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为什么拍不出好照片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摄影
作者 陆奇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全书将家庭摄影的拍摄技术与方法,摄影师的观察力与审美力训练,家庭摄影的内涵与体系等内容分成4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家庭摄影。
这4个部分,涵盖了家庭摄影的方方面面,将家庭摄影中的摄影技巧、家庭摄影的学习方法、观察和审美的训练、情绪表达与自我表达等全面系统地展现给大家。
作者简介
陆奇,国内家庭摄影开拓者之一,从业已10年,目前定居成都。
自2010年起就在家庭摄影领域探索,2016年参与创办“家庭日记”。以撰写《你为什么拍不出好照片》系列文章,推动了更多人关注和拍摄家庭。作为国内家庭摄影社群引导者,家庭日记为全国的家庭和摄影师建立了一个家庭摄影学习和社交的平台。
目录
推荐序 我们为什么要拍好家庭照
自序 如果不记录,记忆就是空白
第1章 远处是风景,近处才是人生
家是情感的来源
陪伴式拍摄
记录微小,就是见证伟大
感受时间赋予的力量
第2章 怎样拍,才好看
拍家庭,有这三只镜头就够了
光线的秘密
表达情绪营造氛围
锦上添花的后期
胶片的奇妙之处
手机也可以拍出好看的家庭照
第3章 带着眼睛去寻找
多看别人在拍什么
需要打磨的眼睛
用照片呈现故事
第4章 拍摄就是拍自己
在行动中获得力量和认可
什么样的人拍什么样的照片
序言
我们为什么要拍好家
庭照
2018年的11月,刚刚
在上海忙完一年一度“当
代艺术季”的我,收到“家
庭日记”远程约稿。那一
年的“双11”,“家庭日记”
要发一篇有关“一张家庭
照”的文章,呼吁大家关
注生命里那些看似不起眼
,却又无比珍贵的东西。
作为“家庭日记”的老友
,也是“家庭日记”成长的
见证者,我欣然应允。80
后的我,尚有着胶片相机
和洗印照片的残存记忆,
所以不仅一张,我家有一
箱子胶片时代的家庭照。
20世纪80、90年代,
登门拜友还是充满仪式感
的大事。那时候,凡家里
来客,总有一个“保留节
目”就是一起翻看相册。
笨重的大开本,金丝绒面
的木制封壳,每一张照片
被收入插页时,都被赋予
了最全的考量和最多的关
注。我总是不嫌重,热情
洋溢地为客人们一本本端
出相册,不过过于热情时
,也会收到妈妈适度的打
趣式的喝止。
“家庭日记”那篇约稿最
终选入的照片名为《远山
的呼唤》,得名于1980年
高仓健主演的同名电影,
不过画面跟情节没什么关
系。2岁的我穿着粉色碎
花小布裙,戴着宽边大草
帽,手持超大号墨镜,在
动物园的绿色草坪上肆意
张着大嘴,港风十足,摩
登有余。
照片背后是爸爸温柔
的题字(照片的名字、拍
摄日期和地点),后来妈
妈在外贸商店购入一个精
致的粉色心形相框,我们
将照片剪成心形装入其中

至此《远山的呼唤》
完成了最具仪式感的历程
,成为我家钢琴台面上的
“常驻嘉宾”。
关于童年的记忆会逐
年模糊,但是爸爸为我们
拍照这件事总是异常清晰
。他是我们三口之家的家
庭摄影师,外出必带上相
机。上胶卷、洗印、题字
、装框,可惜这一仪式感
十足的行为渐渐随着我的
青春期的到来而流逝。几
乎平行发生的,是傻瓜相
机走向数码,最终智能手
机的崛起让拍照的仪式感
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
急速膨胀的自拍文化,不
断进化的前置摄像头将我
们的面孔扩散至社交媒体
——从摄影术诞生之日以
来,这件事从未变得如此
容易。
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
的冲击带来快速而碎片化
的展示,“自我”被放到了
从未有过的位置,渴求的
是“他人的目光”。逐渐变
得陌生的,甚至最终消失
的是胶片时代的仪式感,
这是一种对身边人长久凝
视的仪式感。
“家庭日记”社区成员拍
摄的家庭照片,有杂乱真
实的生活场景,不施粉黛
的新生儿的母亲,未经修
饰和摆弄的细节,突如其
来被抓拍下的鬼脸。他们
给了喜怒哀乐同等的关注
,给了生老病死同等的尊
重。
