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对面风景入心来(文旅作家踏歌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晋军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以自己亲力亲为的文旅实践,独特细腻的文旅思辨,真情纵横的文旅记叙,展示了国内文化旅游景点,涉及社会独特的物质、文学、精神和情感特征包括艺术和建筑、历史和文化遗产、烹饪遗产、文学、音乐、创意产业、生活方式、价值体系等等之外,还形象地印证了文旅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后的生动景观和可喜成就。
作者简介
王晋军,男,祖籍湖南石门,出生于山西太原,土家族,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集《士兵与命运交响曲》《士兵与英雄交响曲》,散文集《南疆木棉红》《澳洲见闻录》《袋鼠家园》《美国之痒》((映像美利坚》,报告文学集《香港我的1997》《澳门我的1999》《悉尼2000》《北京奥运2008》,政论集《中国军队十年大观》,图片集《龙》等多部著作,发表各类文字作品500万字,摄影作品共1000多幅。
目录
不得不说的山西古戏台
大相国寺的佛音梵乐
甘孜风采
古镇情怀记青岩
古老传奇的福建土楼
红原大草原上的雅克音乐季
横店演艺秀
壶口惊涛入我心
惠安女今昔
汉风汉韵识汉中
金山岭长城: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
晋善晋美走晋城
吕梁山上的红色文物收藏家
牧童遥指杏花村
乾坤湾里说“乾坤”
守望滦州古城
魅力鄂伦春
索溪峪:好一个“雾大的山寨”
游“渝东明珠”石柱
探寻精神密码之旅
太行小城·涉县史记
探秘泸沽湖
五台山随感录
五当召:草原上的布达拉宫
向海:仙鹤迷恋的地方
涿鹿怀古
走进皤滩古镇重拾乡愁
夹山寺与李自成
湘西凤凰赶场记
导语
《红原大草原上的雅克音乐季》《吕梁山上的红色文物收藏家》《五当召:草原上的布达拉宫》……这部文旅作品,不是一般的景点介绍,是一种文旅抒怀,在景、文、情、思里,让读者深层次地感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也体现了文旅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后记
文化和旅游,是我喜欢
的字眼和工作。2018年3月
,在我效力的文化部与国家
旅游总局合并组建文化和旅
游部后,我更是“人逢喜事
精神爽”了。这是因为,在
国家文化和旅游两家主管部
门尚未合并的几年之前,我
经过几番策划努力,就在《
中国文化报》上创办“文旅
视界”专刊并担任主编了。
这个专版上,我组织、撰写
、编发了有关文旅方面的言
论、专访、新闻报道、专家
论剑、旅游图片、域外追踪
等大量图文,真真切切、扎
扎实实为文旅融合“鼓与呼”
了一把!很长时间过去了,
我不用去查报纸,许多亲手
编发的稿件依然记忆犹新,
信手拈来:《让绿水青山变
为金山银山》《伫立白洋淀
眺望雄安新区旅游美景》《
在这片充满盎然生机的古运
河大地上》《猴年春节,又
逛平遥》《开启“仙境海岸”
全域旅游新格局》《去看看
安徒生和“美人鱼”》《文化
旅游深度融合跨进新时代实
现新作为》等等,这个专刊
引起有关方面的持续关注和
广大读者的点赞好评,无疑
就是对我与同仁“辛勤耕耘”
与“丰硕收获”的首肯了。几
年下来,办刊体会最深刻的
就是:文旅融合要点是文化
要融入旅游,在文化发展过
程中发挥旅游作用;旅游要
融入文化,提升旅游品质促
进旅游文明。
人们常说:不登山,不
知山高;不涉水,不晓水深
;不赏奇景,怎知其多娇美
妙!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
路,不攀登,又怎么去体会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磅礴诗意?怀揣文化
底蕴,策马旅游观光,领略
海内外山山水水,感受每一
处风土人情,不仅陶冶情操
,增长见闻,还能修身养性
,解悟释惑。这不正是“离
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吗!
