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汪兆骞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前言/序言

1948年11月23日,在中
共的安排下,郭沫若、茅
盾等三十余名爱国民主人
士,分批乘豪华海轮,由
香港起航,驶向解放区沈
阳。他们是李济深、沈钧
儒、马叙伦、章伯钧、谭
平山、于立群等。他们一
路谈笑风生,欣赏途中风
光,触景生情,便吟诗作
赋。这些革命文艺工作者
和民主人士,是我党从解
放战争开始,陆续从白色
恐怖的国统区转移到香港
保护起来的。如郭沫若,
便是1947年由叶以群陪同
,从上海转至香港,住进
九龙公寓的,在此主持中
国学术工作者和中华全国
文艺界协会香港分会工作
。不久,其夫人于立群及
五个孩子也被接到香港,
与陆续到港的茅盾、胡风
诸人会合。
   革命的作家到安逸繁华
的香港,当然不只是为了
躲避国民党的政治迫害,
在香港享受舒适生活。实
际上,我党早就在香港建
立了党领导的革命组织,
使其成为党活动的桥头堡
,也是革命文艺的重要阵
地。
   1948年1月,国民党改
组派首领孙科,在国民党
节节败退的形势下,想与
共产党接头,就派其友人
韩侍桁到香港找潘汉年。
韩侍桁与潘汉年早在20世
纪30年代,就在上海见过
面。韩侍桁通过冯雪峰见
到冯乃超,然后与潘汉年
见了面。经中共中央批准
,潘汉年与孙科的代表钟
天心会谈,但条件分歧太
大,会谈并无结果。
   不久,韩侍桁到了上海
,将会谈情况告知冯雪峰
。为了后续工作,2月,冯
雪峰赴香港,见潘汉年、
邵荃麟,又会见夏衍、冯
乃超、叶以群、周而复等
人,一周后返回上海。
   是年3月,由内地转到香
港的革命作家,在那里出
版了《大众文艺从刊》,
对胡风的“主观论”文艺观进
行第二次批判,从世界观
与创作方法的关系上,从
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上,批
判胡风背离《在延安文艺
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胡风自己讲,香港发动对
他的批评,对他是很不公
平的,使他“感到迷惑”。是
年9月,胡风写《论现实主
义的路》,回敬夏衍、冯
乃超等人对他的批评。这
种争论,一直持续到1955
年,胡风和他持相同文艺
观的一大群作家、诗人,
被打成“胡风反革命集团”。
胡风事件已经平反,“但无
论对于生命个体,还是社
会群体,无论对于血肉之
躯还是灵魂,胡风‘集团’案
所造成的创伤都是极其深
巨、难以愈合的”(谢泳《思
想的时代》)。
   新中国的诞生,让作家
们完全沉浸在欢乐和憧憬
中,根本想不到政治与文
学、权力与文学、宗派与
文学、作家群落与精神气
候等产生的矛盾,离他们
并不遥远。
   如今,他们乘风破浪,
前往解放区,大有“春风伴
我返故乡”的慨叹。中共中
央特派原陕甘宁边区政府
主席林伯渠,专程从中共
中央的中枢地区西柏坡到
沈阳,隆重迎迓这批各界
名流,足见中央对他们的
重视程度。
   1949年2月18日,又一
艘豪华外籍客轮“华中轮”,
在浓浓的晨雾中,从香港
起航。二十七位社会贤达
和进步作家,由乔冠华具
体安排指挥,悄悄乘船,
驶向渤海。他们是柳亚子
、叶圣陶、郑振铎、马寅
初、赵超构、陈叔通等人
。曹禺和方瑞于2月刚由中
共地下党组织安排,秘密
抵达香港。这次也一同回
内地。
   此次航行,比两个月前
郭沫若等人归国那次,要
紧张多了。就在三天前,
国民党海军最大的巡洋舰“
重庆”号,刚刚在吴淞口宣
布倒戈,即被国民党派轰
炸机击沉。国民党对海域
加强了封锁。“华中轮”在行
驶途中,有国民党军的舰
只监视尾随。但归人的兴
奋没有被敌人的威胁压倒
,南社诗魁柳亚子凭栏远
眺,抚髯即兴歌曰:“六十
三龄万里程,前途真喜向
光明!”
   为避开敌舰的尾随,乔
冠华指挥“华中轮”改道,舍
沈阳而驶向韩国,然后掉
头至烟台抛锚,时间是3月
5日。
   次日,华东局秘书长郭
子化、宣传部副部长匡亚
明,从山东青州匆匆赶来
,为贵宾举行了盛大的欢
迎会,安排了精彩的京剧
演出。他们至莱州,又应
军政之邀,参加了热闹的
三八妇女节联欢晚会。是
夜,在革命口号和评剧、
花鼓戏欢快悠扬的唱腔里
,来宾感受到解放区的新
生活是多么幸福和充满活
力生机。
   到了济南,当地驻军领
导许世友,还有从北平赶
到这里,专程欢迎贵宾的
邓颖超,为他们举行了隆
重的欢迎大会,让贵宾感
受到归家般温暖,他们热
泪盈眶,无比激动。
   然后,主宾同乘火车,
一路欢快交谈,一路放声
高歌,开进红旗招展的北
平,下榻北京饭店。
   并不是所有受北平方面
邀请参加第一次文代会的
作家都可享受来自北方的
温暖。左联时代形成的文
学队伍壁垒,非但没有消
弭,反而越来越厚。
   同在香港的诗人戴望舒
,就不像郭沫若、冯乃超
、夏衍等人那么幸运,能
在中央的安排下,分期分
批乘豪华邮轮,像游子归
家般回到解放区。
   戴望舒于1938年至1947
年,流亡到香港。1946年
,他把这一时期创作的二
十五首诗,编在第四个诗
集《灾难的岁月》里。施
蛰存曾这样评价戴望舒这
段岁月里的表现,“望舒在
香港,在一个文化人的岗
位上,做了不少反帝、反
法西斯、反侵略的文化工
作。

