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是处于非常之世,走着非常之路,做了非常之事的非寻常之人。
综观盛宣怀的一生,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的经济主张和所办近代工商业却是符合历史要求的,故他在经济上基本上是一个成功者。
盛宣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洋务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主持创办湖北煤铁开采总局、电报局、纺织厂等工业企业,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所工业大学堂——天津北洋大学堂,创办了始为文科高等师范班、后发展为正规科技大学的南洋公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盛宣怀传/近现代名家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夏东元 |
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盛宣怀是处于非常之世,走着非常之路,做了非常之事的非寻常之人。 综观盛宣怀的一生,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的经济主张和所办近代工商业却是符合历史要求的,故他在经济上基本上是一个成功者。 盛宣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洋务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主持创办湖北煤铁开采总局、电报局、纺织厂等工业企业,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所工业大学堂——天津北洋大学堂,创办了始为文科高等师范班、后发展为正规科技大学的南洋公学。 作者简介 夏东元,1920年生,江苏靖江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讲授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1956年起专门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代表作有《盛宣怀传》《盛宣怀年谱长编》(上下册)《晚清洋务运动研究》等。 目录 第一章 由封建知识分子向新型洋务人才转变 一 重“有用之学”,轻举业 二 入李鸿章幕并取得信任 三 参与轮船招商局创办及其主张的正确性 四 争取充当“总办”职 第二章 初显经营才干和自身的“官”“商”矛盾 一 买并旗昌船产的作用和贡献 二 严格按赢利原则整顿商局 三 “坚请督办” 四 在官商之间徘徊 第三章 湖北煤铁矿开采及其经验教训 一 大力经营矿务的原因 二 期于必成的努力 三 商办失败,赔垫巨款 四 在办矿热潮中的积极表现及移矿款于电务的正确性 第四章 大力经营电报局 一 适应了历史的必然和时代要求 二 经营电报的指导思想 三 以“利商务”为准则,并特别强调电务人才培养 四 对侵权的抵制和电报的社会作用 五 中美设德律风交涉上的民族性 第五章 督办轮船招商局 一 实现了“督办”的愿望 二 任督办后的整顿措施和积极作用 三 与怡和、太古角胜 四 关于排挤“野鸡船”问题 五 发展内河轮船航运业 第六章 大发迹的准备基本就绪 一 李鸿章的提携 二 战胜竞争对手之一——联马建忠倒唐廷枢 三 战胜竞争对手之二——挤走马建忠 四 总管华盛纺织总厂 五 在反侵略战争中的积极表现 第七章 大发迹开端的一八九六年 一 官运亨通和取得中央级官衔 二 接办汉阳铁厂 三 洋务思想特征及其定型化 四 《条陈自强大计》及与维新运动相对抗 第八章 督办铁路总公司 一 新形势新对策与办铁路非盛莫属 二 抓紧卢汉铁路 三 与帝国主义侵路权发生直接冲突及妥协性 四 向南北东西伸展的可责思想 第九章 扩大矿务经营和中国第一家银行的创办 一 重点经营矿务 二 银行“综于一手” 三 铸币思想与实践 第十章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 一 人才观 二 创办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 三 在公学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与成立译书院的特殊意义 四 派遣留学生和对办学的坚持 第十一章 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的表演 一 在多边的“力”的较量中寻求发展自己之道 二 “东南互保”的导演者 三 促进和议的枢纽作用与鼓吹维新变法 四 筹措赔款之被属意者 第十二章 “互保”原则的延伸 一 “互保”原则的历史溯源和对俄约的抵制 二 商约谈判中的力争与妥协 三 在日俄战争中“公同保护”说的发展 四 对沙俄侵略者惨杀“周生有案”的处理 第十三章 与袁世凯之间的统一和争斗 一 盛与袁世凯同李鸿章的交叉关系 二 与袁世凯的关系 三 与袁世凯在轮、电两局上的争夺战 四 明失而实得和失而复得 第十四章 总理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和用“官力”联缀起来的经济体系 一 总理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二 在酝酿汉冶萍公司成立中对外妥协性大于抵制性的发展 三 