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尤利西斯(上下)/二十世纪百大英文小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1904年6月16日早上8点至次日凌晨2点,在爱尔兰都柏林,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以及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以及使用各种文体,现实与虚幻共存,理想的闪光和庸俗的世界交叉,构建了一个错乱的时空,但是又让人感觉如同发生在身边。
作者简介
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爱尔兰家喻户晓的作家、诗人,现代主义文学奠基者之一。
生于都柏林市,幼时家境富裕。兄弟姐妹十人,乔伊斯是家中长子。父亲多才多艺为人幽默,爱运动爱唱歌爱演戏,但脾气暴躁,母亲为照顾孩子时常心力憔悴。
乔伊斯自幼天资聪慧,童年时在阅读、写作、算术、地理以及诗歌吟诵等方面展露出惊人天赋;富有想象力,极爱恶作剧,是身边小伙伴眼中的“孩子王”。随着家庭开支逐渐增大,加上父亲嗜酒如命,入不敷出的生活,开始伴随乔伊斯的成长。在小学阶段,乔伊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因家庭经济原因一度退学。
11岁时凭借免费名额进入中学,在校期间出类拔萃,他的英文作文被推举为本年级全爱尔兰最佳范文,并获3英镑奖金。
16岁时进入都柏林大学学院,博览群书,广泛学习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挪威语、德语。20岁获文学学士学位,此后为就业前往巴黎学医,但内心始终偏爱文学创作。
目睹爱尔兰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乔伊斯深感失望,他决定寻找新的生活,辗转欧洲各地,靠教英文谋生,同时笔耕不辍,23岁完成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33岁完成长篇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39岁完成《尤利西斯》、56岁完成《芬尼根守灵夜》。
1940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乔伊斯与妻儿前往苏黎世避难,次年因病逝世,享年59岁。
乔伊斯在小说的内容与形式上,进行革命性的创新,形成独树一帜的文体风格。美国《纽约时报》盛赞,将乔伊斯在西方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与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相提并论。1998年,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20世纪“最佳100本小说”,《尤利西斯》排名第一,《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排名第三。2007年,125位英美知名作家评选“20世纪十大文学经典”,《都柏林人》高票入选,排名超越《百年孤独》。
目录
叛逆·开拓·创新——序《尤利西斯》中译本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部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三部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附录一:人物表
