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大学时,黄侃听人说起“汪黄”,便怒气冲冲地找到同门汪东说:“外面的人称中大学者必称‘汪黄’,我比你年长,为何你要置于我上!”汪东莫名其妙。旁边有人笑道:“你们都误会了,‘汪黄’不是什么好名字,当朝政府里另有‘汪黄’,与你二人无关。”原来,当时正值对日和谈,国民政府的代表是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和外交部部长黄郛,时人对二人颇为不齿,将他们称为“汪黄”,是将二人比作南宋时对金称臣的汪伯彦、黄潜善(史称“汪黄”)。黄侃听罢怒气顿消。
在中大,黄侃常与同事胡小石切磋学问。胡在中大教授甲骨文课程,曾以甲骨文纠正汉儒许氏《说文解字》之非。但黄侃认为甲骨为后人伪造,不可信。两人争得面红耳赤,甚而击碎玻璃板。但辩论结束,二人友谊,又“固如初也”。
中大学生常任侠曾拜在黄侃门下,后留在中大任教。每年春节,常任侠必去黄侃家中叩首致敬,平日亦常去问学。一次,常备课时,不知《秋蟪吟馆诗抄》中《兰陵女儿行》句“天吴紫凤贴地满”何解,便去问黄,黄侃以为常有意考他,竟不回答,怒向中文系主任汪东道:“常生不驯,可以开除。”汪答:“常生已经毕业,留在本校教书,已经无法开除。”黄只好作罢。常任侠知黄脾气,日后亦常去请益,而黄侃待之如常。
黄侃对同时代的文人学者,少有赞许,康有为、梁启超、胡适、皮锡瑞等人是他在课堂上嘲骂的对象。他对学生说:“我骂他们,是看得起他们,否则就不必费唇舌了。”又对学生说:“我骂他们可以,你们还不够资格骂哩。”但他却并不因骂他们就将他们贬得一无是处,他将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用作教材,常常在课堂上逐条进行批评,但又常掩卷歌唱,唱罢叹道:“皮锡瑞的文章真好!”又说康有为十七日著成《广艺舟双楫》,真算得是才子。
下雨天,黄侃穿着钉鞋到学校上课。上完课后,天晴了,黄侃便换下钉鞋,用报纸包上,挟着走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要检查纸包。黄侃二话不说,放下纸包便走,之后几天一直未去上课。系主任见黄连续几天未到校,便登门探望,询问其故,黄闭口不答,系主任不知所以然,赶快告诉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是可忍,孰不可忍?”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人前去劝说,也无济于事。黄侃遂离开中央大学。
又一说,黄侃离开中央大学全因傅斯年。校长朱家骅要请傅斯年做中大文学院院长,黄侃闻讯后,勃然大怒,说师道沦亡,一定要离开中大。黄侃写信给他的学生们说:“……但既已恳辞于前,又复勉留于后,直视去就如儿戏,诸生何取焉?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诸生爱我,当为我咏也。” 黄侃自视极高,曾自负地说:“余观书之捷,不让先师刘君(刘师培)。”
一次,黄侃到柳诒徵家中拜访柳,回家后,黄侃在日记中写道:“此君亦谈音韵,可哂也。”又一次黄侃与胡小石、王伯沆、汪辟疆作诗钟,其中分别嵌有“的”、“话”二字,用以嘲讽柳诒徵,因为柳是镇江人,发言时,动辄以“的话”二字作助词。而柳氏后人回忆柳诒徵也曾说:“黄侃好骂人。”
1926年,武昌高等师范改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黄侃任代理校长,因喜欢骂人,作风霸道,教育部便正式委派石瑛担任该校校长。到任第一天的校务会,石瑛踌躇半天才开口道:“听说黄季刚先生治校方面比较专制……”话音未落,黄侃便起身说:“听说石瑛的姆妈偷和尚。”石瑛质问他为何如此无理,黄朗声答:“我听说的。”
黄侃称呼校长石瑛为“阁下”,石瑛对黄侃说不能用这样腐败的口吻称呼他。黄侃反问道:“称你为王八蛋,成吗?”
事实上,黄侃对石瑛也颇为忌惮。石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发起脾气来,不惜动粗,黄侃曾自我解嘲说:“碰着石蘅青(石瑛字蘅青),就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石瑛对黄侃讲课只凭高兴,不用大纲也不写讲稿的教学作风,很不以为然。有一次,石瑛严肃地规劝黄说:“季刚,你读了一肚子好书,为什么不好好用以济世呢?还发什么狂呢?”黄唯唯称是。有人曾问黄侃:“为何转了性?”黄毫不隐讳地说:“打不过人家,有什么办法呢?”
