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后的对话(1)(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奥斯瓦尔多·费拉里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阿根廷人的身份

奥斯瓦尔多·费拉里:博尔赫斯,一段时间以来我对您曾经表述过的,关于阿根廷人可能的身份的想法很有兴趣,因为根据这个想法,我们的身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身份。您曾经说过,我们阿根廷人,既有一段为时有限的历史,同时又发源于一段像欧洲那样浩大的历史,代表了存在的一种全新可能。您说:我们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也是我们可以成为的人。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的,确实如此,我相信我们是被放逐的欧洲人这件事是一个优势,因为我们不为任何一种本地的特殊的传统所束缚。就是说,我们可以继承,我们也的确继承了西方的全部,而西方的全部说的也是东方,因为所谓的西方文化也就是,简而言之,不妨说一半希腊,另一半以色列而已。就是说,我们也是东方人,我们应当努力成为我们可以成为的一切;我们不为一种传统所束缚,我们收下了这份浩大的遗产,我们必须努力地充实它,用我们的方式来延续它,自然而然。至于我,我曾经想要了解可能了解的一切,但是当然了,因为这个世界是无限的,一个个体能够了解的仅仅是一颗微粒而已。我有时想到文学就像是一个无限的图书馆。我的一篇故事里的“巴别图书馆”,在这个浩大的图书馆里每一个人只能阅读若干页书:但或许本原之物恰恰就在这几页里面,也许文学永远在重复着同样的事物,仅仅是侧重与调式略有不同。无论如何,我都认为我身为作家的责任既不是发现新的主题也不是发明任何东西。我必须,以我的祖国和我的时代的语言,重复某些永远被重复的诗歌,用可能优美或是不优美的轻微变体。

——我明白了。现在,我必须要问您这个问题:对您很尊敬的奥克塔维奥。帕斯曾经说过您的欧洲主义是非常美洲的,是我们西班牙语美洲人成为我们自己或发明我们自己的一种方式。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这话很聪明,首先说,而且可能确实如此,因为我们的命运当然是我们未来的命运而不是我们过去的命运,尤其是在这片大陆上。对于北美洲人我也会说同样的话。事实是,人们所说的,同时也是传统的那些语言,是哪些?卡斯蒂语,葡萄牙语,英语,肯定不是由红皮人或印加人或潘帕斯印第安人发明的。

——那是自然。帕斯补充说我们的欧洲主义既不是无根的也不是朝向过去的一场回归,而是一个尝试,要创造一个现时的空间来对抗一个无时间的空间,并由此,他说,“化为有形”。

——这是一个极好的想法,我相信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想法。我感觉正是如此,就是说,我感觉我是一个被放逐的欧洲人,但这场放逐让我成为一个更广阔意义上的欧洲人,与那些仅仅生于欧洲的人们相比。因为,事实上,我不知道是否与其说有人生于欧洲,不如说有人生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冰岛,但欧洲是一个很广阔的概念。相反,我们可以感觉到所有这些不同的遗产,我们可以忘掉政治的边界,国与国的边界,我们必须努力不辜负那片以某种方式被继承下来的广袤富饶的大陆,正因为我们不曾生在其中而生在另一块大陆上。

——请注意这的确是一个令人充实的存在。

——是的,我相信是这样,我相信爱默生也是同样的想法。他在《美国学者》上写的一篇文章里指的肯定不是红皮人,而是现在被称为西方的全部传统。(P1-3)

作者简介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小说家、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小径分岔的花园》《老虎的黄金》《阿莱夫》。“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不仅是当代世界很伟大的文学巨匠,更引导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丁美洲文学热潮。正是这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为拉丁美洲文学赢得了靠前声誉,把小说和散文推向了一个极为崇高的境界。几乎世界上所有很知名的作家都承认,受到过博尔赫斯作品的直接影响。“如果有哪一位作家在文学上称得起不朽,那个人必定是博尔赫斯。”
[阿根廷]奥斯瓦尔多·费拉里(Osvaldo Ferrari,1948-),阿根廷诗人、散文家、教授。代表作《生命诗篇》《自传之诗》。
书评(媒体评论)

博尔赫斯是我读得最多的作家,他教人如何写作,如何削尖表达的工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我只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博尔赫斯全集。

