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医中药为何有效?诊治遵循什么原理?本书中,连续6年百家讲坛主讲人翟双庆教授,融会贯通解读黄帝内经,带你溯源中医第一经典,解析“望闻问切”四诊奥妙,揭秘“五运六气”算法规律,探寻治病必求之本,把握顺势祛邪之机,处方之间大有天地,人体经穴自带解药。 作者简介 翟双庆,男,1962年12月生,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黄帝内经》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30余年。 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重量、部局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10余部。近年来,在《中国中医药报》连载内经相关文章80余篇,获得业内广泛赞誉。 目录 中医诊病有智慧 中医是如何诊病的呢?《黄帝内经》为中医诊病提出了思维方 法和原则、要求 一、诊断的方法 二、诊病的原则和要求 观形查色说望诊 “望而知之谓之神”。通过望诊,我们可以了解病人的神色形 态等情况,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初步的判断 一、望诊重在望神 二、望色是望诊的重要部分 三、常色和病色 四、望色诊病 眼睛舌头查病因 望诊除了望神、望色,还有两个特别关键的诊法,一个是望 目,另一个是望舌,也就是所谓的舌诊 一、目诊之五轮学说 二、从五轮望五脏 三、目由肝所主 四、舌与脏腑关系密切 五、望舌的苔、色、形、态 听声辨味有门道 “闻而知之谓之圣”。闻诊也是诊病的一个关键性环节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怎样把病问出来 “问而知之谓之工”。问诊是了解疾病重要的一环。那么,问 诊都问些什么呢?怎么来问呢? 一、问主诉和现病史 二、问一般情况 三、问现在的症状 指尖的中医艺术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切诊是运用手和指端的触觉进行诊断 的方法,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脉诊,另外一个是 按诊 一、什么是脉诊 二、脉诊的重要性 三、如何诊察脉象 四、小儿脉诊的特殊性 五、脉象主病的不同 六、脉象与四时相合 七、脉有胃气的重要性 八、脉诊的注意事项 九、如何进行按诊 诊病也需看“运气” 《黄帝内经》提到的五运六气,简称“运气”,历代医家非常 重视。不懂“运气”,不能成为好大夫,这一说法并不夸张 那么,什么是“运气”?对中医诊病有什么作用呢? 一、中医的“运气” 二、“运气”的推算 三、“运气”的应用 治病求本寻病根 《黄帝内经》讲“治病必求于本”。这是中医治病的最基本原 则,就是治病根,从根本上解决疾病,进行治疗 一、何为“本” 二、以病因为“本” 三、以“先病”为本 四、紧抓病机 五、紧抓病位 因势利导驱病邪 中医按照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进一步认识病邪,探求病位与 病机,接下来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治疗。这还要从《黄 帝内经》中找寻答案 一、“因势利导”的由来 二、顺应天地自然之势 三、顺应病邪、病位及其发展之势 四、顺应正邪盛衰之势 五、顺应正气抗邪之势 小药方大学问 中医治病最常用的方法是中药处方。由一味味中药组成的处 方,并不是中药的简单堆砌,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学问 一、药物的四气五味 二、药物的升降浮沉 三、药物的归经 四、药物的“七情” 五、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 针灸是如何治病的 中医针灸最常用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呢?《黄帝内经》中有精辟 的论述。但要真正了解针灸,还要知道经络和腧穴 一、经络 二、腧穴 三、针灸取穴原则 人体自带的解药 仅仅知道经络基本知识和针灸的一些治疗原则是不够的,经络 学说与针灸真正的魅力在于临床应用。《黄帝内经》记载了许 多仍有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一、针刺 二、艾灸 三、推拿 四、其他疗法 结语 导语 《黄帝内经》是一本古代的百科全书,具有巨大的价值,同时,因其创建了中医的理论体系而被称为中医“第一经典”。回顾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对于人体藏象、经络,对于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养生理论完备而又系统。《翟双庆解读黄帝内经(诊治篇)》对《黄帝内经》进行深入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