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目录 章 茶的源与流 节 茶是大众化的饮料 第2节 中国是茶的故乡 第3节 茶树植物及其分类 第2章 可可茶 节 可可茶的发现 第2节 可可茶含可可碱 第3节 可可茶原始分布区及其生态环境 第4节 可可茶的形态特征 第5节 可可茶的生理、生态特征 第3章 可可茶含可可碱的稳定性 节 可可茶野生种群的嘌呤碱 第2节 可可茶的遗传多样性 第3节 可可茶含可可碱的稳定性研究 第4节 种间嫁接对可可茶芽叶生化成分的影响 第4章 可可茶茶叶生化成分检测 节 同步分析可可茶的嘌呤生物碱和儿茶素类 第2节 同时检测茶叶多酚类、嘌呤生物碱和茶氨酸的HPLC分析法 第3节 同时检测不同红茶中茶氨酸、没食子酸、嘌呤生物碱、儿茶素类和茶黄素类 第4节 可可茶无性系品种的生化成分 第5章 茶叶植物、咖啡和可可嘌呤碱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节 茶、咖啡中嘌呤碱的代谢途径 第2节 可可茶叶中嘌呤生物碱合成与代谢 第3节 可可茶嘌呤碱合成中N-甲基转移酶的底物特异性 第6章 可可茶栽培与品种选育 节 可可茶扦插繁殖 第2节 可可茶嫁接繁殖 第3节 可可茶组织培养 第4节 可可茶体细胞胚状体形成及植株再生 第5节 可可茶品种选育 第7章 可可茶加工及成茶风味 节 可可绿茶加工 第2节 可可红茶加工 第3节 可可乌龙茶加工 第4节 可可黄茶加工 第5节 可可普洱茶 第6节 可可白茶加工 第7节 可可茶在冲泡过程中生化成分溶出率的研究 第8节 可可茶成茶风味的感官评价 第9节 可可茶茶汤的香气特性 0节 可可茶香气成分的化学分析 1节 可可茶鲜叶中的香气成分前体 2节 可可茶的不挥发性风味成分 3节 可可乌龙茶香气与可可茶花香气比较 第8章 可可茶的生物活性 节 可可茶的急性毒理研究 第2节 可可茶的亚急性毒理研究 第3节 可可茶的生理作用与药理效应 第4节 可可茶和传统茶对小白鼠相关行为效应的比较 第5节 可可绿茶对果蝇睡眠的影响 第6节 可可茶水提液对动物血压、耐缺氧及血脂的影响 第7节 可可茶水提物抑制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第8节 可可茶对高脂食物诱导的小鼠肥胖、肝脂肪变性和高血脂的影响 第9节 可可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 0节 可可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二) 1节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通过MAPK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前脂肪 3T3-L1细胞分化 2节 可可茶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3节 可可茶抗前列腺癌的体外研究 4节 可可茶抗前列腺癌的体内研究 5节 可可茶其他抑瘤作用研究 6节 可可茶相关发明概述 英文相关名词术语缩略语词表 参考文献 编后语 跋――《天然无咖啡因可可茶引种与驯化――开发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读后记 内容推荐 天然无咖啡因可可茶引种与驯化——开发野生茶树资源的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茶叶的起源,栽茶、制茶、饮茶的历史,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与传播,继而从系统分类学的角度介绍了茶树植物家族,包括已经得到利用和尚未得到利用的36种茶,接着对天然不含咖啡因可可茶的发现、可可茶含可可碱的稳定性、可可茶复杂生化成分的检测、可可茶的引种与驯化路径、可可茶的加工与饮用、可可茶的生物活性作用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阐明可可茶嘌呤生物碱的体内合成与代谢机制。可可茶是野生茶树资源成功引种和驯化的一个范例。本书对其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亦有全面论述。可可茶的发现、引种和栽培是茶叶发展目前重要的历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