还有“驴友”如是说:驻足山
中,才会感受到鲁迅“躲进
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
冬”的奥秘;跋山涉水,才
能体会到李白“五岳寻仙不
辞迈,一生好入名山游”的
追求。是的,一旦大自然壮
丽风景占据思想和视野,就
会使人顿感生活亮丽新鲜,
它是那么美好,那样充满阳
光。
文旅融合已是一个潮流
,形成了一种“势”,我在趁
“势”而为。本书里的篇什,
就是我近年来的旅游散记拾
萃。站在人生旅途回望,重
新翻阅浏览自己已出版的十
几本著作,蓦然发现,文旅
著作竞占到一半以上:《澳
洲见闻录》(1995年山西人
民出版社),《香港我的
1997))(1997年解放军文艺
出版社),《澳门我的
1999))(1999年解放军文艺
出版社),《悉尼2000))
(2000年作家出版社),《美
国之痒》 (2006年书海出
版社),《袋鼠家园》(2007
年希望出版社),《映像美
利坚》 (2010年书海出版
社)。努力不一定成功,放
弃一定是失败,这就很有分
量地表明,我之于文旅方面
的散文创作,是有着漫长岁
月的拓展与实践的,有的路
,必须一个人走,这不是孤
独,而是选择!文旅抒怀,
君且随意,比起眼界,我有
时更在意的是心界,把心打
开,去容纳更多人的更多信
念。大好河看多了,眼界会
有“审美疲劳”的时候,但是
心界可以各有千秋,纵横捭
阖,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
有比人更高的山,可任我用
来竭力探索践行“文化是旅
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平
台”,奋力寻觅攀登“诗与远
方”的深邃意境,并用文字
把它记录在案,出版于市,
捧给读者,那正是:所有回
不去的良辰美景,都是举世
无双的好时光啊!
游一道风景,寻一处特
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
得。有道是,旅游的动机是
多元的,但文化才是旅游的
核心与灵魂。旅游是一种文
化行走,是一种调节,旅游
是视野的拓展、知识的寻觅
、生命的追求。古时候有游
方的和尚,有行吟的诗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种
真理与抱负的不懈寻觅。曾
与“驴友”笑谈:唐玄奘西天
取经那是文化旅游,徐霞客
搞的应该叫科学旅游,隋炀
帝下江南应是休闲旅游,郑
和下西洋则是真正意义上的
探险旅游,等等,不一而足
。而我在1990年就进行过“
环澳旅游”,2001年走过“环
美旅游”,2014年以来多次
参加“美丽中国行”旅游,在
新冠肺炎大爆发前的2019
年,还参加过“沿着高铁游
贵州”避暑采风行和“我和我
的祖国”红色旅游媒体采风(
陕西)行。2020年5月,当中
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
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的新
形势下,我又戴着口罩立马
参加了“一城山水,自在生
活”走进江苏常熟虞山文化
旅游度假区媒体采风行活动
。文旅之于我,已经不仅仅
是“去不一样的地方,然后
带着不一样的自己回来”,
它已经和我的生命与创作密
不可分。旅行的好处不在其
他,而在于自己的身体和心
灵,务必要“走”在旅行的路
上!
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好
,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些
路不走下去,就不知道那边
的风景有多美丽。
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
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
经济事业,旅游具有经济和
文化的双重属性。观照时代
现实,回应热点主题。当此
中国文旅产业走向辉煌的历
史节点,承蒙出版社与编辑
的厚爱,热诚鼎力向读者推
出我的这本文旅新著,这对
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满
足人民日益
精彩页
不得不说的山西古戏台
我从在军队当军事记者转到地方当文化记者后,可以说就与山西古戏台扯上了“缘分”。记得是那年腊月,在山西采访戏曲文化工作的我,跟着省文化厅曲厅长下乡到晋中榆次、祁县一带观摩山西梆子剧团演出,第一次见识到了乡村庙宇里的古戏台。戏台与戏剧的关系,无须深奥理论的演绎推论,在这里就最形象最简明扼要地解释清楚了。这次采访真算是跟对了人,我从曲厅长这儿学到了很多山西地方戏曲与古戏台知识,以及有关它们的来世今生与奇闻轶事。“数尺地五湖四海,几更天七朝八代”。可以说,山西古戏台折射的是一部中华文化的戏曲史、发展史。曲厅长沉浸陶醉于戏曲艺术,看戏、谈戏,写戏、评戏,对戏曲艺术的那份执念和痴爱,让我感受至深,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由于曲厅长对推动繁荣山西梆子的特殊贡献,他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梆子厅长”。
