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的“简明”形式,主要是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出发设计的。这种“简明”的形式,既为教师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提供了清晰的“纲目”,又为教师在讲授时发挥自己的创见留下了必要的空间。同样,这种“简明”的形式,不仅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时集中把握重点史实,而且便于学生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问题和重点作家作品,吃透“中国现代文学”这门课的关键内容,避免在太多的文学史的史实中把握不住重点,理解不了重大问题的弊病出现。 目录 绪论 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及特征 第二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艺术方向与基本矛盾 第三节 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及学科性质 章 五四新文学 节 文学革命 第二节 新文学观 第三节 文学思潮 第四节 小说创作 第五节 诗歌、散文、戏剧创作 第二章 鲁迅与郭沫若 节 鲁迅生平、思想和创作历程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创作 第三节 鲁迅的散文与杂文 第四节 郭沫若的《女神》及其他诗歌 第五节 郭沫若的历史剧 第三章 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 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左联 第二节 小说流派 第三节 诗歌流派 第四节 戏剧与电影群英 第五节 通俗小说 第四章 茅盾与巴金 节 茅盾的《子夜》 第二节 茅盾小说创作的特色 第三节 巴金的《家》 第四节 巴金小说的风格 第五章 老舍与曹禺 节 老舍的《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 第二节 老舍小说创作的特色 第三节 曹禺的《雷雨》 第四节 曹禺的其他剧作 第六章 国统区、沦陷区的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 节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成立及文艺论争 第二节 国统区的诗歌及报告文学创作 第三节 国统区及沦陷区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 国统区的戏剧与电影文学创作 第七章 解放区的文学运动及文学创作 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解放区的文学思潮 第二节 大众化的戏剧创作 第三节 民族化的小说创作 第四节 走向民间:民歌体叙事诗的丰收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资料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