作者简介

汪兆骞,生于194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原《当代》副主编兼《文学故事报》主编。中国作协会员。著有《往事流光》《香盈碧莲花》《春明门内容》《记忆飘逝》《紫塞烟云》《张骞》等,新近出版有《民国清流1:那些远去的大师们》《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民国清流3:大师们的中兴时代》《民国清流4:大师们的抗战时代》《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深受读者好评。

后记

跋:红色经典英雄史诗
   新中国土壤孕育的文学
生命之树,几经风吹雨打
,毕竟茁壮生长起来了。
1949年至1966年这十七年
,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
指一瞬,但“十七年文学”写
就的宏大叙事,给中国当
代文学史留下了辉煌的一
页,在民族精神谱上烙下
不可磨灭的痕迹。
   中国作家自觉地将壮丽
斗争的历史记忆和人民创
造新生活的现实记忆,铸
成文学的情感与经验,内
化于心性血脉,以清醒保
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
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以
其品种、颜色和香气竞相
争妍于家国的姿态,显示
了文学的繁荣与力量。
   我们把那些经历了时间
的确认与岁月的淘洗,显
示革命现实主义主流精神
,能鼓舞斗志,蓬勃激昂
,能展现出一段段殷红的
革命画卷,一幅幅社会主
义革命和经济建设图景,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精神流贯于其中,给人民
以信心和向上力量的小说
,称为红色经典。
   长期参加地方抗日民主
政府的工作,结合家乡胶
东半岛革命根据地许多可
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峻青
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写就了
小说《黎明的河边》。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开
始酝酿,取材于家乡河北
高蠡地区斗争的亲身经历
,梁斌以大手笔谱写出多
卷本巨著《红旗谱》,既
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农
民形象,又概括了农民的
苦难史、斗争史和革命史
。长期任战地记者,在宏
伟的解放战争中积累了数
百万字素材,杜鹏程完成
了具有史诗性的《保卫延
安》。解放前曾被囚禁于
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
罗广斌、杨益言等,将他
们在集中营经历和目睹的
与敌斗争的革命英雄形象
化为文字,出版了长篇小
说《红岩》。曾在东北牡
丹江一带带领一支小分队
剿匪的曲波,以剿匪战斗
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完
成了充满传奇色彩的通俗
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第二次国内战争期间,深
入革命根据地,不时被革
命前辈的崇高精神感动、
鼓舞,王愿坚写出了短篇
小说《七根火柴》。周而
复的《上海的早晨》、欧
阳山的《三家巷》等长篇
小说,以宏大的视角,于
风云变幻之中,表现中国
革命的伟大征程。写出《
山乡巨变》的周立波,写
出《创业史》的柳青,写
出《李双双》的李凖,写
出《火车头》的草明,以
及“山药蛋派”“荷花淀派”的
作家马烽、西戎、管桦等
,把目光投注于社会主义
改造、合作化运动等关系
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
未来的重大问题。
   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
自成》、陈翔鹤的历史题
材作品《陶渊明写《挽歌
〉》,都是“用历史唯物主
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解剖
这个封建社会并再现复杂
变幻的矛盾的本相”(茅盾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