——加西亚·马尔克斯

我对博尔赫斯情有独钟,因为在他看来,文学是一个由智力构建与统治的世界,一个严格按照几何学排列的符号星座栖居其中。

——卡尔维诺

鲁迅和博尔赫斯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者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是河流陷入了进去。前者是战士,后者是梦想家。

——余华

后记

1984年,博尔赫斯开始在电台里录制构成了本书的对话节目。应该也正是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了博尔赫斯这个名字,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开始了本书中译本的准备过程(如果当时我错过了博尔赫斯,30多年后的今天将它译成汉语的肯定不会是我)。这里似乎有一种小小的巧合,或日共时。

在《对时间的新驳斥》一文中,博尔赫斯否认了共时的存在,他说“倘若时间是一个心理的过程,那么成千上万的人——甚至两个不同的人——如何能够将它分享?”我不知道我前面所说的是对这一论点的一个驳斥(因为原著和译本都仅仅是用文字,西班牙语和汉语,记录同一个心理过程的口头呈现),还是一个证明(因为西班牙语和汉语的记录相隔了30年)。

30年改变了很多。在汉语中,博尔赫斯从一个几乎是秘密的名字(在第一本汉译博尔赫斯选集问世之后,知道博尔赫斯在若干年里仿佛是一件属于少数人的财富),变成了一个在文学世界里人所共知的名字,已经如此熟悉,我想没有必要花费几千字来介绍博尔赫斯的生平和他的文学成就了吧。甚至已经太过熟悉而再一次隐没无闻了。

就在我写这篇译后记的时候,我发现博尔赫斯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那原本应该是一个大日子,但在我闭塞的信息环境里没有发生过什么动静,而我自己也未加留意。但我不认为博尔赫斯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相反,仅仅30年,博尔赫斯已经汇入了汉语文学的血脉之中,成为传统和背景的一部分,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因为没有他的存在当代中国文学是无法想象的——不是说每个人都读过博尔赫斯,而是说博尔赫斯是塑造了当代中国文学,尤其是80-90年代先锋小说的若干重要影响之一;很难精确计算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格和母题之中被注入了多少博尔赫斯的元素,但我相信要将它尽数剔除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正如没有他的存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文学是无法想象的一样。

也许只有一个人能够想象没有博尔赫斯的现代文学,能够存在于没有博尔赫斯的20世纪文学世界之中,那就是博尔赫斯本人。没有人比博尔赫斯更无视博尔赫斯的了,对于博尔赫斯来说他的自我仅仅是一连串的记忆,是他读过的书,见过的人,听过的言语,造访过的国度。博尔赫斯是一只倾听世界的耳朵,他在客厅与街头倾听同时代人或上一辈的轶闻琐事,在旅行中倾听每种文化的声音,也在图书馆和书房里倾听自古至今,东西方的时空里回响的历史、神话、传奇与诗文。在他失明之后犹其是如此。博尔赫斯用令人惊叹的记忆接纳了这一切,这一切也成为他的文学幻想的源头(尽管他称之为对他人和自己的“重复”)。在这本对话集,亦即这些电台播音之中,博尔赫斯通过他与合作者费拉里的交谈,将他一生的倾听吐露给了所有的听众,让他们听到博尔赫斯倾听的世界,或者用一种博尔赫斯式的说法:成为博尔赫斯,或多或少。

这个博尔赫斯与《巴别图书馆》、《阿莱夫》、《沙之书》、《赠礼之诗》、《雨》、《戈莱姆》的作者是不是同一个人?因为普鲁斯特说过“一本书是另一个自我的产物,这自我与我们在自己的习惯、社交生活、弊病中呈现的自我不同”,也就是说,存在一个生活的,日常的自我,和一个写作的,灵性的自我,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作家”与“世间之人”的鸿沟。我相信这个问题在《对话集》中是不存在的,“世间之人”博尔赫斯和“作家”博尔赫斯在这本书里做着同一件事:对话即是写作,他们是同一个博尔赫斯。

