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民国文林编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梁实秋回忆,一次,他与卢冀野、龚业雅以及另一位朋友打了一个通宵的麻将:“两盏油灯,十几根灯草,熊熊燃如火炬,战到酣处,业雅仰天大笑。椅仰人翻,灯倒牌乱。”

因内战,梁实秋未及道别而匆匆离开北京,到了广东才写信给龚业雅,龚回信埋怨他不该离开。梁初抵台湾后,两人仍鱼雁往返,直到两岸断绝邮电才失去联系。“文化大革命”后,梁实秋托在美友人打听,得到的却是龚业雅的死讯,去世时六十九岁。梁实秋曾说:“这一生影响我最大的女人,一个是龚业雅,一个就是我太太程季淑。”

据说,梁实秋曾想和程季淑离婚,另娶龚业雅,江冬秀将程季淑接到家中,为她出谋划策,闹到法院里打官司。结果梁实秋败诉,一时里传闻沸沸扬扬。此后,梁、龚被迫分手。

因《槐园梦忆》,梁实秋遇到了他的第二位妻子——韩菁清。韩菁清比梁实秋小28岁,7岁时便在上海的儿童歌唱比赛中一举夺魁,14岁获得“歌星皇后”称号。1949年,韩随父到香港,进入演艺圈。她自编、自演、自唱、并担任制片人的影片《我的爱人就是你》让她获得了金马奖优秀女演员奖。30岁时,韩退出影坛。

1974年11月27日,韩菁清和义父谢仁钊到远东图书公司拜访该公司老板,老板当即奉送一本崭新的《远东英汉大辞典》,并带着二人见到了该辞典的主编梁实秋。二人一见如故,不几日,梁便对韩心生爱慕。当韩菁清告诉梁,准备给他当红娘时,梁直截了当说:“我爱红娘!”

听梁实秋如是说,韩菁清的内心很是矛盾,她于二人相识的第五日写信给梁,希望他打退堂鼓。不料第二天早晨,韩菁清一拉开房门,便看见了门口的梁实秋,他交给韩一封信,说是楼下捡到的,信封上写着“呈菁清小姐”。韩菁清打开一看,写信人正是梁实秋。

从这天开始,梁实秋每天都带着情书来到韩菁清家中,梁在情书中写道:“不要说悬崖,就是火山口,我们也只好拥抱着跳下去。”梁炽热的爱情火焰,终于融化了韩菁清,二人开始热恋,并准备共度余生。

梁韩之恋引起了轩然大波。报纸首先发难,矛头直指韩菁清。多数文章都认为韩菁清嫁梁实秋,是对梁的亵渎;有人更是说,她和那些专门嫁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并等着继承遗产的女人是一样的。

与此同时,梁实秋也遇到了阻力。一些朋友出面为他物色老伴,梁门下一些有相当高社会地位的弟子们,更是打着“护师团”的旗号,反对梁韩之恋。对于朋友们的劝阻,梁说:“好些人自命为我的朋友……对我说些过分的劝告,这些人是自绝于我,我不得不把他们一笔勾销,不再算是朋友之列。”“那些陈腐的心术不正的东西,让他们一起滚开!”  1975年,梁韩之恋修成正果。婚礼那天,梁实秋自兼司仪,站在大红喜字前宣布婚礼开始,然后又白读结婚证书,在宾客们的欢笑声中,献上新郎致词。这天晚上,两个人先是大笑大闹,后来却在床上相拥而泣。

梁实秋称韩菁清为“清清”,韩菁清则称呼梁为“秋秋”。梁戏称这是韩菁清的“一大发明”。

与韩菁清的结合,让梁实秋找回远离的青春:恋爱时,两人一块儿吃消夜,梁说,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深更半夜在外面吃清粥;婚后,七十四岁的他开始学跳舞,在家里的饭厅翩翩起舞;尽管饮食习惯不同,但因韩菁清烧得一手好菜,梁婚后心宽体胖,八个月体重上升五公斤;外界也注意到,原本搁笔已久的梁又开始了创作。他每天上午专心读书、写作,一天写5000余字。1979年6月,梁实秋完成了《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前者约100万字,后者约120万字,历时7年,获得台湾“国家文艺贡献奖”。

