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玉来,男,1963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张玉来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也旁及汉语研究的其他方面,已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他的学术研究扎根汉语实际,努力探求汉语的历史演变规律,力求既能发现问题又能提升理性认识;也十分注意研究领域的相对集中、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系统性,在诸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是靠前外知名的汉语史研究专家。 目录 爱丁堡之谜――进化的适应性改变 早期中国的族群互动和上古汉语的类型、性质 ――基于农牧业词汇和动植物考古的视角 语言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认知研究 简析清人佛经词语训释的成就和不足 ――以笔记材料为核心的考察 《古楚方言词“?、牯”》补正 清华简伍《汤处于汤丘》札记 敦煌文献P.3731“□(无此字)”字考释 20世纪音韵学研究成就概观 20世纪明清等韵学研究概述 元代《尚书音释》反切音注研究 开封郊区方言单字音声调实验研究 忠县石宝方言音系 普通话特指问句的韵律模式 “也”字句的焦点表现 ――以异主同谓前提“也”字句为例 名家经典 中国的语言和方言 稿约 内容推荐 本刊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张玉来教授主编。本刊敦聘戴庆厦、丁邦新、江蓝生、蒋绍愚、孙宏开、王士元等先生为学术顾问,丁邦新先生题写刊名。本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本刊主要栏目有: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汉语史、汉藏语及东亚语言比较、出土文献语言、传统小学文献、学术史研究等,特别欢迎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反映学术前沿问题的佳作。本刊适量发表有学术价值的书评、人物评介及争鸣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