附录二:《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对照)
附录三:詹姆斯·乔伊斯大事记
译后记
序言
叛逆·开拓·创新
——序《尤利西斯》中译

萧乾

一九四二年的一天,我
在英国伯明翰参观过一次莎
士比亚外国译本的展览。在
东方国家的译本中,最辉煌
、最完整的是日本坪内逍遥
的那套全集:剧本之外,还
附有传记、年谱、研究专集
等,精装烫金数十册,真是
洋洋大观。紧挨着的就是中
国:空荡荡的台子上,摆了
薄薄的一本《罗密欧与朱丽
叶》,译者田汉(说不定还
是由日文转译的),中华书
局出版。其实,我记得三十
年代末期商务印书馆也零零
星星地出过几个莎剧译本,
大概主办者没有找到。总之
,那个孤零零的小册子同日
本的全集译本并排摆在一起
,就像是在一桌丰盛的筵席
旁边放的一碟小菜。还不如
一本不放,真是丢人!而那
是在珍珠港事变发生后,中
国还是西方的“伟大盟邦”昵
。我至今想起此事,仍记得
当时何等狼狈。我赶紧从展
览会上溜出,一路在想:一
个国家的国力不仅仅表现在
大炮军舰的数目上,也不光
看它的国民产值多少。像世
界公认的这样经典名著的迻
译情况,也标志着一个国家
的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
四年前八月间的一天,
南京译林出版社李景端社长
来到我家。他说他们社出完
普鲁斯特的七卷本《追忆似
水年华》之后,还想把爱尔
兰作家乔伊斯的小说《尤利
西斯》也请人翻译出版。他
风闻我早期摸过这本书,又
知道文洁若也是学英国文学
的,就力促我们合力动手把
它译出来。
四十年代初,我确实曾
钻研过这本书。当时我才三
十几岁,都没考虑去译它。
如今八十开外,去搬这么一
座大山,那是太自不量力了
!所以就一口回绝了,说我
不想没罪找枷扛。
然而这位立意想做一番
事业的年轻出版家热情敦促
,执意怂恿。当我告诉他出
这么大而难懂的书是会赔钱
的时候,他气概轩昂地说,
只要是好书,我们不在乎赔
钱。这在五十年代听了,并
不足奇。然而在“一切向钱
看”的九十年代听了,可使
我一怔。他的话深深打动了
我的心。
先被说活了心的是洁若
。一九四七年她在清华读外
国语文学系时,就听到过这
本书的介绍,知道是二十世
纪西方小说中的名著。一九
二二年就出版了,至今中国
还没有个完整的译本。她雄
心勃勃地马上就答应下来。
洁若已开始翻译之后,起初
我只答应当个“校者”。然而
动起手来就越陷越深,终于
成为她的合译者了。
我最早听到乔伊斯这个
名字,是在一九二九年。一
九二八年我因参加学运被崇
实(今北京市二十一中)开
除后,就远走潮汕,教了半
年书,闹了一场初恋(因而
后来写了《梦之谷》),一
九二九年混进不要文凭的燕
京大学国文专修班。那一年
,在杨振声(今甫)先生开
的“现代文学”课上,第一次
听到英国文学界出了个叛逆
者乔伊斯。后来在美国教授
包贵思开的“英国小说”课上
,又一次听到他的名字。当
时还不知道乔伊斯是爱尔兰
人。
一九三。年好友赵澄为
我弄了一张“原籍潮阳”的假
文凭,使我混进刚刚创办的
辅仁大学。这是一家天主教
大学。教授大都是美国本笃
会爱尔兰裔神父,西语系主
任雷德曼就是其中之一。由
于当了两年他的助手,我接
触到爱尔兰文学了。也是在
那两年里,我才知道乔伊斯
原来是个爱尔兰人。但是雷
德曼对他并无好感,常说乔
伊斯不但给爱尔兰抹黑,而
且也诋毁了天主教。
我对叛逆者一向持有好
感,何况我自己那时就正在
写揭露基督教会的小说。在
我心目中,乔伊斯必是个有
见地、有勇气的作家。然而
,当时我并没能读到他的书

所以一九八。年当挪威
汉学家伊丽莎白·艾笛来信
问我在写《梦之谷》时,是
不是受到意识流的影响,我