真实的人生,不都是
由快乐组成的,往往五味
杂陈。既然称为“日记”,
那么一张照片的标准,就
不再是影楼里对于完美面
孔和画面负责,而是对记
忆负责。画面中看似零碎
、杂乱、平淡的细节,往
往就是波澜不惊的生活最
好的证物。
“家庭日记”的主创们总
提到,家庭摄影通过影像
让人回归自我,回归家庭
,所以对于家庭摄影师最
基本和重要的要求即是真
诚。真诚地用镜头去面对
生老病死,面对聚散分离

我想再加上一个“勇敢”
。如能面对孩童笑颜,希
冀我们也能勇于面对病榻
话别,勇于面对平日琐碎
,勇于凝视至亲,勇于在
漫长的时间中,在历史大
叙事中,坚持讲述最小个
体和单位的故事。
Artnet新闻中文网主编
范筱苑
2020年3月于纽约
导语
家庭影像是当代影像家谱,讲述家庭的故事,更留存家庭的情感。本书给读者的不仅有拍摄家庭照片的各种摄影技艺,更引导读者通过摄影去表达关于家庭和家人的情感,去认识时间与生命的魅力,以及如何让家庭影像成为每个人认识自己、感受生活的媒介。
后记
一本给父母、家庭成
员、摄影师、自媒体创作
者、文化艺术从业者的摄
影手帖。
避开了市面上“说明书
式”的摄影写作传统。
要拍出好照片,不能
只盯着技法!对艺术创作
的感性层面丰富探讨。
解决摄影原创性严重
滞后的问题。
长达20多年的观察和
实践,没有深奥的专业词
汇既有共情,又有实用技
巧。
从20多年前,作者开
始观察父辈那一代的摄影
人,到现在通过10年的商
业摄影积累的大量实战经
验和长期的观察总结中,
发现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大部分人摄影还停留在
讨论用什么相机和镜头,
记各种拍摄参数,严重依
赖拍摄技巧,模仿复制他
人作品的阶段。却忽略了
至关重要的一面:要拍出
好照片,需要摄影师有自
己独立的观察与思考、需
要走出舒适区、扩展自我
能力的边界、提升自身的
眼界与审美、了解自己的
弱点并发挥自己的擅长等
等。这些在摄影技能技巧
以外的因素被忽视,导致
摄影的原创性严重滞后。
而《你为什么拍不出
好照片》就是为了解决上
述被忽视的问题,每一章
节会针对一个如何拍出好
照片的主题进行讨论。主
题的内容涵盖摄影技巧、
拍摄实战、影像思维、审
美能力和个人能力边界的
试探与扩展。通过丰富的
图片示例将众多真实案例
分享给大家,每个章节的
内容简短精炼,易懂耐读
书评(媒体评论)
家庭里,越熟悉越容
易视而不见。将镜头对准
最重要的人,偏偏更需敏
感和耐心。有这么多优秀
的摄影师投身于此,从尝
试到研究,有了心得并乐
于分享,是件令人钦佩的
事。
——严明 著名摄影家
摄影如今成为普及大
众的图像书写、平民化的
艺术表达形式,被用来见
证现实世界人性里的天真
良菩、爱与关怀。《你为
什么拍不出好照片》并非
一般性的摄影教学指南,
它特意提醒人们聚焦于家
庭,此一人类社会的基础
,呼唤我们透过摄影这个
载体去重建在现代社会中
的家庭关系。
——冯君蓝 摄影人/
艺术家
本书立足作者丰富的
家庭摄影实践经验,将家
庭摄影有关的拍摄理念、
拍摄方法、技术与器材,
浸润在充满温情的文字中
,条分缕析,娓娓道来。
尤为可贵的是,书中特别
阐述了若干非常重要、但
是容易为摄影人忽视的内
容,例如好照片与摄影师
独立观察和思考的关系、
如何提升自身的眼界与审
美、怎样了解自己的弱点
并发挥自己的专长等等。
生动睿智,相信对各位摄
影师必有帮助。
——赵刚 中国摄影家
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
家庭影像是当代影像
家谱,讲述家庭的故事,
更留存家庭的情感。本书
给读者的,不仅有拍摄家
庭照片的各种摄影技艺,
更引导读者通过摄影去表
达关于家庭和家人的情感
,去认识时间与生命的魅
力,以及如何让家庭影像
成为每个人认识自己、感
受生活的媒介。
——朱炯 影像文化研
究者
家庭是一个人最好的
照相馆,摄影不是技术,
而是心理印记。
——冯骊 好好住创始
人/CEO
精彩页
家是情感的来源
“我家有什么好拍的?”这是迄今为止,我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
从前,我的父亲用他的YASHICAFX-7胶片相机,从我出生开始,就持续记录着我的成长。
