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跨文化对话》41辑共收入论文16篇,访谈1篇,书评1篇,约35万字。内容涉及比较哲学、翻译学、文化研究、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突出了本刊的跨文化和跨学科视角,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多为年轻学者,体现了各学科很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专聘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杂志主编。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靠前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曾任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兼任教授、香港大学访问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访问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跨文化之桥》、《中国小说中的知识分子》(英文版)、《比较文学与中国——乐黛云海外讲演录》(英文版)、《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之路》、《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乐黛云卷》、《自然》(中、法、意大利文版)、《面向风暴》(英、德、日文版)、《我就是我——这历史属于我自己》、《透过历史的烟尘》、《绝色霜枫》、《逝水与流光》、《四院沙滩未名湖》;编撰:《世界诗学大辞典》(合编);主编《中学西渐专题》8卷;《跨文化沟通个案丛书》14卷、《跨文化对话》集刊33卷。 目录 论稿 文化转场:概念与人文科学 心与理一:朱熹与黑格尔论实体与主体之关系的比较 从能指的主体到原乐的主体——拉康主体理论的激进化演变 为什么法国的“Bac”不是中国的“高考”? 灵悟还是顿悟?——谈乔伊斯诗学概念“epiphany”的翻译 苏联理论对东欧国家民俗学的影响:科学修辞与文化传统 当代跨文化对话如何可能:价值、原则与方法——以汤一介先生的跨文化研究为例 东西方哲学的对话:华严宗哲学与怀特海机体哲学的比较研究 跨越比较的“文化混融”研究 论音乐修养的心性层次:中西跨文化的视野 阿里斯托芬的多元维度——重新审视列奥·施特劳斯的三维解读 “一”的降临与帝国的命运——柏拉图《巴门尼德》篇绎读 情感智能与伦理 “数能革命”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与性别伦理:一个新时代 算法新闻的伦理困境 书评 跨文化研究的多学科意义——读《美国华裔批评家刘禾“新翻译理论”研究》 访谈 文学何为?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