感到很奇怪。在回信中我告
诉她《梦之谷》写于一九三
七年至一九三八年(从上海
写到昆明),那时,我只听
说过乔伊斯的名字,可并没
读过他的作品。当年,北京
图书馆及燕京和辅仁的图书
馆,都还借不到他的书。
……
我们特别要向爱尔兰裔
加拿大小说家柯伟诺
(Patrick Kavanagh)和他
的夫人唐兰(Sarah Taylor
)表示感谢。他们常住北京
,对乔伊斯很有研究,同爱
尔兰又有着血缘关系。最重
要的是Patrick是个热心肠的
人,因而他就成为我们最经
常呼唤的“救火队”。每逢假
日他回到爱尔兰裔人聚居的
家乡,必带上我们成串的问
题。有的迎刃而解,有的他
还到处代我们去请教。
自然,我还不能忘记四
十年代我在剑桥王家学院时
的导师瑞兰博士
(Dr.Daddie Rylands),
是他最早启发并指导我去读
乔伊斯的。
在专业方面,关于音乐
我们多次请教过孙明珠和刘
国纪,医学方面麻烦过李璞
和姜波,经济和法律方面经
常向祝友三和易家祥请教,
天文方面则向林盛然请教过

在语言方面我们麻烦的
朋友就更多了。全书使用希
腊文和拉丁文处很多。我们
主要请教的是老友杨宪益。
梵文及佛学则多次请教过季
羡林教授。阿拉伯文曾请教
过李玉侠,法文请教过夏玫
,意大利文请教过吕同六。
古汉语方面请教过吴小如教
导语
《尤利西斯》全书一共18个章节,每个章节都具有独特叙事风格,且每一章都和《奥德修纪》的一个章节相对应。本书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也正因为这样的影响力,甚至爱尔兰人把每年的6月16日定为“布鲁姆日”,成为仅次于国庆节的第二大节日。
后记
经过一千五百多天紧张
的奋战,我们终于把《尤利
西斯》译完了。继一九九四
年的三卷手装本之后,两卷
精装本也于一九九五年春与
读者见面了。宿愿终于实现
了,我们自是感到无限欣喜

译文之外,我们还在注
释上下了很大工夫。全书十
八章共加了五千八百四十条
注释。这是本书独特的写作
方法所决定的。有不少注是
供研究者参考而加的。作品
写的虽是十八个小时内发生
的事,内容却无比庞杂。作
者犹如天马行空,浮云流水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还信
手引入他过去作品中的一些
人物。全书有的章节写音乐
(第十一章),有的写天文
(第十七章)。许多典故出
自《圣经》、荷马史诗《奥
德修纪》、莎士比亚戏剧以
及不经见的典籍。还夹杂着
大量俚语和歌曲片断,而且
涉及三十多种语言。如果不
一一加注,读来必然不摸头
脑。
先谈谈本书一种特殊的
注释:“呼应注。”例如在第
一部第三章末尾,斯蒂芬曾
看见“一艘三桅船……驶回
港口”。当时正是十一点钟
。及至第二部第十章中,再
度提到这艘船时,才点明它
是“从布里奇沃特运砖来的”
。这时已是下午三四点钟了
。到了半夜(第三部第十六
章),斯蒂芬和布卢姆在马
车夫棚里遇见了一个水手,
他说自己是“上午十一点钟
进港的”,乘的是“从布里奇
沃特运砖来的三桅帆船罗斯
韦斯号”。原来书中前两次
提的都是此船,而且是为水
手登场作铺垫的。我们在第
三、十、十六章中都各加了
个注,指出它的连续性。
又例如女主人公摩莉之
母。在第十八章中,摩莉五
次提到她的母亲。第一次说
,她和布卢姆订婚之前,布
卢姆对她的母亲毫无所知,
“不然的话,他是不会那么
容易把我搞到手的”。
那么,摩莉的母亲究竟
是个什么人?她何以会对摩
莉的婚姻形成不利条件?摩
莉第四次提到母亲时,才有
答案。原来她有犹太血统:
“我猜想那是由于我的母亲
,有着犹太女人的容貌。”
布卢姆本人是个匈牙利
裔犹太人。所以摩莉有犹太
血统,对他来说本是半斤八
两。可是对摩莉来说,在犹
太族受歧视的爱尔兰,这一
血统对她却是个不利因素,
这也是她之所以嫁给布卢姆
(一个没有固定职业、靠为
报纸拉广告为生的人)的缘