而我们与30多年前,在地球另一面打开收音机的听众也是同一个。和他们一样,我们已经把博尔赫斯视为理所当然,但总会时不时地受到提醒,拥有博尔赫斯是怎样不可多得的幸运。我们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我希望我的汉语译文可以充当一座中继传送站,即便有不可避免的损耗与失真,依然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一个阿根廷老人的渊博、睿智、谦逊与平和。正如本书的西班牙语书名“En Dialogo”(直译“对话中”)所暗示的一样,不妨想象此时此刻,我们正和博尔赫斯处于近在咫尺的“共时”之中,如忘年好友一般,对坐倾谈。

陈东飚

二○一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目录

序一

序二

阿根廷人的身份

永恒的旅行者

秩序与时间

博尔赫斯与公众

一个博尔赫斯文本是如何诞生与完成的

地理与内心的南方

康拉德、梅尔维尔与海

论政治

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兹与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艺术应该将自身从时间里解放出来

老虎、迷宫、镜子与武器

“卡夫卡”可能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现代主义与鲁文·达里奥

博尔赫斯不相信一个人格化的神性

论爱

与阿尔丰索·雷耶斯的友谊

东方、《易经》与佛教

论梦

有关里卡尔多·圭拉尔德斯

论幽默

论亨利·詹姆斯

论猜想

西部片,或电影中的史诗

卢贡内斯,这个冷峻而不快乐的人

八十五岁的经典

但丁,一场无限的阅读

现实主义文学和幻想文学

西尔维纳·奥坎坡、比奥伊·卡萨雷斯与胡安·R.威尔考克

论历史

与萨米安托相交

侦探小说

与佩德罗·恩里克斯·乌雷尼亚的友谊

图书馆、战场和稀有诗篇的回忆

吉卜林的召唤

博尔赫斯与记忆

“弗罗里达”、“博埃多”团体与《南方》刊物

论对话

谈加乌乔诗歌

十四行诗、启示录、旅行与国家

道德与文化

两次日本之行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米隆加和探戈

北欧神话和盎格鲁-撒克逊史诗

论博尔赫斯和阿隆索·吉哈诺

译后记

序言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基督教时代之前大约五百年,在大希腊发生了世界历史中有记载的最好一件事:对话的发现。信仰,确定性,教条,诅咒,祈祷,禁令,秩序,禁忌,暴政,战争和荣耀充斥着世界;几个希腊人却养成了,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交谈的奇异习惯。他们怀疑,劝说,异议,交换意见,搁置。也许是他们的神话帮助了他们,它就像神道一样,是一组模糊传说和多种宇宙起源学的混合。我们今天不无夸饰地称为形而上学的东西,其最初的根就是这些零散的猜想。倘没有那不多几个健谈的希腊人,西方文化是不可想象的。在空间和时间上都相隔遥远,这本书只是那些古老闲谈的一声隐约的回响。

像我所有的书一样,或许像所有的书一样,这本书纯粹是自己写成的。费拉里和我试图让我们的词语经我们之口、抑或是不顾我们的阻碍流淌而出。我们的交谈从未导向一个结论。读过这部手稿的人向我们保证说那经验是愉快的。但愿我们的读者不会反对这一慷慨的见解。在《诸梦记》之一的序言里,弗朗西斯科·克维多写道:愿上帝保佑你,读者,免遭长序言和坏绰号之害。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二日

内容推荐

如何才能完美地邂逅博尔赫斯?拥有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奥斯瓦尔多·费拉里著的《最后的对话(1)(精)》将是最好的答案。

这是博尔赫斯最后的也是话题最为广阔的对谈录,对话者是同为拉美文学名家的费拉里;一二两册共118篇覆盖不同话题的平等、深度对谈,秒杀市面上所有单薄短浅、照本宣科的博氏“采访录”。

大师虽已逝去,但他的人生智慧和文学哲思却在本书中坦诚以现,熠熠生辉。

编辑推荐

中文版第一册首次引进:拉美文学之父、一代巨匠博尔赫斯在生命最后三年的隽永对话。

媲美《歌德谈话录》的智慧诤言,荡涤心魂!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奥斯瓦尔多·费拉里著的《最后的对话(1)(精)》是博尔赫斯生前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对谈,涉及话题遍布文学、哲学、爱情、旅行、电影各个领域。

与同为拉美文学名家的费拉里深度对话,读者领悟大师的人生智慧和文学哲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7: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