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親親相隱與差等之愛——儒家倫理、政治及孝道擴展的結構
2.從“道”與“藝”之維看“數”——以儒家“六藝”之“數”為中心
3.孔子聖化的歷史演進及其動力機制
4.孟、荀之“性”論是完善自足的嗎?——從各自思想道路的内在矛盾性進行考察
5.關於《荀子?勸學》的幾個問題
6.無和有:跨亞洲之眼——老子的女性主義
7.一“言”説“河上”——《老子》河上公注本成書在王弼注本之後論證
8.從徐邈《莊子集音》看陸德明《莊子音義》之成書
9.宋代三大類書輯録《墨子》特徵新探
10.儒家之後——韓非“權力經濟學”的源流、思維與進路
11.賈誼與董仲舒禮學思想的天道論特色
12.芻議揚雄《太玄》對《周易》的模擬
13.論《劉子》對道家學説之承繼與取捨
14.試析《無能子》的氣學思想
15.陽明釋“盡心知性”章探析
16.黄以周《意林校注》探微
17.論明清之際的經子平等説
18.梁啓超與章太炎論諸子流派之比較
“新子學“論壇産
19.推進子學復興把握時代走向——在臺灣“第五届‘新子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演
20.為“新子學”定性定位
21.“新子學”:漢學主義的替代者?
22.開闔破立——論“新子學”的願與違
23.新雜家:“新子學”發展的趨向
24.淺説“新子學”之實踐
25.“新子學”五年回顧
26.對話“新子學”——兩岸“新子學”系列學術對話紀實劉思禾
27.臺灣淡江大學“2017兩岸‘新子學’論壇”綜述張泰
28.海峽兩岸“新子學”座談會紀要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