公司成立后进一步对日本的依赖 四 用“官力”联缀起来带垄断性的经济体系 第十五章 反对辛亥革命与走完“U”字形路程 一 成了辛亥革命的打击对象和资政院的主攻目标 二 策划汉冶萍公司中日合办与反对南京临时政府用招商局、汉冶萍筹巨款的思想一致性 三 在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 四 走完“U”字形路程 附录 盛宣怀一生经历纪要 序言 盛宣怀新论 夏东元 一 引言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同对所有历史事件的评价 一样,必须置于历史长河 的发展规律中,看他对于 历史发展趋势起怎样的作 用:是阻碍还是促进,是 顺应还是违反,或者两者 都有;并区别前、中、后 各阶段的不同表现与社会 作用,而做出实事求是的 评价。用这样的标准来衡 量以经营中国社会发展需 要的工商业为己任并卓有 成效的盛宣怀,显然必须 纠正过去多年来对他不加 分析笼统地加上“大买办” 的头衔并以此加之否定的 不公正的看法。 为了正确地评价盛宣 怀,一定要澄清近些年来 出现的一些说法,即如果 对洋务运动有所肯定,势 必引起对于一些历史人物 重新评价的麻烦。似乎是 说,为了避免“重新评价 的麻烦”,还是维持原来 传统的对洋务运动否定的 看法为佳。这种说法是错 误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 ,历史科学也不例外。随 着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 高和发展,资料的不断丰 富和运用资料水平的不断 提高,人们社会实践不断 丰富和发展,历史学工作 者必将对历史上的问题不 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对一 些历史人物、事件有新的 更为正确的论述,这是一 。其二,对现实问题要有 错必纠,对待历史上的问 题也应该一样。绝不能因 为是历史人物,而对其错 误的看法和说法等闲视之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现 将盛宣怀的一生分为“顺 应历史发展趋势的佼佼者 ”“保守的政治态度与进步 的经济实践的矛盾”“走了 一条‘U’字形的路”等诸方 面加以论述。 二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的佼佼者 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 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代替 封建主义。顺应这种趋势 并促进其发展者,在这一 点上就是有其进步性和贡 献而应被予以相应的肯定 ;反之,阻碍这种趋势发 展者,则是退步落后甚至 是反动的,在这一点上就 应被给予否定。盛宣怀虽 曾站在清王朝立场上,参 与和策划过镇压人民起义 和革命,但其一生主要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力经 营者,对中国资本主义发 生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应该被予以恰如其分的历 史地位。 盛宣怀在1872年参与 创办中国第一个洋务民用 企业轮船招商局之后,主 持创办湖北煤铁开采总局 、电报局、纺织等工业企 业,到1896年及以后几 年,几乎独揽了全国铁路 修建与煤铁矿开采和冶炼 ,又与近代工商业发展相 适应,办了中国人自办的 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 银行、中国第一所工业大 学堂——天津北洋大学堂 ,紧接着又创办了始为文 科高等师范班、后发展为 正规科技大学的南洋公学 。这些资本主义新事业是 当时中国社会所迫切需要 的。 盛宣怀之所以积极地 创办和经营这些洋务企业 事业,是由于他认识到中 国一定要变贫弱为富强, 变落后为先进,才能不受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欺 凌。要做到这点,出路只 有一条,那就是引进先进 的科学技术以发展资本主 义工商业。《盛公墓志铭 》的作者陈三立说盛宣怀 所办轮、电、矿、路“诸 大端为立国之要”,是中 肯之言。 追逐剩余价值和高额 利润是资产阶级本性,盛 宣怀当然不能例外,但盛 宣怀在以攫取高额利润为 出发点的同时,有着保利 权、分夺洋商之利的积极 思想。创办轮船招商局是 因为“火轮船为中国必不 可废之物,与其听中国之 利权全让外人,不如藩篱 自固”;一手经营电报是 为了“传递军报……厚利商 民”,抵制洋人“驳驳乎有 人江之势”地在中国设线 ;办煤铁矿务是由于购洋 煤“利自外流,不若采中 土自产之煤,利自我兴” 。其后盛氏所创办和经营 的铁路、银行、纺织乃至 办学堂等事业,无一不具 有适应时势需要和抵制洋 商侵占权利两个特点。 为了适应时势和抵制 洋商侵利,必须使自己的 企业有较强的竞争力。企 业怎样才有竞争力?盛宣 怀认识到,官本官办是难 以做到的,企业主要应由 将之“视为身心性命之图” 的商人来经营,也就是商 本商办,才能较好地做到 这一点。所以盛宣怀在创 办近代企业中,除湖北煤 铁开采因种种原因官本官 办外,大都是主张商本商 办的。他总是把“顾商情” 放在办企业的首要地位。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持久 地办下去,才能达到富强 的目的,尽管他有着将封 建的“官”与资本主义的“ 商”混在一起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盛宣怀举办了 中国近代社会所非常需要 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适应 了时势的要求;他在办企 业的方针上,也基本上是 正确的,故除湖北煤厂以 失败告终外,轮、电、矿 等多数企业是成功的,起 到了赢利和与洋商争利的 作用。