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该书介绍我国乡村建设的起源和发展,介绍了民国乡村建设的情况,重点介绍晏阳初等人的实践及后人实践的经验与成果;介绍了乡村建设思想和乡村建设哲学;介绍了农村现状及期待发展的问题,介绍了作者在乡村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实例。该书对促进农村发展,对更好理解和解决三农问题有建设性意义,可供参与新乡村建设的实践者、研究农村发展的研究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邱建生,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副秘书长,北京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总干事,爱故乡计划发起人,一直从事乡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先后参与了3个重量重大项目、1个重点项目、1个985项目,主要在研项目3项,发表文章CSSCI核心期刊靠前作者2篇、第二作者1篇,CSSCI扩展11篇。2000年起,在北京、福建等地举办乡村建设沙龙,创办“中国乡村网”,参与组织大学生支农调研工作;2003年起,到河北定州筹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并负责乡村建设试验区的工作,以村为单位开展以组织创新和教育创新为主题的新时期乡村建设试验工作;2006年起,受海南儋州市人民政府邀请,到儋州开展以县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工作,创办全国少有农村型社区大学;2007年起,在厦门工业区创办工友之家,为工友提供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各种服务,目前工友之家已覆盖八个城中村,人口30余万;2009年,创办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培训基地,开始系统培训南方的乡村建设人才;2010年,在福建连城创办培田社区大学,开始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及乡土价值的重建工作;2011年,在福建莆田创办汀塘社区大学,推动基层的社会管理创新;2012年,在福州分别创办了金山工友社区大学和故乡生态农园,在江西市民社区创办大湖社区大学;2013年,发起爱故乡计划,推动“发现故乡之美”、“爱故乡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的开展。 目录 在余烬掩盖的火上——遇见民国乡建 为中国找回晏阳初 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在某些方面的异同简述——兼说革命与改良 改良变革中国——晏阳初及其同仁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事业 晏阳初的“民力”观 我们要往哪里——写在晏阳初诞辰120周年之际 荒原颂歌——我的农村 我的农村:理想的生活长什么样? 故乡力量——珍视、守护、发扬 故乡·母亲 培田的价值 漂泊者的居住理想 行动是坚强的翅膀——乡建工作散记 农民如何组织起来 一场未完成的乡村试验——翟城乡村建设试验区综述 乡土价值重建——培田客家社区大学工作纪实 农村育的忧伤和希望——培田客家社区大学承载的使命及其工作简述 使无力者有力,有力者有——厦门国仁工友社区教育促进项目介绍 如何筹备一所乡村社区大学 乡村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 平民教育十年散记 工作总结 平民教育文化丛书大纲 《乡村》编辑方——乡村,让人类更美好 关于“我们的乡村建设”的几点意见 缙云山会议发言 晏阳初中心的“一二三四五” 梦想像呼吸——乡建“哲学” 乡村建设是什么 “乡村建设八问” 平民教育是什么 社区大学的理想 平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 平民的教育怎样才能不沦为口号教育? 爱故乡的理想 爱故乡宣言 爱故乡的未来 爱故乡行动倡议 乡村建设随想录 新乡村建设工作手册 农者之心 我们的时代——《国仁工友之家三周年图册》前言 青年有理想,故乡有力——向日葵爱故乡学社创刊词 忧郁的自由之火——乡村杂谈 被教育捆绑的村庄 重建家园——让“留守”这个字眼消亡 农村成功学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乡村思维 城市精神贫困的根源及其影响 人民大学,人民的大学 无教与误教——罗斯高教授《63%》一文读后感 和平的知识基础 乡村振兴,别成为新一轮的折腾 点点微光——乡土思想 城乡共生与在地化教育系统建设初探 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探讨 在地化知识与平民教育的使命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乡土文化与乡村治理 乡村主体性视角下的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在真实中追求幸福——乡村参访录 信仰的高度——印度归来 美国之行 中国台湾归来 梦想像呼吸,行动是坚强的翅膀——中国台湾社区大学参访报告 举社区之力——中国台湾社区营造考察报告 附录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筹办日记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