闲暇时,梁实秋和韩菁清玩文字游戏,比如,5分钟内,写“氵”旁或“言”旁的字,看谁写得多。但获胜的常常是韩菁清,因为她脑子反应快,写得快,而梁总是先写笔画很多的生僻字,到后来才写笔画简单的常用字。不过,韩菁清说她不敢跟梁实秋打“持久战”,因为梁能写出许许多多同旁的字来,远远胜过她,于是她坚持限定比赛在5分钟内结束。

胡宗南的女儿胡小美曾这样写道:“梁实秋与韩菁清结婚近两年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小溪,任凭多少颗顽皮的小石子,最多也只能激起一些泡沫,一阵涟漪,随着缓缓流过,却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水波,消失得无影无踪。”

P22-23

作者简介
民国文林,夫妻,居北京,律师行业,曾分别在人大、北大、北京工商大学、社科院负笈求学,业余皆好搜罗民国文人掌故逸事,遂合著此书。但愿终有一日,朝乐朗日,啸歌丘林。
书评(媒体评论)

编者显然是受了《世说新语》的启发。独摭拾人物生平诸多妙言异行、趣闻轶事,以及他人的品评,分门别类罗列在一处,一个个性格鲜明、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民国大文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胡庄)

这本书其实是一面穿越时光的镜子。书中甚至不包含哪怕一句作者的评论,它做的仅仅是记录,然而这已经是好的评论。(caolei)

终于花一周时间将各位民国大师的其人其事看完,其间昏天黑地,不思茶饭,中瘾般地欲罢不能。作者尤其把鲁迅的性格彻底写真写活了,即使冒昧起先生于地下,也当颔首矣。(荆棘鸟在飞翔)

一看捧腹,再看沉痛,复看掩卷思考。作者搜集史料之全、编排之新颖、关键词之厚重,注定了这本书将在诸多讲述民国大师逸事的作品中,成为翘楚之作。(月光)

此贴害人不浅,我连看了三日,这些人物,在楼主笔下可敬、可爱之极!正如夜空明星闪烁,万世共仰!(深秋芦苇)

后记

此书为《细说民国人文人》民国人物书系的一卷:“那些文学大师们”;另外两卷分别为“那些思想大师们”、“那些国学大师们”。三卷书中所叙文人逸事,皆从百千册民国及今人的回忆录、纪念文章、人物专著、私人日记、民国笔记、年谱、行状、行述、碑铭、杂志、报章中摭拾而来,笔者加以斟酌、选捩、增删、修改、归类、排序、承启、修饰、熔炼,终成此书。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每本书附主要参考书目,以方便读者查阅本书的思想谱系。

文学卷单列七位文学家,涉百余位民国著名人物。笔者希冀用逸事的路径、轻盈的写法、笔记的形式、尊仰的灵魂,来对其人其事进行梳理,重现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那些唾珠咳玉、环佩叮当的大师:他们的欢笑、挺拔,他们的雷鸣、呼啸,他们的自负、骄纵,他们的狂狷、怪癖,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是生逢其时的一代,又是生不逢时的一代,只祈愿风流终不被雨打风吹去,大浪淘沙后,流风余韵,映照当世。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每一代人都已拥有独属于他们时代的荣光,我们更应追寻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气质的回答: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每看民国大师们的生平细微,总让我联想起红楼中的金陵十二钗,但无疑这些男子才情更可羡,命运更吊诡,身世更引人黯然销魂。即使如此,他们仍只是华夏大陆自1840年后,大悲情包裹下的小悲情。愿我们的祖国,在饱尝苦难之后,最终能走过历史的三峡,走进真正属于人民的盛世,属于中国文化的盛世。

笔者编著此书,努力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用逸事的形式来表达严肃的内容,用轻松的笔调来展示厚重的主题;二是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三是尽量用客观的事例说话,而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纸后,不让价值判断影响事实判断,更不希望用作者的思考来代替读者的思考。如果读者朋友读完后,感觉到了问题的开始,而不是思考的终结,笔者幸甚。

感谢天涯煮酒论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表平台,感谢江上苇、押沙龙等版主对本帖的维护,感谢天涯诸多网友在帖子里的精彩讨论,尤其是东方隐、穷人马二、万马堂中花飞扬、百草丰茂、驯悍、轩辕剑之怒、何况吾辈孤且直、胡狼拜月、huracaner、举长矢射天狼、梦不回的唐朝、默然斋主人、山谷之间、秦鱼儿、金牌皇冠店、山形水影、虫二呆呆、文化稽查总队政委、四海为家孰主宾、寒城姜七、wupengchuan22等等,篇幅有限,挂一漏干;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黄宝忠老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代出版社的臧永清总编辑、刘宝明老师及其同仁努力促成此书的出版,笔者深以为谢!