自成〉》),在我国历史
小说相对萧条的背景下,
殊为难得。在知识分子中
引起共鸣,极具艺术感染
力的小说《红豆》,是宗
璞所作,表现了解放前夕
一对大学生无可怀疑的爱
情,他们因选择生活道路
而决裂,作品写出了他们
的矛盾、犹豫和觉悟。
   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
历史,几乎是一部努力塑
造英雄典型的历史。没有
自己英雄的时代,是不可
思议的时代,没有英雄的
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希望
和未来的民族和国家。每
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学,都
在讴歌和铸就英雄。红色
经典,就是一曲曲无产阶
级英雄的赞歌,一座座无
产阶级利益捍卫者的英雄
铜像。作家塑造“英雄典型”
,是“人的过程”及人性、人
情的过程,使英雄成为英
雄的过程。其目的,是表
现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是
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基石
。我们必须承认,“十七年
文学”中塑造“英雄典型”的
小说,贯穿其中的英雄主
义,十分明显地渗透着“中
国特色”的民族品格。
   红色经典小说,对不同
时期的“英雄典型”的塑造,
是相对成功的。《小英雄
雨来》中的雨来,《小兵
张嘎》中的张嘎、《黎明
的河边》中的姚光中,《
保卫延安》中的周大勇,
《红岩》中的江姐,《红
日》中的沈振新,《铁道
游击队》中的李正,《林
海雪原》中的杨子荣,《
红旗谱》中的朱老巩,《
创业史》中的梁生宝,《
山乡巨变》中的刘雨生,
《三家巷》中的周炳……正
是这些个性鲜明、栩栩如
生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
支撑起“十七年文学”的辉煌
景观。
   红色经典的题材主要是
人民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
经济建设,本身就存在很
强的政治性,为政治服务
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强
化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
力量。同时,这些作品包
含着剧烈的人与人之间的
矛盾冲突,违反创作规律
的要求,限制了它们在广
阔的层面上揭示人性的复
杂,人的一些真实层面被
剔除、掩盖了,故而出现
了“三突出”、单一化、平面
化、概念化的致命问题。
   在“新时期文学”阶段,
文学创作总的趋势是“淡化”
了“英雄典型”的文学概念。
目的不是瓦解“英雄典型”的
塑造,而是更接近文学,
更加体现生存本相——身份
的影响依然存在,为的是
传达一种与生存本相吻合
的精神状态,其中自然包
括英雄精神。即使是“非英
雄化”的思路,很大程度上
也是为了反驳传统对于“英

内容简介

1949年至1966年,弹指一瞬,但“十七年文学”写就的宏大叙事,给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民族精神谱上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本书收录了丁玲、老舍、曹禺、赵树理、冯雪峰、聂绀弩、王蒙、柳青、萧也牧、沈从文、张爱玲、孙犁、杜鹏程、曲波、王愿坚、茹志鹃、峻青、周立波、李準、草明、宗璞等40多位作家,详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对他们的成名作品及代表作品进行客观的评价,重点赏析了他们在“十七年”时期创作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中国当代作家,自觉地将壮丽斗争的历史记忆和人民创造新生活的现实记忆,铸成文学的情感与经验,内化于心性血脉,以清醒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身份、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以其品种、颜色和香气竞相争妍于家国的姿态,显示了文学的繁荣与力量。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启幕史。