故。鉴于第十八章只分作八
大段,全章正文统共只有两
个句点,我们就在摩莉每次
想起她母亲的地方分别加个
“呼应注”,以引起读者的注
意。全书接近尾声时才知道
,摩莉小时她那个名叫露妮
塔’拉蕾多的母亲就丢下她
出走了。
我们还加了一些关于版
本的注。这主要是供我国的
《尤利西斯》研究者参考的
。由于乔伊斯有在校样上改
动的习惯,又因此作最早是
由不谙英语的法国工人排版
的,所以有不少误植。他的
朋友们在帮助勘误的同时又
留下一些新的疑团,致使《
尤利西斯》的版本问题越来
越复杂了。我们最初根据的
是英国文化委员会提供的伦
敦伯德里·海德出版社所出
的一九八九年版,是经过德
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汉斯·华
尔特·加布勒协同沃尔夫哈
德·施特普和克劳斯·梅尔希
奥修订的。但是鉴于美国的
基德博士自一九八五年就向
海德版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标
点符号战,并且听说即将由
W.W.诺顿出版社推出新版
本,我们却不可能等到该版
本出版后再译此书,就只好
改由根据莎士比亚书屋一九
二二年版翻译,并参照奥德
赛一九三三年版,海德一九
四七年版、一九八四年版和
一九八九年版以及美国兰登
书屋一九九。年版的办法,
并在注中逐一做了说明。这
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据海德一九八九年版,
第三章中,斯蒂芬想起他舅
舅里奇说过“坐下来散散步”
这么一句话。我们查阅了另
外四种版本,均无此句。经
向几位爱尔兰朋友请教,才
用注释的方式把这句话补上
了(见本书80页注)。又如
在第十五章中“我还参加了
褐色肩衣组织”之句。也是
除了海德版,诸本都没有的
。“褐色肩衣”是天主教徒当
作保持贞操的护身符,而说
这话的是个妓女,唯其如此
,她才更急于表白自己当年
曾经贞洁过。于是我们把此
话补译进去,但标上了[]号
,并在注中加了说明(见本
书985页注)。
另外还有一些注是为了
指出原著中的谬误或前后不
符。例如第十七章有这样一
句话:“倘若斯蒂芬继续活
下去,在公元三。七二年达
到这个岁数,布卢姆就已经
是八万三千三百岁了,而他
的生年按说是纪元前八一三
九六年。”“达到这个岁数”
指前文中的“一千一百九十
岁”。我们根据堂吉福德等
合编的《<尤利西斯>注释
》,加注说明,“一千一百
九十岁”是“二万零二百三十
岁”之误。此注长达二百字
,因为必须演算出这个数字
才能说明问题(见本书122l
页注)。在第十八章中,摩
莉说她当年能隔着直布罗陀
海峡望见“摩洛哥,并且几
乎能眺望到白色的丹吉尔湾
和蒙着雪的阿特拉斯山”。
这里,我们也根据《<尤利
西斯>注释》加注说明,晴
天用望远镜固然看得见摩洛
哥,但丹吉尔海湾被岬角遮
住了,而阿特拉斯山根本就
在视线之外(见本书1387
页注)。
书评(媒体评论)
《尤利西斯》是一部神
圣的艺术作品。他们干方百
计地想要比较我和乔伊斯,
随他们去吧,跟乔伊斯锦标
赛级别的语言相比,我的语
言只是拍球游戏。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

《尤利西斯》是对当今
时代最重要的反映,是一部
人人都能得到启示、人人都
无从回避的作品。
——T.S.艾略特
乔伊斯这部小说妙到毫
巅。
——欧内斯特·海明威
精彩页
第一章
神气十足、体态壮实的勃克·穆利根从楼梯口出现。他手里托着一钵冒泡的肥皂水,上面交叉放了一面镜子和一把剃胡刀。他没系腰带,淡黄色浴衣被习习晨风吹得稍微向后蓬着。他把那只钵高高举起,吟诵道:
我要走向上主的祭台。
他停下脚步,朝那昏暗的螺旋状楼梯下边瞥了一眼,粗声粗气地嚷道:
——上来,金赤!上来,你这胆怯的耶稣会士!
