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目录 引论:“方法”为什么重要 编文史对话与大文学观 章文史对话与现代中国文学研究 一、从“文学审美”到“文史对话” 二、两种不同的文史对话 三、文史对话的中国道路与问题意识 第二章“文学本身”、民国文学机制与大文学观 一、“回到文学本身” 二、民国文学机制的提出 三、大文学史观 第三章文史对话中的“文学”——以《狂人日记》为例 一、作为社会历史文献与作为文学文字 二、在“知识考古”之外的文学写作 三、幽暗人性的探秘与现代主义的形式 第二编文学与国家、革命 章大文学视野与现代“革命文学”研究 一、“革命世纪”的文学主题 二、多重“革命文化”的存在 三、“大文学”与新方法 四、问题与对策 第二章重审五四文学运动的“革命”话语 一、被质疑的“革命” 二、“革命”与“复兴” 三、“革命”的多重声音 第三章被忽略了的现代问题: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冲突融合 …… 内容推荐 “民国文学史论”丛书是一套集中研究民国时期文学发展现象的学术著作,《文史对话与大文学史观》是第二辑其中一本。辑6卷,主要从宏观视角探讨民国文学的重大问题。第二辑11卷,通过从微观切入,分析探讨民国文学现象和问题。包括《文史对话与大文学史观》(李怡著)、《民国语境中的鲁迅研究》(王家平著)、《民国作家的抒情意识与审美追求》(张堂錡著)、《民国时期新诗论稿》(张洁宇著)、《方言入诗的现代轨辙(颜同林著)第五卷民国时期中学生的新文学接受研究(罗执廷著)、诗歌教育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李俊杰著)、《绅士阶层与中国现代文学》(罗维斯著)、《“下江人”和抗战时期重庆文学》(著)、《〈中央日报〉副刊与民国文学的历史进程考察》(张武军著)、《〈文艺月刊〉》(1930-1941)中的民族话语(赵伟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