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叶本兰,厦门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护理系系主任,获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7-2010年厦门市很好教师,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目录 篇 循环系统基础理论篇 章 循环系统的形态结构 节 心脏的形态结构 一、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脏的构造 四、心脏传导系统 五、心脏的血管 六、心脏的神经 七、心包 八、心脏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 血管及淋巴的形态结构 一、动脉 二、静脉 三、淋巴系统 四、血管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节 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第二节 心脏的发生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 四、静脉窦及其相连静脉的演变 第三节 胎儿与新生儿血液循环 一、胎儿血液循环的结构特点 二、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三、新生儿血液循环的变化 第三章 心血管的功能 节 心脏的生理功能 一、心肌细胞的结构特点与生理特性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三、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四、心肌收缩的特点 五、心脏代谢与生化的特点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功能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液的流体动力学基础 三、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的生成 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 第三节 几个特殊的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肺循环 三、脑循环 第四章 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节 神经调节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二、心血管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形式 第二节 体液调节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三、血管升压素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五、激肽释放酶一激肽系统 六、心钠素 七、前列腺素 八、阿片肽 九、组胺 第三节 自身调节 一、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 二、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 三、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第五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原因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常见条件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一、自由基的作用 二、钙超载的作用 三、白细胞的作用 第二篇 循环系统诊断基础与辅助检查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四篇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内容推荐 本书为厦门大学医学院模块化教材建设试点图书,内容主要为人体循环系统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理病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其将循坏系统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有助于学生建立临床思维,从结构、功能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