读者朋友如想和笔者切磋琢磨,可发电邮至minguowenlin@163.corn,或者登录天涯煮酒论坛ha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005/1/128663.shtml,与笔者及一群同道好友笑谈清风。

谨以此卷献给我所有的家人。

民国文林

2010-12-20

目录

梁实秋

温润

笔战

自由

雅文

逸事

食趣

风趣

知己

爱恋

伤国

魂归

思忆

林语堂

演讲

文学

风靡

教学

幽默

介直

纯厚

真稚

家园

新式

信仰

逸闻

嗜好

兴趣

婚恋

恩怨

攻伐

爱国

立场

伤怀

离尘

评价

梁实秋

温润

笔战

自由

雅文

逸事

食趣

风趣

知己

爱恋

伤国

魂归

思忆

张恨水

文缘

著述

风靡

拥趸

泉涌

京味

报人

赤胆

立场

性情

姻缘

恨水

逸事

雅好

辞世

赞誉

沈从文

童年

谋生

困顿

著文

教学

妙语

文论

独立

感怀

浑朴

淡然

天真

仁厚

倔强

轻辱

恐惧

履冰

弃文

研物

晚景

逸事

纠葛

情爱

乡恋

归尘

赞誉

郁达夫

性情

畸零

颓唐

任侠

落魄

迷情

婚姻

忏悔

逸事

嗜好

求学

教学

文章

忧国

抗日

非命

评说

周作人

印象

淡漠

悲苦

人本

雅趣

性情

文艺

教学

少年

婚恋

怡怡

阋墙

疏离

自由

立场

附逆

受审

晚境

非命

评说

比较

鲁迅

印象

自陈

童年

少年

炽热

悲凉

质直

执拗

谨严

不羁

深情

谿刻

温厚

偏狭

率真

僻怪

洞明

经济

俯首

斗士

攻诋

爱憎

婚恋

怜子

逸事

嗜好

为学

文学

教学

魂归

身后

尊仰

世说

序言

《细说民国大文人》书系自2008年天涯论坛煮酒论史板块开贴,忽忽已近十年。承蒙读者厚爱,作品一版再版经十余次加印而不辍,直至今日第三版面世。回想昔时,与天涯诸君互称兄台笑谈论史犹在眼前,而近览邮件已有00后读者直呼笔者叔叔阿姨,感慨江湖契阔时光呼啸之余,始觉书籍真真有独立的灵魂存在。

大凡天下事,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除了少许孤证无从判断真伪外,笔者对书中的民国先贤诸人诸事进行了一一考订,力求书的内容可爱又可信。诚然书中诸多趣闻轶事,轩然霞举,花烂映发,但也努力同时做到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另外,如果说本书展示了民国阳的一面,那么诸如(《民国时期的土匪》等书则展示了民国暗的一面,它们共同构成了民国真实的生态,读史者不可偏废。

全书依旧采用笔记文体的形式,述而不作,形散神聚,将事实判断置于价值判断之前。人物排序则尽量遵循由轻到重和上下相关联的原则,也请读者朋友在阅读时颔首会意。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对于民国文人的逸事研究,笔者一直在断断续续地开拓和深入当中。林深遇鹿,海深见鲸,我们仍在路上,祝愿我们早日重逢。

民国文林

于北京海淀一塔湖图斋

2018年5月20日

内容推荐

民国文林编著的《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对七位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形骸放浪而不失忧国忧民之心;学问高绝,文采风流号为一时之冠,性情却又烂漫天真,质朴可爱……

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

编辑推荐

民国文林编著的《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文学大师们(白金增订版)》记述了鲁迅、郁达夫、梁实秋等文化人物的生平,用逸事的形式来表达严肃的内容,用轻逸的笔调来展示厚重的主题;对历史人物,不溢美,不隐恶,以期展示人物复杂多元的历史面目及其学术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