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的通过,体现了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发展,顺应了新时代对刑事诉讼制度的新要求。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紧紧围绕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反腐败追逃追赃、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以及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的程序法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进一步促进我国诉讼法学的繁荣和发展,推动中国程序法治的不断进步。本卷《诉讼法学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司法实务”“比较研究”“博士生论坛”与“会议综述”五个栏目,汇集了靠前外学术名家与青年学者的众多学术成果,意在推进诉讼法学研究的学术和信息交流,体现了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多方面前沿探索。 目录 主编絮语 理论研究 日本审判中心主义的现状与课题 引言 一、裁判员裁判实施前 二、裁判员裁判的导入 结语 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以言词证据为视角 一、刑讯逼供的排除问题 二、以威胁、引诱、欺骗方法收集的供述的排除问题 三、以冻、饿、晒、烤、疲劳等方式获取的证据的排除问题 四、以非法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的方法获取的言词证据的排除问题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的民事程序性内容评析 一、创新了诉的合并制度 二、开拓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新空间 三、丰富了证明责任制度的内容 四、修改完善了婚姻家庭领域的程序规范 五、规定了诉前行为保全措施和有关强制执行措施 财产申报、政策约束与法律责任――一个比较分析的视角 一、问题的提出 二、财产申报法律责任界定:从行为到法律关系的演进 三、财产申报责任的政策约束及困境 四、财产申报责任的域外模式及借鉴 五、财产申报法律责任的未来建构 司法实务 P2P平台投资者诉讼困境之化解――兼论P2P平台债权回购的法律定性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从债权转让到纯粹居间:P2P诉讼的困境 三、应对P2P诉讼困境的现行安排与局限 四、制度改进:追索型回购 五、域外P2P平台诉讼困境解决方式的比较 六、结论及建议 基层法院审判团队的现状及其优化――以S省基层法院为分析样本 一、审判团队的构成 二、审判团队的组建模式 三、审判团队的内部分工 四、审判团队的外部关系 检察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检警协作模式研究――以D市检察院为分析样本 一、问题的提出:检察公益诉讼调查取证工作面临的困境 二、比较考察:国内外公益诉讼调查取证模式分析 三、公益诉讼“检察官+法警”调查取证模式――以D市为样本 新时期检察改革研究――以检察权的权力结构分析为视角 引言 一、我国检察权的权力结构及其权能 二、拟定新时期检察改革的指导原则 三、新时期检察改革的具体思路 论庭审公开的司法阐释与公众认同 引言 一、庭审公开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二、庭审公开的实证研究和效果分析 三、法官心证公开的阶段和内容分析 四、完善庭审直播实质效果的建议 比较研究 德国201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对个人数据侦查的法律规制――电信源监听、网络搜查及其他 一、导言 二、背景:欧盟与德国有关数据保护的规定 三、德国的电信源监听与网络搜查立法 四、其他有关效率与权利的立法修改 五、结语 美国辩诉交易若干问题及对完善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启示 引言 一、美国辩诉交易的类型及其法律后果 二、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下律师的有效协助义务 认罪协商程序中的无效辩护和有效救济:以美国法为例 一、获得律师帮助权在美国刑事司法中的展开 二、认罪协商与无效辩护制度的确立 三、认罪协商阶段无效辩护的有效救济 四、结语 法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述评 一、法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相关概念 二、法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简介 三、法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评析 人身安全保护令程序:法理重释与规则重构 引言 一、人身安全保护令程序的功能 二、人身安全保护令程序的性质 三、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程序的程序法理 四、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程序的重构 结语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再思考――以新行政诉讼法为背景 一、引言 二、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必要性 三、域外行政诉讼类型划分及对我国的启示 四、行政诉讼类型划分的理论基础 五、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划分 六、结语 博士生论坛 审前羁押的困境与破解――以逮捕条件的重构为视角 引言 一、审前羁押的不当适用及弊端 二、审前羁押不当适用的原因透视 三、审前羁押困境的破解路径 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性质的再认识――基于对实践的反思 一、现实考察:对值班律师制度在现实文本中运行现状的客观描述 二、实践困惑:辩护人抑或“法律帮助者” 三、理论反思:对“法律帮助”内涵的重新解读 四、结语 代位执行与债权人代位权的比较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代位执行与债权人代位权并行导致立法重复 三、债权人代位权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诉讼地位问题 四、债权人代位权的客体 五、第三人异议之诉 六、结论 论行政诉讼一并解决民事争议的“相关性”要求――以《行政诉讼法》第61条为基础 一、“相关性”的基本要求――对《行政诉讼法》第61条的理解 二、“相关性”的判定――以基础法律关系为中心 三、“相关性”的限制――争议之间因果关系的厘清与处理 四、相关民事争议的具体类型――以行政许可为切入点 会议综述 中日韩“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学术研讨会综述 一、审判中心主义 二、辩护制度 三、非法证据排除制度 四、刑事速裁程序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五、刑事司法中的热点问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程序法治的发展与完善”研讨会综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程序法治基本原理 二、大数据与社会主义程序法治建设 三、社会主义程序法治建设: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