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读章节 预约的亲情 去年的春节还没有过完时,父母就预约今年还要回家过年,因为工作很忙,我当时回答:“还定不了呢。” 春天的花儿还散发着香味儿,立夏的第一天父亲就打电话来问:“过年回来吗?”我犹豫了一阵,说现在还是忙,不好说,何况离过年还早呢! 不知不觉间,树上落下的黄叶又在凛冽的寒风中打着旋转,一年即将过去。父亲又打来电话:“你们准备好了吗?回家过年,你妈身体不好,她挺想你们的。”我想了想说:“那好吧。” 终究是拗不过父亲的执着,于是我们提前两个月定了大年三十回家的机票。 飞机起飞了。邻座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第一次坐飞机,航行中惊叹窗外的白云,在洁净蔚蓝的天空中灵动变幻着神奇和美丽。交谈中了解到,她三岁时父母便离异,从此再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但是电话里妈妈几次预约她一起过春节。她说与妈妈一起过年,想起来就感到兴奋和激动,但她总是有些顾虑,毕竟与妈妈、继父有些生疏,还不知道如何开口。想着孩子从小到大对母亲的思念,听着孩子稚气的话语,我想我是幸运的。 飞机降落在海口机场。走出舱门,南国的海风扑面而来,北方的料峭春寒顷刻间荡然无存,沿途的椰果花香弥漫过我的全身,温暖如春。 一进家门,崭新的拖鞋整齐地摆放在门口。母亲站在门边接过我脱下的外套,一边拉着我们的手说:“你爸都唠叨一天了,飞机是否安全?会不会延误?路上会不会堵车?”说着又引我和丈夫到房间。“为了接你们回家过年,你爸特意把你们的房间重新装修了,还添置了新家具。去年春节你说家里冲凉的水压不够,你爸还专门买了能加压的热水锅炉,换了新的水龙头,现在水压大多了。”我跟在母亲身后,看着母亲强撑着病弱的身体,挪动着蹒跚的步伐,抬高着嘶哑的声音,絮叨着父亲所做的一切,心里涌出一种说不出的酸楚。 几年前,母亲被医院诊断患有恶性肿瘤,父亲担心母亲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叮嘱我们别把真相告诉母亲。于是一家人想方设法隐瞒病情,甚至用电脑模仿做了一张假的病理报告,还设计让母亲自己去发现她的病情。 那会儿我有说不出的痛苦,带着母亲在医院做着各种检查,进检查室前一分钟还在与母亲谈笑风生,安慰她只是排查。可当她一走进检查室,就在大门关闭的瞬间,我的眼泪便止不住地流出来,但又不得不在母亲走出大门之前,将所有的泪痕隐忍回去,不想让母亲有半点怀疑。 记不清当初是用了什么方法说服母亲,让她做了肺右叶部分切除手术,还做了放疗和化疗。母亲并没有过多追问为什么要手术,到底是什么病,她说你们说做就做吧,我相信你们。手术那天,在进手术室前,母亲反倒安慰我们:“我没事,手术一定会成功的!” 后来母亲透露,其实她早就看出来我们的神色不对,但我们瞒着她,她也不想让我们有心理负担,就装着不知道,让我们心里有些安慰。唉,那些时,天都是灰蒙蒙的。 跟着母亲进了房间,茶几上,摆放的全是我和丈夫平时最爱吃的白香果和山竹,还有五颜六色的糖果、瓜子。梳妆台上崭新的牙膏、牙刷、毛巾和润肤露,让我的眼睛有些恍惚。不知什么时候,父亲也来到我们身后,说:“你们爱看书,我给你们买了一百本经典名著,你一直念叨的《人间词话》也给你买了,你们慢慢看,免得每次回来都背着书,太重了!” 眼前的书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我熟悉的书籍,我不敢回身,也不敢去看父亲,怕我的眼泪管不住流出来。 父亲这些年变了很多,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对我们管教严格。 记得小时候,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天空中乌云一片,黑压压地沉下来,眼见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我没有带雨伞,前方也无躲雨处,正当我左右为难之时,父亲乘坐的吉普车突然从我身边经过。司机停下车,友善地让我上车带我回家,我兴奋地答应着奔向车门,却被父亲一句“让她自己走吧”,把我孤零零地丢在了路上。于是我委屈地顶着冰雹,浑身被淋得透湿地回到了家中。他知道我在心里怨过他,而这些年,他在默默地为我们做很多事情。 吃饭时,父亲拿出最好的酒,非要让我们陪着他喝几杯,说是存放了几十年都舍不得喝的。我说我就不喝了,让女婿陪你喝,父亲说:“爸爸老了,和你们喝酒的机会不多了,你就陪老爸喝两杯吧。”我端起酒杯,碰了碰父亲的杯子,一仰脖子,几滴晶莹的水珠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 P3-5 作者简介 陈国莉,女,土家族。自幼军营中长大,当过兵,从过医,做过企业管理,现从事文字编辑工作。耳闻目睹战争残酷,体验感怀商海沉浮,也曾在诗歌年华激情洋溢。爱好写作、摄影、音乐、旅游、阅读等一切能够体味真善美的事物,其摄影作品、文学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楚天文学》《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报刊杂志。 