他庄严地向前走去,登上圆形的炮座。他朝四下里望望,肃穆地对这座塔和周围的田野以及逐渐苏醒着的群山祝福了三遍。然后,他一瞧见斯蒂芬·迪达勒斯就朝他弯下身去,望空中迅速地画了好几个十字,喉咙里还发出咯咯声,摇着头。斯蒂芬-迪达勒斯气恼而昏昏欲睡,双臂倚在楼梯栏杆上,冷冰冰地瞅着一边摇头一边发出咯咯声向他祝福的那张马脸,以及那顶上并未剃光、色泽和纹理都像是浅色橡木的淡黄头发。
勃克·穆利根朝镜下瞅了一眼,赶快合上钵。
——回到营房去,他厉声说。
接着又用布道人的腔调说:
——啊,亲爱的人们,这是真正的克里斯廷:肉体和灵魂,血和伤痕。请把音乐放慢一点儿。闭上眼睛,先生们。等一下。这些白血球有点儿不消停。请大家肃静。
他朝上方斜睨,悠长地低声吹了下呼唤的口哨,随后停下来,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那口洁白齐整的牙齿有些地方闪射着金光。克里索斯托。两声尖锐有力的口哨划破寂静回应了他。
——谢谢啦,老伙计,他精神抖擞地大声说。蛮好,请你关上电门,好吗?
他从炮座上跳下来,神色庄重地望着那个观看他的人。并将浴衣那宽松的下摆拢在小腿上。他那郁郁寡欢的胖脸和阴沉的椭圆形下颚令人联想到中世纪作为艺术保护者的高僧。他的唇边徐徐地绽出了愉快的笑意。
——多可笑,他快活地说。你这姓名太荒唐了,一个古希腊人。
他友善而打趣地指了一下,一面暗自笑着,走到胸墙那儿。斯蒂芬·迪达勒斯爬上塔顶,无精打采地跟着他走到半途,就在炮座边上坐下来,静静地望着他怎样把镜子靠在胸墙上,将刷子在钵里浸了浸,往面颊和脖颈上涂起肥皂泡。
勃克·穆利根用愉快的声调继续讲下去。
——我的姓名也荒唐:玛拉基·穆利根,两个扬抑抑格。可它带些古希腊味道,对不?轻盈快活得正像只公鹿。咱们总得去趟雅典。我要是能从姑妈身上挤出二十镑,你肯一道去吗?
他把刷子撂在一边,开心地大声笑着说:
——他去吗,那位枯燥乏味的耶稣会士?
他闭上嘴,仔细地刮起脸来。
——告诉我,穆利根,斯蒂芬轻声说。
——什么,乖乖?
——海恩斯还要在这座塔里住上多久?
勃克-穆利根从右肩侧过他那半边刮好的脸。
——老天啊,那小子多么讨人嫌!他坦率地说。这种笨头笨脑的撒克逊人。他就没把你看作一位有身份的人。天哪,那帮混账的英国人。腰缠万贯,脑满肠肥。因为他是牛津出身呗。喏,迪达勒斯,你才真正有牛津派头呢。他捉摸不透你。哦,我给你起的名字再好不过啦:利刃金赤。
他小心翼翼地刮着下巴。
——他整宵都在说着关于一只什么黑豹的梦话,斯蒂芬说。他的猎枪套在哪儿?
——一个可悯可悲的疯子!穆利根说。你害怕了吧?
——是啊,斯蒂芬越来越感到恐怖,热切地说。黑咕隆咚地在郊外,跟一个满口胡话、哼哼唧唧要射杀一只黑豹的陌生人待在一块儿。你曾救过快要淹死的人。可我不是英雄。要是他继续待在这儿,那我就走。
勃克.穆利根朝着剃胡刀上的肥皂泡皱了皱眉,从坐着的地方跳了下来,慌忙地在裤兜里摸索。
——糟啦,他瓮声瓮气地嚷道。
他来到炮座跟前,把手伸进斯蒂芬的胸兜,说:
——把你那块鼻涕布借咱使一下。擦擦剃胡刀。
斯蒂芬听任他拽出那条皱巴巴的脏手绢,捏着一角,把它抖落开来。勃克·穆利根干净利索地揩完剃胡刀,望着手绢说:
——“大诗人”的鼻涕布!属于咱们爱尔兰诗人的一种新的艺术色彩:鼻涕青。简直可以尝得出它的滋味,对吗?
他又跨上胸墙,眺望着都柏林湾。他那浅橡木色的黄头发微微飘动着。
P3-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