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ORA-01403: no data found 目录 前言和致谢I 前言和致谢Ⅱ 第1章 识别性与可持续性 1—1这是哪里?从日本城市再开发景象之印象开始 1—2全球化背景下的景观 1—3信号的海洋里 1—4关于识别性和可持续·性 第2章 瑞士后工业地区的城市再开发 2—1苏尔寿地区/温特图尔 2—2纽一欧瑞康地区/苏黎世 2—3苏黎世西区/苏黎世 2—4SIG地区/诺伊豪森 2—5德瑞斯皮茨地区/巴塞尔一明兴施泰因 第3章 日本后工业用地的再开发项目 3—1关东周边产业设施遗迹的城市再开发案例 3—2识别性与可持续性 第4章 都市再发展的识别性和可持续性的探讨 4—1可持续性城市的区域管理——城市试点项目(UPP) 和城市发展计划(URBAN)中的经验 4—2来自行政管理者的观点和经验——对话苏黎世都市和 区域规划局副局长彼得·诺瑟先生 4—3环境政策专家的观点——对马尔默市城市发展和气候主管 Per-Ame·尼尔森先生的访谈 4—4景观设计师的观点——对三谷彻先生的访谈 4—5识别性与可持续性的讨论 第5章 结语——遭遇识别性危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译后记
导语 在继承并发扬美国和欧洲学者对空间社会属性的开创性、批判性认知的基础上,木下勇、冈部明子、汉斯·宾德著沈瑶、谢菲、周恺、陈煊译的《城市缩小时代的再开发方向(识别性与可持续性)/城市规划理论设计读本》作者批判性地对当代社会商业化发展给城市带来的“识别性”危机进行了思考。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批判本身,从本书的案例介绍可以看出,寻求改善城市社会、文化可持续性的可操作路径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目标。 内容推荐 木下勇、冈部明子、汉斯·宾德著沈瑶、谢菲、周恺、陈煊译的《城市缩小时代的再开发方向(识别性与可持续性)/城市规划理论设计读本》首先反思了诸多现代城市空间同质化,记号化,全球化的问题,充分解析了地域识别性(包含可视性,场所感,空间生存性)和可持续性(含环境,社会,经济三层面)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崭新缜密的分析结构基础(第1章),然后客观比较了瑞士和日本两国城市更新的实例(第2,3章),并加入了瑞日城市规划各立场人员的采访,深入剖析了实例的开发过程中地域识别性与可持续性的关系(第4章),最后通过作者缜密而系统的总结梳理(第5章),论证了利用国家及地域的特性进行城市更新,进而实现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呼吁城市规划恢复人的主体性,让人们真正感受到统合时间和场所的,感受到在可持续发展性城市空间中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