书评(媒体评论) 对生活的爱,写从了对自然、人生的一往情深和从中悟到的哲理与意味;对亲友与底层人的关注,记叙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些细节,有一种拨动心弦、感动天地的浓烈情感。作者心细,情浓,文字朴实秀美。 ——中国作协全委委员,湖北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刘醒龙 平凡的生活添,点点滴滴,落到作者笔下,都汇成爱的溪流、智的感悟、细腻的观察,细致的笔触,娓娓道来,皆成动人篇章。这本书因此打开了一扇探询生活的新窗口。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作协副主席樊星 陈国莉散文集《爱在左,情在右》是一本很值得品味的好书。朴实而生动的文字,记录的是社会变迁,写真的是人生阅历,抒发的是真情实感。悲欢离合,在山重水复中柳暗花明;喜怒哀乐,在西边雨帘里东边日出。平常人,平常事,平常心,凝结成平常的文章,却能感动人,这真是书中上品。 ——著名作家,山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乔忠延 后记 秋,于我,是一个有着无限诗意和感怀的季节。或看万山红遍,或赏黄叶翻飞,或闻花果飘香,感受生命的过程,感念辛勤的收获。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当我敲出最后一个句号时,抬头眼望窗外,正有一束金色的阳光有力地穿过窗纱,照在我的案几上。我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历经两年多的时光,终于看到这一成果,百感交集。 从小就喜欢与文字结伴而行,一路跋涉,陆陆续续记录了人生不同阶段的喜怒哀乐,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起初,并未有出书的念头,总以为出书是让人高山仰止之事,一本书必是知识广博、深沉厚重、洞彻人性、启迪心智的高深之作,而自己的水平无法企及。自从结识著名作家刘益善、乔忠延等老师后,在他们的鼓励支持下,便有跃跃欲试的想法,于是开始着手整理文稿。 这些文稿中既有多年来已发表的文章,也有近两年新作,包括病中对生与死的思考,以及从阴霾中走出的历程。整理文稿的过程,对我而言,是一件十分艰辛的事情。一是身体刚刚恢复;二是治疗结束不到半月就投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为了这本散文集,刘益善老师、文琼、孙雪和翟锦等朋友多次来电询问进度,终于促使我下定决心利用平日休息、工休假期,集中修改、整理成册。 其间,更是得到刘老师、文琼的具体指导。当我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或是遇到思路卡壳时,他们多次通过电话、网络或是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安慰我、鼓励我,给予指导,让我重新拾起信心,让我的文思得以畅通。特别是文琼,除了在文字上耐心指点之外,还会与我在生活、工作、亲情、友情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使我对亲情、友情等方面有了更深的领悟,我将深情渗透于文字,将文字弥漫于深情之间,这是文字以外更为宝贵的收获。 其间,同学、朋友的友情和鼓舞更是让我看见自己出书的那份力量。记得,有天晚上,朋友打来电话,对我说,她读到《寂寞时光》后,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像就是写她的生活。深圳词作家卢泓老师曾经以我的散文篇名“爱无须有约”写了一首歌词,并多次演出;她说我的文字魅力是来自于内心,一定要让读者分享这份美丽。如此,多次想放弃出书的我,如同从窒息的小屋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吸吮着朋友们真挚而新鲜的空气,让我有一种新的前行的动力。 其间,也得到了先生和家人的大力支持。国庆期间,长年生活在海南的老父亲回家乡,原想让我陪同前往家乡;听说我有出书的打算,立马表示理解支持。先生主动要求代为陪同行孝。在武昌理工学院封闭写作时,先生和侄女小俐担心我写作辛苦,顾不上加强营养,几次从家里往返数小时,只为给我送一罐鲜美的鱼汤和补品。 完稿时,不仅是我长舒一口气,老师、朋友和家人们也都舒展了眉梢。她的诞生对我们来说,是破茧的蝴蝶,我们都愿意展示生命的精彩。 细读文章,有的地方还显得稚嫩,还有许多值得完善和提升的空间,但之所以乐于推出,也是想以文会友,有缘多得一二知己,共同与文字相伴前行。正如冰心所言: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细读文章,文字虽浅,情感却是真挚厚重的。我时常在修改过程中,多次泪盈于睫,是因为在整理文稿的过程中,也仿佛重新经历我的来路,重新翻阅我的人生,平淡无奇,却纯真善良。 如此看来,出此书,是值得的,她让我更好地梳理过去的喜怒哀乐,包括未淋漓表达的缺点和偏执,包括对亲人点滴关爱的疏忽。 