山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域。山西南部长期处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圈之中心,尧、舜、禹时期为华夏政治心脏,因而这里的文化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山西的地方戏多达50余种,保存至今的剧目也有4000多部。戏台舞台也多,很多古戏台因为山高路远,躲过了战火,幸存下来,在乡村僻野保留了些许古韵遗音。据文物界权威专家告诉我,山西现存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占全国70%以上,戏曲文物(古戏台)占全国80%左右,这些特点,对于人们了解、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演千秋史事尽是悲欢离合,看满台角色无非善恶忠奸”。由于工作性质和采访任务,我在山西考察过几个古戏台,并做过一些现场采访笔记。高平的沟村有一座空心戏台,戏台神庙相对而视,与东西厢房围成一处大院,大院地处全村的心脏地带,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戏台处于往来行人车马的必经之路,于是凿开一条通道,方便平时的过往行人,每逢唱戏时,便在台上横着搭起木板,既能过人又可以唱戏,这种空心活动戏台,在北方寺庙中十分罕见,匠心所在,让人叹服!万荣庙前村建有3座互为联络的“品”字形戏台,前面的戏台与庙的山门浑然一体,平时是山门过道,演戏时在榫洞里插上木杠搭上台板,立刻就成为戏台。在它前面又有两座戏台并排而立,顶部相连下有通道,与前座戏台正好呈“品”字形布局。这3座戏台挺立在古老黄河岸边,面向直插青天的秋风楼,每逢庙会3个戏班同时唱戏,热烈的喝彩声与黄河滚滚的波涛声连同3座戏台上一同敲打的鼓乐声,雄浑奔放,高亢激越,组合成一种声势浩大且气势磅礴的恢宏交响乐。
山西保存的金、元、明、清时代的戏台计有3000多座,其中高平市王报村二郎神庙内的一座金代戏台,应该是目前中国现存时代最久远的戏台。《元史·太宗纪》《蒲州府志》记载,当时的晋南村村有庙宇,有庙有戏台。山西的戏台建筑是随着戏剧艺术的繁荣普及而遍布崛起的,其形式也由四面观看而向一面观看转化。早期戏台是简单的土台,观众可以从四面观看;随后逐渐演变为从三面观看,即在戏台的后部砌一面墙,两端的立柱处稍折向前方,使观看的角度由四面集中为前方三面,从山西现存元代戏台来看,这种三面观看戏台在当时颇为时髦普遍。到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中叶之后,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繁荣,戏曲文化发展,戏台也变得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起来,其基本式样也大致与现代戏台相似,都是一面观看的戏台了。
戏曲迷人,还须你懂;戏台精巧,还须你宠。站在千年古戏台前,不能不惊叹古人智慧,不能不追忆昨日辉煌。山西有个并不夸张的说法:有多少村庄就有多少戏台。无论是晋北高原晋南盆地,还是沁河两岸汾水之畔乃至太行、吕梁、中条山的山坳沟峁里,只要有村落就会有不同时期、不同形制的古戏台。山西古戏台主要遗存于庙宇之中,因此庙宇剧场是山西更是中国古代剧场中绵延不绝、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戏台”。正如当年梁思成、林徽因描述所说“山西中部南部我们所见的庙宇多附属戏楼”。勾栏瓦舍,戏楼会馆,古戏台被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见证着中国戏曲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曾经的辉煌。这些古戏台不仅是民族古建的珍贵范本,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实而华丽的承载者,犹如散落在角落里的多棱镜,折射出传统戏曲的风貌,梨园春秋的盛景和那个时代先人们的喜怒哀乐。每逢年节假日,当锣鼓琴弦响起,台上台下依然演绎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悲喜人生。尽管这些古戏台大多已破败不堪,但它们的存在,对研究中国戏剧史、文化史、艺术史、建筑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天应该尽最大能力花费最诚心血去保护好这些古戏台。
戏多戏台自然就多,离开戏台就唱不成戏。台上唱念做打写意传神,台下触景生情褒善贬恶,说到底这戏台子就是老百姓们离不开忘不掉的一座精神家园啊。古戏台林林总总星罗棋布,却总是与古寺庙相邻相伴,建庙不忘搭戏台,戏台紧跟随寺庙,颇有些耐人寻味之意蕴。既然唱戏是源于祭祀神灵,那么戏台自然就和庙宇沾亲带故,中华之大,各地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2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