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t黄希庭,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西南大学基础心理学和西南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顾问。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长江学者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科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及教育学组召集人。已出版教材、专著、译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含合作、合译)。四本教材获高等学校很好教材一、二等奖,一项教学改革研究获重量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科研成果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一、二等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选工作者”称号(2005),获首届重量教学名师奖(200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2012),被重庆市委、市府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称号(2009),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很好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获中国心理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等(2011)。 目录 \t社区心理学理论
\t如何做社区心理学访谈——以《社区心理学》教材研究思路和主题对社区工作者的访谈为例
\t社区心理学诚信本质、研究路径与展望
\t社区心理服务
\t智障青年托养中心感官刺激游戏设计与实施
\t“由心而服”的社区心理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初探
\t老年人对社区与个人健康资源的自我运作:对S师傅的个案研究
\t社区矫正人员个性特征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t社区融入心理
\t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中的动力结构
\t学校社区心理
\t大学生气质类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自我同一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t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社会适应与自信的关系
\t域外研究
\t国外社区的科技教育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t《社区心理学研究》稿约 内容推荐 本书是集刊,包含学校社区心理、社区心理学理论、网络社区心理、社区心理服务、域外研究等栏目,收录了10篇论文。主题涵盖了如何做社区心理学访谈、社区心理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中的动力结构、大学生气质类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青少年主观社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