目录

引子  安排客居香港的文人墨客回燕京古城
 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刘长卿《时平后春日思归》
第一章  丁玲的命运悖论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第二章  荣膺“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老舍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
 ——罗隐《筹笔驿》
第三章  “遵命文学”让曹禺难有佳作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第四章  心“有一个熟悉农村的包袱”之赵树理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
第五章  中国“别林斯基”胡风的自信悲剧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第六章  有些书生气的冯雪峰
 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
 ——杜甫《官池春雁二首》
第七章  “雨巷诗人”戴望舒与他享尽哀荣的葬礼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第八章  落拓不羁的狂狷之士聂绀弩
 客散酒醒黄昏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李商隐《花下醉》
第九章  王蒙青春放歌《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十章  “农村社会主义史诗”柳青的《创业史》
 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刘禹锡《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
第十一章  悲情萧也牧与《我们夫妇之间》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究自分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第十二章  以《喜鹊登枝》登上文坛历经殊荣与冷落的浩然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第十三章  欲以身殉文学却无奈改行的沈从文
 而我不容今世路,此情惭愧又何辞
 ——黄宗羲《山居杂咏》
第十四章  曾在文坛“狂飙”,最终沉寂的高长虹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陆游《落梅》
第十五章  孤独漂泊张爱玲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李颀《送陈章甫》
第十六章  翻译古希腊文学和强横坚持“以真实”回忆兄长的周作人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
第十七章  战士作家孙犁与《风云初记》《铁木前传》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卿衡》
第十八章  杜鹏程与《保卫延安》
 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萨都剌《题扬州驿》
第十九章  吴强与史诗性的《红日》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第二十章  冯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第二十一章  刘知侠与革命通俗小说《铁道游击队》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陆游《老马行》
第二十二章  曲波与革命英雄传奇《林海雪原》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
 ——元稹《寄乐天》
第二十三章  用生命塑造《小兵张嘎》的徐光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苏轼《花影》
第二十四章  方纪的《挥手之间》与管桦的《小英雄雨来》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白居易《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第二十五章  梁斌与《红旗谱》系列小说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第二十六章  创造发行数量最高纪录的《红岩》及其作者
 君听浊浪金焦外,淘尽英雄是此声
 ——王图炳《渡江》
第二十七章  探索人性光辉的王愿坚与《七根火柴》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王昌龄《出塞》
第二十八章  茹志鹃与“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百合花》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辛弃疾《满江红》
第二十九章  短篇高手峻青和《黎明的河边》
 铁马夜嘶千里月,雕旗秋倦万重云
 ——顾嗣协《题宋宫赞药州北征图》
第三十章  周立波与《山乡巨变》
 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长安晚秋》
第三十一章  李準的乡土小说《李双双》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高轩过》
第三十二章  “山药蛋派”中坚作家马烽和西戎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乡村四月》
第三十三章  陈登科与《风雷》
 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
 ——辛弃疾《满江红》
第三十四章  周而复与《上海的早晨》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第三十五章  欧阳山与《三家巷》《苦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李商隐《无题四首》
第三十六章  工业文学“第一人”草明与《火车头》
 云山一一看皆美,竹树萧萧画不成
 ——苏颋《扈从鄠杜问》
第三十七章  “史官”姚雪垠与《李自成》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曹不《燕歌行》
第三十八章  陈翔鹤与《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

导语

《启幕(中国当代文学与文人)》重返“十七年(1949—1966)”文学现场,一个时代的文学记忆与历史叙事。40余位作家、文人的生动群像,构筑中国当代文学无法绕过的特别发轫:丁玲、老舍、曹禺、冯雪峰、聂绀弩、王蒙、萧也牧、沈从文、张爱玲、周作人、孙犁、杜鹏程、吴强、冯德英、刘知侠、曲波、徐光耀、方纪、梁斌、王愿坚、茹志鹃、峻青、周立波、李準、欧阳山、草明、宗璞……
   作者汪兆骞与这些文学大家、文化大家打了一辈子交道,熟悉其作品,又熟稔其人。汪兆骞对他们的人生与创作进行了有血有肉、细节丰富的讲述,展示了他们透视世道人心、探索人的灵魂时的文心与人格。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40多位作家, 基本涵盖中国当代文学早期有影响力的作家。书稿重点记录作家的人生经历, 主要是其成长经历和创作生涯, 重点评价和赏析作家的成名作品和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集中于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十七年文学”时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2: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