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前言
1.1 科技箭桶里的“箭”:个人回忆录片段
1.2 影像
1.2.1 手术显微镜(1955年)
1.2.2 现代内窥镜(1974年)
1.2.3 影像引导的立体定向和导航技术(1977年)
1.2.4 双极电凝(1955年)
1.2.5 超声吸引装置(1978年)
1.2.6 显微解剖学(1973年)
第二章 手术的革新——神经外科的精髓
2.1 背景:早期历史
2.2 命名
2.3 脑膜瘤手术策略
2.4 初期手术过程
2.5 颅底病变的不同手术人路
2.6 显微神经外科
2.7 精准颅底入路和解剖研究
2.8 脑膜瘤多学科协助的应用进展
2.9 现代手术管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内源性因素
3.1 颅底:解剖和组胚学基础
3.2 外科手术切除
3.3 脑膜瘤
3.31 定义及流行病学
3.3.2 组织病理学
3.3.3 免疫组化
3.34 分子特征
3.3.5 预后因素
3.4 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细胞瘤
3.5 颅底脑膜瘤
3.6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影响脑膜瘤发展的外源性因素
4.1 概述
4.2 电离辐射
4.3 外源激素
4.4 射频电磁场
4.5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4.6 职业暴露
4.7 吸烟
4.8 免疫力
4.9 创伤
4.10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仪器设备
第六章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第七章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作用
第八章 蝶骨嵴脑膜瘤
第九章 斜坡脑膜瘤
第十章 岩斜脑膜瘤
第十一章 嗅沟脑膜瘤
第十二章 中颅窝底脑膜瘤
第十三章 桥脑小脑角区脑膜瘤
第十四章 枕大孔区脑膜瘤
第十五章 鞍结节/蝶骨平台脑膜瘤
第十六章 海绵窦脑膜瘤
第十七章 颅底重建
第十八章 复发性颅底脑膜瘤的治疗
第十九章 脑膜瘤的自然病史与辅助治疗方式
第二十章 颅底脑膜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