当年,像我父亲一样把镜头对准自己家庭做持续记录的人还有很多。当我们想要回忆以前和家人在一起都做了什么,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时,都会从柜子里拿出老相册,一页一页、一张一张地翻看。
那时,父亲有一个专门的柜子放着摄影用的干燥箱,箱子里有两台胶片机,还有很多没有用过的胶卷。在干燥箱的边上有好几个大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一条一条“有人影”的黑色胶条。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已经拍过的、显影的胶片,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记忆都在这一条条的胶片中存放着。
父亲对我翻动他的专用柜子总是表现得异常警惕,后来我才明白,这个柜子里存放的都是他对一家人的爱。如果当年被我这个熊孩子把胶片当玩具拿来涂涂画画,估计我现在就看不到我们家当年的模样了吧。不会重来,无法挽回
对于那个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我想说,的确,家里的那些事太琐碎、太日常,日常到每天每个家庭都会发生。
比如孩子把面条弄一地啦,把水洒桌上啦,吃着吃着饭睡着啦,妻子照顾孩子累得瘫在沙发上啦……
看到这些场景,我们真的会下意识地说,这些有什么好拍的。但这些就是一家人认真生活的样子,是我们陪伴家人的证明,更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痕迹。在家里可以拍摄的内容可能远远超出你的想象。持续记录,目睹照片呈现的时间的力量,可能会让你感叹不已。
家庭日记上海的社区成员庄晶,从女儿出生时就开始记录,基本每周保持一卷胶片的拍摄节奏,到现在已经是第5年。
5年,1800多天,看着女儿从一个满脸褶皱的小不点逐渐长大,真是不可思议啊。当这些生活的细节和成长的痕迹被一天一天地记录下来时,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简单的一张张照片被赋予了时间的力量。
不拍家人,都不知道家人这么相爱
家庭摄影不仅仅把镜头对准孩子,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他们的关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都是拍摄的对象。如果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可能连我们自己都忘记了曾经过去的每一天,家人之间是那么深刻地相爱着。
我的好朋友家和,曾和我讲过他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故事,就是照片中那个最小的小女孩。当她还在妈妈肚子里时,脐带缠绕造成她营养不良,在快出生时又因脐带绕颈,遭遇了难产。出生之后由于体重太轻,被送进暖房观察。家和形容,那会儿她看上去只有一般小孩的三分之一大小。好不容易回了家,又发现耳朵有失聪的可能。这个小家伙来到这个世界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家和跟我说,他每拍下一张家人的照片,就像是一次重生。
在拍下这些照片的很多年前,家和并不那么关心家庭,一心想成为街头摄影大师的他,甚至觉得拍家人是在浪费胶卷。然而父亲的过世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压根就忽略了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以为好风景都在外面。当他看到父亲留在照片里最后的笑容时,一种成年人的无力感直击全身,那个他最想用照片证明自己成事的人不在了,他开始重新将相机对准了身边的家人。
因为拍摄家人,家和不再喝酒应酬,周末的时间也用来陪伴家人。这一刻,他发现近在眼前的才是最好最真实的,此时就像人生打开了第二次经历一样。
P2-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