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著的《悲惨世界》是大文豪雨果沉淀三十年写就的作品,翻译家李玉民倾心译著,中小学生不可不读。
本书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悲惨世界/小书虫读经典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法)维克多·雨果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维克多·雨果著的《悲惨世界》是大文豪雨果沉淀三十年写就的作品,翻译家李玉民倾心译著,中小学生不可不读。 本书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内容推荐 维克多·雨果著的《悲惨世界》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世界文学的丰碑,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主人公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结果被法官判处19年的苦役,出狱后的冉·阿让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收留,并感化。从此化名马德兰,发奋图强,并当选市长。八年之后,为了就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落入了警察沙威之手,但最终逃脱。多年之后,他却救了沙威,使得沙威在报答和职责之间徘徊…… 目录 第一部 芳汀? 第一卷 沉沦? 第二卷 一八一七年? 第三卷 寄放,有时便是断送 第四卷 下坡路? 第五卷 沙威? 第六卷 尚马秋案件? 第七卷 祸及?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一卷 奥里翁战舰 第二卷 履行对死者的诺言? 第三卷 戈尔博老屋? 第四卷 夜猎狗群寂无声? 第五卷 墓地来者不拒?
第三部 马吕斯 第一卷 大绅士? 第二卷 外祖和外孙? 第三卷 苦难的妙处? 第四卷 双星会? 第五卷 坏穷人?
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待史诗 第一卷 爱波妮 第二卷 普吕梅街的宅院? 第三卷 结局不像开端 第四卷 销魂与忧伤 第五卷 他们去哪里? 第六卷 一八三二年六月五日? 第七卷 马吕斯走进黑暗? 第八卷 绝望的壮举? 第九卷 武人街?
第五部 冉·阿让? 第一卷 四堵墙中的战争 第二卷 出淤泥而不染? 第三卷 沙威出了轨? 第四卷 祖孙俩? 第五卷 不眠之夜 第六卷 最后一口苦酒? 第七卷 人生苦短暮晚时 第八卷 最终的黑暗,最终的曙光? 试读章节 一一天行程的傍晚 一八一五年十月初,约莫日落的前一小时,有位旅客走进小小的迪涅城。在这种时分,只有寥寥无几的居民还站在窗口或门口,他们望见这个旅客,心中隐隐感到不安。很难遇见比他衣衫更褴褛的行人了。此人中等个头儿,身体粗壮,正当壮年,看样子有四十六岁至四十八岁。头戴一顶皮檐鸭舌帽,遮去流汗的、风吹日晒黑了的半张脸。身穿黄色粗布衫,领口搭了一个小银锚扣,露出毛茸茸的胸膛,领带皱巴巴的像根绳子;蓝色棉布裤已经很旧,一个膝头磨白,另一个膝头磨出窟窿;外罩灰色外套十分破旧,一个袖肘上用粗线补了一块绿呢布;背上有一个崭新的军用袋,装得满满的,袋口紧紧扎住;他手里拿一根多节的粗棍,脚下没有袜子,直接穿一双打了铁掌的鞋;他的头发短短的,胡须长得很长。 他浑身破烂不堪,再加上汗水、热气、风尘仆仆,给他增添了一种说不出来的肮脏。 他推成平头,但是头发又开始长了,长到竖起来,仿佛有一段时间没理了。 谁也不认识他,显然只是一个过路人。他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南边来的,也可能是从海边来的。因为,他进迪涅城所走的街道,正是七个月前拿破仑皇帝从戛纳前往巴黎的路线。这个人肯定走了一整天,样子十分疲惫。城南老镇的一些妇女,看见他停在加桑迪大街的树下,并在林荫道尽头的水泉中喝水。他一定渴极了,因为在后边跟随的那些孩子,看见他走了二百步远,到了集市广场又停下,对着水泉喝水。 他走到普瓦什维街口,便朝左手拐去,径直走向市政厅,进去之后,过了一刻钟又出来。一名宪警坐在门旁的石凳上——三月四日,德鲁奥将军正是站在那个石凳上,向惊慌失措的迪涅居民宣读瑞安海湾宣言。那汉子摘下帽子,冲那宪警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 那宪警没有回礼,只是定睛注视他,目送了一程,便走进市政厅。 且说那汉子走向当地最好的“柯耳巴十字架”旅馆,进入临街的厨房,只见所有炉灶都生了火,壁炉里的火很旺。老板同时也是掌勺的厨师,他正在炉灶和炒锅之间忙碌,给车老板准备丰盛的晚餐,隔壁就传来那些车老板谈笑的喧哗声。凡是旅行过的人都知道,谁也没有车老板吃得好。一根长铁钎上插着几只白竹鸡和雄山雉,中间插着一只肥肥的土拨鼠,正在火上转动烧烤;炉子上则炖着两条洛泽湖的大鲤鱼和一条阿洛兹湖的鳟鱼。 店主听到门打开,走进一位新客,没有从炉灶抬起眼睛就问道: “先生要什么?” “吃饭睡觉。”那人答道。 “再容易不过了。”店主又说道。这时,他回过头来,从头到脚打量一下旅客,便补充一句,“……交现钱。” 那人从外套兜里掏出一个大皮钱包,答道: “我有钱。” “那好,这就伺候您。” 那人把钱包放回兜里,卸下行囊,撂在靠门的地上,手里还拿着棍子,走到炉火旁,坐到一张矮凳上。迪涅城位于山区,十月的夜晚很冷。 这工夫,店主来回走动,总是打量旅客。 “很快就能吃上吗?”那人问道。 “稍等一会儿。”店主答道。 这时,新来的客人转过背去烤火,可敬的店主雅甘.拉巴尔则从兜里掏出一支铅笔,又从靠窗放的小桌上的旧报纸上撕下一角,在白边上写了一两行字,再折起来,但是没有封上,交给一个看样子是给他又当厨役又当小厮的孩子,还对着其耳朵吩咐了一句,于是,那孩子便朝市政厅的方向跑去。 那旅客一点也没有看见这场面。 他又问了一声: “很快就能吃上吗?” “稍等一会儿。”店主答道。 那孩子回来,又带回那张字条。店主急忙打开,就好像等候回音似的。他仿佛仔细看了一遍,接着摇了摇头,沉吟了片刻。那旅客心神不宁,似乎在想事。店主终于跨上前一步,说道:“先生,我不能接待您。” 那人在座位上猛然一挺身子。 “怎么!您怕我不付钱吗?您要我先付钱吗?跟您说,我有钱。” “不是这个缘故。” “那是为什么?” “您有钱……” “不错。”那人答道。 “可是我,”店主却说,“我没有客房了。” 