盛宣怀所经营的近 代企业及与之相适应的新 式教育文化等事业,在中 国当时都是新鲜事,是前 人所未做过的事,无先例 可循。因此,可以说,盛 宣怀是处于非常之世,走 着非常之路,做了非常之 事的非寻常之人。 …… 五 余谈 综观盛宣怀的一生, 由于其政治观点和言行是 保守落后乃至于反动的, 他注定在政治上是一个失 败者;但他的经济主张和 所办近代工商业却是符合 历史要求的,故 导语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号止叟,江苏江阴人,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夏东元先生的《盛宣怀传》记载了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创办并经营轮船、电报、纺织、煤铁矿、铁路等实业,创办银行、开办中国近代大学堂等活动,如实并全面地反映和评价了盛宣怀的一生及其在中国近代目前的作用与贡献。 精彩页 第一章 由封建知识分子向新型洋务人才转变 一 重“有用之学”,轻举业 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走着非常之路,做着非常之事,以达到个人的欲望和目的,并对社会发展起着新的促进作用。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空前急剧变化的“非常之世”:进犯的敌人,不是像过去四邻落后的“夷狄”,而是拥有先进科学技术与坚船利炮的资本主义列强;军事入侵的目的,不只是像祖先们曾经遇到的“夷狄”的攻城略地、劫夺财物,而是在逼签的城下之盟条约中,写上什么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以及领事裁判权等闭塞的官僚们视为奇怪的条款。随着这些条款的实施,大量廉价商品尤其是,与人民生活最切近的纺织品的输入并逐步占领中国市场,促使传统经济结构破坏;另一方面,伴随列强侵略而来的传教士们深入中国社会进行文化渗透,促使儒家等传统观念的变化。这也就是先进思想家郑观应所说的列强侵华“不外通商、传教两端。通商则渐夺中国之利权,并侵中国之地;传教则侦探华人之情事,欲服华人之心”。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这些侵略活动,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并被迫融人世界资本主义流通体系;近代工商业发生和发展了,新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西文化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冲突和交锋等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有识之士惊呼着“千古未有之奇变”“亘古未见之变局”,形象地概括描绘了这种“非常之世”。 在这“非常之世”的历史条件下,循着原来旧路走的是普遍现象,但也有在这“非常之世”一开始,即探寻着新的“非常之路”的人。这种类型的人随着时代的前进且日益增多。他们的出发点和政治立场不尽相同,自觉和自发的程度也人各有别,但在不按照老路子走,而是根据新的情况走出一条新的路的情况上,则有其一致性。尽管这种“一致性”还存在着量的甚至是质的差别。盛宣怀是在“非常之世”中想要走新的“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人中的佼佼者。这一点,当时人和后来者均有评述。盛宣怀于1892年正任天津海关道时,对中西文化交流有贡献的沈毓桂,就用“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任之”之句来恭维他;1896年盛宣怀拟在汉阳铁厂办半工半读大学堂时,郑观应曾有“东半球未有之大学堂,真非常不朽之功业也”的赞许。“非常之事”和“非常不朽之功业”,虽是指某一件事说的,却可以点窥面地说明盛宣怀所办事业均为非常之举,因为上述两例是盛氏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盛氏事业”,主要是兴办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之所以要看作“非常”,系做了前人之所未为。陈夔龙对此有过确切的表达,他说盛宣怀“所治皆未有故事非素习者”。这并非过誉之词。这里所说的“非素习”的“未有故事”,主要是指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举办近代工矿业及相应地创办金融、教育等洋务事业。盛宣怀在初露头角时即向李鸿章表达过大办洋务事业的宏愿,他函告李氏说,除努力办好轮船、电报之外,“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之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中堂得无笑我言大而夸乎?职道每念督抚姓名得传后世者几人哉?遑论其下。是故做官不及做事多矣”。盛宣怀这里所说的“做事”就是办洋务。后来历史发展表明,上述几件“事”不仅办到,而且办得极好,并非“言大而夸”。 P1-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