她让我在梳理过往中懂得什么是最珍贵的,应该怎样用更加豁达、宽广之心,发现并感受世间的真、善、美。这也是我想以此书对自己过往的小结,希冀未来会更加美好,而如果书中能有一句话、一段情,能让你感到时光如水,岁月含香,能让你感怀每缕光阴,留下片刻记忆。于我,将是莫大安慰。 二○一七年金秋于武汉 目录 第一辑 情深深 言浅浅 预约的亲情 古道上的背影 真情谎言 信封里的关爱 缀满补丁的新衣 我的外婆 奶奶进城记 礼物 第二辑 忘不掉的那一抹绿 家书深味 叠军被 打靶归来 恋着军号声 母校感念 新兵日记 启封的日记 我的散文观 第三辑 生命中的一束光 生死一树间 一叶赏秋 理解三毛 后来 迟到的吉他谱 第四辑 窗内窗外俱风景 掌心风景线 美妙的和声 杜鹃花开时 低到尘埃 好友惠兰 赏花记 偶游城郊 我家的“黄金搭档” 第五辑 花间小路 偶有拾遗 大作家与小生命 文人的绝望 《凤凰琴》的辛酸 《百年孤独》不孤独 青春,与疼痛相伴 钢琴博物馆 第六辑 案牍小记 乡村校长的礼物 农家女的梦想 姚家山的家国情怀 我们的镜头 岁月含香 打造靓丽名片 春之律动 温馨“小伙伴” 爱,无须有约 后记 序言 生活与文字 我退休后,收了几个文学弟子,陈国莉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比较喜欢她的文风,是因为她的创作往往喜欢从日常生活入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我看来,能用文字演绎好平实的生活,便是最好的艺术。因为审美不仅仅是生活的提升,也是对生活的再次回归。 《爱在左,情在右》就是极其生活化的一本书。陈国莉将她这么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一一诉诸笔尖。这些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文字,正是多彩生活中的惊鸿一瞥,是光阴沉淀出来的韵味,是岁月洗涤过后的余香。 何谓生活?说是柴米油盐未免有些过了,但生活的的确确,尽是琐事小事。惊天动地的壮举,可歌可泣的传说,震撼人心的奇迹或是感人肺腑的深情,这都不是生活。生活是长途跋涉的一身泥泞,生活是冬去春来的一簇花蕾,生活是沧海桑田的一串脚印。 陈国莉对生活的理解,也是如此。《爱在左,情在右》这本书中,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战友情乃至师生情,都渗透着她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敬畏,渗透着她内心深沉而细腻的爱。这些感悟说不上多么高深,这些爱说不上多么浓烈,却来得平静而直接,像穿透树叶的那一缕阳光。 在我看来,陈国莉是个非常有情趣的人——我所理解的情趣,一为情,一为趣。纵观《爱在左,情在右》这部文集,动情处潸然泪下,谐趣处忍俊不禁。她能从简约的生活中提取出绵绵的情意,也能从平凡的岁月中发现浓浓的趣味。如同奶奶的进城,让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城市景观重新充满了“陌生化”的喜感:晚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餐,奶奶讲她白天的所见所闻:“我一边走一边看,真好啊,真好啊,正想着,一声喇叭响吓了我一大跳,原来一辆汽车一直跟在我后面。哎呀,妈呀,这玩意儿嗓门儿可真大。”(《奶奶进城记》)…… 这些描写将一个开朗而幽默的老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而结尾处,她又饱含深情地写道:“奶奶回到了山里,但奶奶热情、开朗、随和的性格,却给我留下了很多快乐美好的印象。我想不管奶奶在哪里生活,只要她过得开心快乐就行。”寄情于趣,融趣于情,这实在是一种再生动不过的写法。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不止在于“情趣”,还在于它的“诗味”。虽然《爱在左,情在右》是本散文集,但这其中的诗味,读过之后方能体会。诗与散文本就没有太多异处,散文是流动的诗,诗是零碎的散文。陈国莉散文的独到之处便在于,她善于抓住“诗眼”。 在古典诗词中,诗眼是能够盘活全诗的点睛之笔。在散文中,它同样适用。读《古道上的背影》,仿如再读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对父亲的情感,尽数落在了那个远去的背影之上,用父亲买橘子的情节实化了父爱。而陈国莉这里写的背影与朱自清写的那个背影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写出人间的大爱:父爱如山。《预约的亲情》《迟到的吉他谱》等文章,都是以某一具体事物为切入点,将虚化的不可名状的情感,寄托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上,能够最大程度消除文字中的隔阂感。因此,作品中的情感才会显得那么真切,那么自然。