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故事,丢了历史——谈谈今天我们如何避免误读历史
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萧红书写
唯拓展方能超越——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内涵范畴及其未来机遇
中国文人画的音乐韵律及境界研究
经典的另一种“面貌”——四十年来台湾学者新文学史著中的“鲁郭茅巴老曹”书写
传统书法审美参照系初论
脱离与沉浸——舞蹈剧场中前沿科技创作观念探索
无法安慰的安慰书——从北村《安慰书》看先锋文学的转型
都市评弹的魅力:原创中篇评弹《林徽因》赏析
非虚构写作的文体边界与价值隐忧——从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奖”谈起
半殖民地中国“假洋鬼子”的文学构型
戏剧创作地域题材应降温
文学批评也有“自己的宇宙”——谈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时代意义
新诗叙事的诗意生成及其诗学反思
西部文学:西部,还是文学?——论西部文学及其走出西部的可能性
书法批评,在焦虑与困境中索解
民族·香火·长河——话剧《淮河新娘》的舞台意象
VR影像叙事:一场全新时空的审美之旅——淮剧《半纸春光》观后感
豪放舞台婉约声——淮剧《半纸春光》观后感
论美情
2016:全球化视野下的动画之思
守住地方戏最后的桥头堡——以蛤蟆嗡为例谈基层院团在传承保护地方戏中的作用
当代戏曲,终将拿出自己的好戏——“戏曲·呼吸”2016年上海小剧场戏曲节随感
互动和故事:VR的叙事生态学
民族艺术理论中气韵观的源起与演化
电视剧《淬火成钢》的史诗品格
警惕戏剧的“僵化”倾向——评话剧《朝天门》的艺术创作与戏剧审美观
“网络综艺”当前价值症候探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艺评论视角的转换与演变
悲剧意识的觉醒与悲剧精神的建构——21世纪初期军旅长篇小说的审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