那人平静地又说道:“那就把我安顿在马棚里吧。” “不行。” “为什么?” “地方全让马匹占了。” “好吧,”那人又说,“阁楼有个角落也行,放上一捆草。这事吃了饭再说吧。” “我也不能供给您饭吃。” 这种表示,虽然说得慢条斯理,但是语气很坚定,那旅客感到事情严重了,立刻站起身。 “哼,算啦!我可饿得要死。太阳一出来我就赶路,走了十二法里。我付钱嘛。我要吃饭。” “什么吃的也没有。”店主说道。 那人放声大笑,身子转向壁炉和炉灶。 “什么也没有!这些食物呢?” “这些全是定做的。” “谁定的?” “那些车老板先生。” “他们有多少人?” “十二人。” “这里的食物够二十人吃的。” “他们全定下了,预先付了钱。” 那人重又坐下,还以原来的声调说:“我来到旅店,肚子饿了,我不走。” 这时,店主俯下身,对着他的耳朵,用一种令他感到惊抖的口吻说:“走开。” 那旅客正弯下腰,用他棍子的包铁头往火里拨弄几块炭,他听见这话,猛地转过身,正要开口反驳,可店主却盯着看他,又低声说道: “喂,别废话了。要我说出您的姓名吗?您叫冉.阿让。现在,要我说您是什么人吗?我看见您进来,就觉得有点不对头,于是派人去市政厅问一问,这就是给我的回答。您识字吗?” …… P3-7 序言 《悲惨世界》作为一部文学名著,卷帙浩繁,作者从1828年开始构思,至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完稿出书,历时三十余年。 雨果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找活干又处处碰壁。到了1828年,作者又着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这样,他就掌握了这部小说的原始素材,开始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到一位圣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继而,他又设想把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在1829—1830年,作者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 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然而,作者还迟迟不动笔,继续搜集素材,在此基础上写了几部小说;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小说中芳汀受辱的场面。 这部小说酝酿了二十年之久,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写作也顺利进行。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旋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竞选参议员,转向左派,同右派决裂。结果1852年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书稿一搁置又是十二年。他在盖纳西岛流亡期间,于1860年四五月间,重新审阅《苦难》手稿,花了七个半月的时间深入思考整部作品。接着,又用半年时间修改原稿,增添新内容,续写完第四部最后一卷和第五部,最后定为现行的书名。 1861年10月4日,雨果同比利时年轻出版商拉克鲁瓦签订合同。1862年,这部巨著终于问世,并且立即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这部小说从构思到出版,延宕三十余年。早在1 832年,构思就已相当明确,假设雨果当即动笔创作,以他的写作才能,他一定能履行同出版商签订的合同,按时交稿出书,那么继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之后,又有一部姊妹篇问世了;或者在1848年写出五分之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学院式的惩恶劝善的小说。 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革命和他在1852年开始的流亡,则是他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及团体精神和党派之争,不再顾及社会、法律、信仰、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成功的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使他置身于这一切之外,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 雨果在盖纳西岛流亡期间,就是以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审阅《苦难》手稿。他不仅对原稿作了重大修改,增添了新内容,并续写完了全书,而且使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个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这些生活在社会边缘,有代表性的人物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原因造成的。而且,雨果作为人类命运的思想者,其深刻性正在于他把这些因果放到社会历史中去考察,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悲惨世界》作为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是世界文学的一个丰碑,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185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参议院和众议院立即宣布全国哀悼,并一致通过政府提案,决定为雨果举行隆重的国葬。5月30日,雨果的遗体停放在凯旋门下,供热爱他的民众瞻仰。6月1日举行国葬,鸣礼炮21响,有二百万人自发地送行。这种葬礼的盛况,是任何帝王临终时可望而不可即的。尤其意味深长的是,柩车所经之处,人们不断高呼:“雨果万岁!”这不是对一代文学大师的最好的哀悼和怀念吗! 李玉民 2005年3月于北京花园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