对“良知”的现象学研究谈起
李云飞:阳明“良知”概念的现象学分析
张任之:再思“寂静意识”——以耿宁对“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的分析为中心
西樵山会议(2017)论文
钱明:记与耿宁教授交往的两件事
苏仁义(Rafael suter)/著杨小刚王穗实/译:良知(本原知识)和智的直觉:从现象学角度探讨仁体伦理学的可能性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