此外,将情感落到实处的另一个好处,是读者能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如《预约的亲情》这篇文章中,那平淡而深刻的亲情,就凝结在提前购买的回家的机票上。 如果说“诗眼”是让这些文章活起来的关键,那么“我”这个人。就是故事存在的基础。从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我”是一个军人家庭出身的女孩,长大后又考上军校,成为一名女兵。更难得的是“我”还有着近乎执拗的文学情结。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让所有温暖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都显得自然冲澹,隽永如水。 军人的英气,女人的知性和作家对文字的敏感,使得陈国莉的文字极具个人风格,也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如《打靶归来》一文中,陈国莉在与战友一起打枪的时候,那份竭望和热情;那种英姿和气概,都将一个鲜活的女兵形象完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而喝完酒之后回到营地的片段,则凝练而又传神。 “历时两个多小时,打靶归来的豪情终于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然后我们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车厢眠一晌,惊起望,已到营区操场上。” 从热热闹闹到归于平静,只用了一句话,这戛然而止的无穷韵味,便无需多言。 我再谈一点陈国莉散文的写作特色,那就是注重细节的使用。小说创作细节的使用十分重要,莫言说一个细节他可以写个短篇,两个细节他可以写个中篇。散文写作中,有时一个细节能使一篇平庸的散文变得亮光闪闪。《信封里的关爱》中,信封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两篇短文是个细节,《迟到的吉他谱》中的吉他谱是个细节。在《金镶玉的人生况味》中,将断裂的手镯以金镶玉的形式镶好,从而写情,这也是个好细节。 陈国莉散文中另一个特点就是描写细腻,不论是《斑克的命运》中对那只小乌龟的描写,还是《大作家与小生命》中对蜜蜂、三叶草、蝴蝶的描写,都十分生动传神。《赏花记》中,对小可爱、对惠老师、对看樱花人群的描写都十分精微。而描写的细致传神,则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 以此观之,陈国莉是一个观察生活理解生活洞悉生活并热爱生活的人。文字之于她,也仅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是她借以表达爱意、传达情感、释放压力的一个载体。文字是凝固的生活,生活是跳动的文字。平心而论,你很难说清是生活赋予了文字魅力,还是文字装点了生活的美。 关于《爱在左,情在右》这本书,还可以说出一些缺点来,比如有少数篇章略显单薄,有些语言使用还欠推敲,这些在陈国莉今后的写作中是能够改进的。 总之,陈国莉对生活的理解,对文字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范畴。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人们并不是因为热爱文学而需要文字,而是当生活的林林总总无处宣泄的时候,文学正好承担了这一功能。这也就是文字对陈国莉的意义。而生活,只是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候,悄悄爬进了文字的格子里,写就你对过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盼。 我的学生,我愿她们写得更多、更好。 是为序。 2017年10月13日于武汉东湖。 内容推荐 《爱在左情在右》是一本散文集。作者陈国莉将她这么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一一诉诸笔尖。本书的包容性极广,无论亲情、友情、爱情、战友情乃至师生情,都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敬畏。本书的写作特色,其中之一是注重细节的使用。如《信封里的关爱》中,信封里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两篇短文是个细节,《迟到的吉他谱》中的吉他谱是个细节。在《金镶玉的人生况味》中,将断裂的手镯以金镶玉的形式镶好,从而写情,都是很好的细节,凝练传神。 编辑推荐 《爱在左情在右》是一本极其生活化的书。收录作者陈国莉写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散文作品40多篇,包括《古道上的背影》《我的散文观》《生死一树间》《美妙的和声》《大作家与小生命》《姚家山的家国情怀》等。作者从简约的生活中提取了绵绵的情意,也从平凡的岁月中发现了浓浓的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