黄侃在武昌大学讲课,作风散漫。一次,武昌师大学生集会,邀请黄侃到场答复。学生的用心,是打算用群众的声势给黄难堪。这种场合,一般人是不敢去的,但黄按时大摇大摆而来。会场本是汹汹嘈杂的声势,反而肃静无哗。黄侃上台后,逞其雄辩天才,放言无碍,结果本是为了执经问难的学生群众,个个落得哑口无言,纷纷作鸟兽散了。
在中大时,黄侃被称为“三不来教授”,因为他和校方约定,每遇刮风、下雨、降雪,他便不到校上课。故每逢天欲雨未雨、欲雪未雪时,学生们便猜测黄侃今天会不会来上课,有人常戏言“今天天气黄不到”,往往是戏言成真。
而武酉山回忆黄侃的“三不到”为刮风不到,下雨不到,不高兴不到。天气变化,学生能知,但“不高兴”,则令人莫测。
P3-4
编者显然是受了《世说新语》的启发。独摭拾人物生平诸多妙言异行、趣闻轶事,以及他人的品评,分门别类罗列在一处,一个个性格鲜明、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民国大文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胡庄)
这本书其实是一面穿越时光的镜子。书中甚至不包含哪怕一句作者的评论,它做的仅仅是记录,然而这已经是好的评论。(caolei)
终于花一周时间将各位民国大师的其人其事看完,其间昏天黑地,不思茶饭,中瘾般地欲罢不能。作者尤其把鲁迅的性格彻底写真写活了,即使冒昧起先生于地下,也当颔首矣。(荆棘鸟在飞翔)
一看捧腹,再看沉痛,复看掩卷思考。作者搜集史料之全、编排之新颖、关键词之厚重,注定了这本书将在诸多讲述民国大师逸事的作品中,成为翘楚之作。(月光)
此贴害人不浅,我连看了三日,这些人物,在楼主笔下可敬、可爱之极!正如夜空明星闪烁,万世共仰!(深秋芦苇)
此书为《细说民国大文人》民国人物书系的一卷:“那些国学大师们”;另外两卷分别为“那些思想大师们”、“那些文学大师们”。书中所叙文人逸事,皆从三百多部书籍、上千篇文章中采撷而来,笔者加以斟酌、选捩、修改、增删、归类、排序、承启,终成此书。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每本书附主要参考书目,以供读者方便查阅本书的思想谱系。
国学卷单列十位国学大师,涉百余位民国著名人物,笔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笔法、逸事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锵鸣的大师:他们的欢笑、挺拔,他们的雷鸣、呼啸,他们的白负、骄纵,他们的狂狷、怪癖,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终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本书十位国学大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和一生捍守,让笔者想起海子的诗句以纪念之:
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
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每看民国大师们的生平细微,总让我联想起红楼中的金陵十二钗,但无疑这些男子们才情更可羡,命运更吊诡,身世更引人黯然销魂。即使如此,我们仍需看到,他们都只是华夏大陆自1840年后,大悲情包含下的小悲情。只愿我们的祖国,在饱尝苦难之后,最终能走过历史的三峡,走进真正属于人民的盛世,属于中国文化的盛世。
笔者编著此书,努力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用逸事的形式来表达严肃的内容,用轻逸的笔调来展示厚重的主题;二是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及其学术价值;三是尽量用客观的事例说话,而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纸后,不让价值判断影响事实判断,更不希望用作者的思考来代替读者的思考。如果读者朋友读完后,感觉到了问题的开始,而不是思考的终结,笔者幸甚。
本书采用笔记文体的形式,实受余世存先生《非常道》一书启发,写作思想也部分发轫此书,不得不记之。
感谢天涯煮酒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表平台,感谢江上苇等版主对本帖的维护,感谢天涯诸多网友在帖子里的精彩讨论,尤其是东方隐、穷人马二、七分钟的海水、万木草堂花飞扬、雪野残狼、百草丰茂、还剑奇情、amethyste、驯悍、ahneo、形胜在吴头楚尾、昨日盛宴、青瑗、轩辕剑之怒、基本吃素的和尚、何况吾辈孤且直、胡狼拜月、hurcaner、举长矢射天狼、梦不回的唐朝、醉语2008、cos60、飞刀又见飞刀、青猫、江南旧雨、noliperguo等等等等,篇幅有限,挂一漏干;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黄宝忠老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代出版社的臧永清总编辑、刘宝明老师及其同仁努力促成此书的出版,笔者深以为谢!
读者朋友如想和笔者切磋琢磨,可发电邮至minguowenlin@163.com,或者登陆天涯煮酒论坛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128663.shtml,与笔者及一群同道好友笑谈清风。
谨以此书献给我亲爱的外公外婆,以及过往的十年岁月。
《细说民国大文人》书系自2008年天涯论坛煮酒论史板块开贴,忽忽已近十年。承蒙读者厚爱,作品一版再版经十余次加印而不辍,直至今日第三版面世。回想昔时,与天涯诸君互称兄台笑谈论史犹在眼前,而近览邮件已有00后读者直呼笔者叔叔阿姨,感慨江湖契阔时光呼啸之余,始觉书籍真真有独立的灵魂存在。
大凡天下事,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除了少许孤证无从判断真伪外,笔者对书中的民国先贤诸人诸事进行了一一考订,力求书的内容可爱又可信。诚然书中诸多趣闻轶事,轩然霞举,花烂映发,但也努力同时做到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另外,如果说本书展示了民国阳的一面,那么诸如《民国时期的土匪》等书则展示了民国暗的一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民国真实的生态,读史者不可偏废。
全书依旧采用笔记文体的形式,述而不作,形散神聚,将事实判断置于价值判断之前。人物排序则尽量遵循由轻到重和上下相关联的原则,也请读者朋友在阅读时颔首会意。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对于民国文人的逸事研究,笔者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开拓和深入当中。林深遇鹿,海深见鲸,我们仍在路上,祝愿我们早日重逢。
民国文林
于北京海淀一塔湖图斋
2018年5月20日
民国文林编著的《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对十位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唾珠咳玉,环佩叮当;学问超绝,而又骄纵自负;性格古怪而又蔑视权贵……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民国文林编著的《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国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记述了梁启超、刘文典、陈寅恪等文化人的生平,用逸事的形式来表达严肃的内容,用轻逸的笔调来展示厚重的主题;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及其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