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为石磊团队的经典力作,是考研政治首轮复习用书,精准覆盖新考纲近现代史纲要部分121个考点,并将1991—2019年的156道真题(选择题)与大纲考点一一对应,做到讲练结合、融会贯通。本书由名师执笔编撰,表述简洁、深入浅出,备考提示剖析命题趋势,逻辑框架纲举目张,高频考点提示命题重点,字体颜色变化明确复习要求。本书不仅着眼于为考生提供考研政治复习首轮的讲义和习题,更着眼于引导考生开启考研政治的高效复习模式。 本书适用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考生,以及本科阶段需参加本学科考试的考生。 目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框架 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考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考点2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高频考点★★) 考点3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高频考点★★) 考点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高频考点★★★★)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考点5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高频考点★★) 考点6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高频考点★★) 第三节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点7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高频考点★★) 孝点8 民族意识的觉醒(高频考点★★)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考点9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考点10 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考点11 洋务事业的兴办(高频考点★★) 考点12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高频考点★★★)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考点13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高频考点★★) 考点14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高频考点★★)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考点15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高频考点★) 考点16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高频考点★★) 考点17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高频考点★★★) 考点18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高频考点★★)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考点19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考点20 中华民国的建立(高频考点★★★) 考点21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高频考点★★★)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考点22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考点23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高频考点★★★)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考点24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高频考点★★) 考点25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高频考点★★★) 考点26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高频考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考点27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高频考点★★) 考点2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高频考点★) 考点29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高频考点★★★★★)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考点30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高频考点★★) 考点31 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高频考点★★) 考点32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高频考点★★)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考点33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考点34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高频考点★★) 考点35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高频考点★★★★)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考点36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高频考点★) 考点37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高频考点★★★) 考点38 红军长征的胜利(高频考点★★★)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考点39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考点40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考点41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高频考点★) 考点42 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高频考点★★) 考点43 西安事变(高频考点★★) 考点4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高频考点★★★) 考点45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略 考点46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高频考点★)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考点47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高频考点★★★) 考点48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高频考点★★) 考点49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高频考点★★) 考点50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高频考点★★★) 考点51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考点5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高频考点★★) 考点53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高频考点★★★) 考点54 延安整风运动(高频考点★★★★) 考点55 七大(高频考点★★★)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考点56 抗日战争的胜利(高频考点★★) 考点57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高频考点★★★) 考点58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高频考点★★★)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考点59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考点60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高频考点★★) 考点61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考点62 两个中国之命运(高频考点★★★)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考点63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高频考点★★) 考点64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高频考点★★★) 考点65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考点★★) 考点66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考点67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高频考点★★★) 考点6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高频考点★★★) 考点69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高频考点★) 考点70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高频考点★★★★) 考点71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高频考点★★★★★)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考点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高频考点★★★★★) 考点73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高频考点★★★) 考点74 抗美援朝战争(高频考点★★) 考点75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高频考点★★) 第二节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76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考点77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高频考点★★) 考点78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高频考点★★★★)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考点79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高频考点★) 考点80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高频考点★★★) 考点8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高频考点★★★) 考点8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高频考点★★★★)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节 良好的开局 考点8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高频考点★) 考点84 八大路线的制定(高频考点.★★★★) 考点85 《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高频考点★★★★★)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考点86 “”及其纠正 考点87 “”及其结束 考点88 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考点89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高频考点★) 考点90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考点91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高频考点★) 考点92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高频考点★★)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节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考点9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高频考点★★★★) 考点94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高频考点★★★★★) 考点95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高频考点★★) 考点96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高频考点★★)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考点97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高频考点★) 考点98 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考点99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考点100 南方谈话(高频考点★★★★) 考点101 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考点102 十五大高举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考点10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第四节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点1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考点105 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考点106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考点107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节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考点108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考点109 实一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高频考点★★★★) 考点110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考点111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二节 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考点112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频考点★★★) 考点113 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高频考点★) 考点1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频考点★★★★★) 考点115 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第三节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考点116 十九大的举行 考点117 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高频考点★★★★★) 考点118 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 考点11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考点120 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高频考点★★★★★) 考点121 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高频考点★★★) 附录 附录A 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附录B 图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 附录C 历年真题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