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潘德荣,1951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Ideogramm und Auslegung(《文字与解释》)、《诠释学导论》、《文字?诠释?传统——中国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化》、《西方诠释学史》等,译有费希特《国家学说——或关于原初国家与理性王国的关系》(德译汉)、帕尔默《诠释学》(英译汉),在靠前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百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很好社科成果奖。 目录 “心”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 景海峰 必死者的养生抉择 ——杨朱思想逻辑结构及其学派归属 / 匡钊 从轴心突破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起源 ——以孔子为中心 / 黄子宁 孔子的人文世界观及其心性超越之道 / 臧要科 荀子道德治理思想的形上之思 / 刘桂荣 “元亨利贞”中的儒家性命智慧 / 余亚斐 德性实践与德性之知 ——论二程经学诠释的转向 / 徐洪兴 陈华波 牟宗三论“践仁知天”/ 孔令宜 惟德动天:《书》教的天人合一 / 黄靖雅 不可思议与真实不虚 ——试对《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解读并略论地藏信仰 / 罗颢 汉藏文化交流视域下的象征符号研究 / 杨胜利 “德行”与诠释 / 潘德荣 当代哲学的伦理范式转型及其意义 / 何锡蓉 曼荼罗和咒语作为实在的更高形式 ——宗教学视域下的一种西方哲学进路 / [德]B.施密茨撰 王子廓译 论诠释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 高春林 跋 内容推荐 《涵静学刊》为华东师范大学涵静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乃编者由多次主题学术会议所汇罗到的上百篇论文遴选而成,内容重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哲学底蕴及其逻辑结构,探讨在当下应如何开掘、豁显人类文明的基本价值,寻求各文明间对话的共有基础,梳理学与修、解与行、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张力与对提升生命境界中的正相关意义及关联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