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
分类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作者 盖光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盖光,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近年来从事“生态”问题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合作主编《生态美学丛书》(2007年),《生态哲学丛书》(2013年);出版专著《文艺生态审美论》(2007年),《生态文艺与中国文艺思想的现代转换》(2007年),《生态视境中人的生存问题》(2013年),《生态文学与精神生存》(2018年)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融合及学理构建研究”,以及省级项目四项,现正主持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华文学传统的自然审美研究”。曾获得省、市级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计20余项,2014年获泰山文艺奖。
目录
  
\t引言 生态批评的阈界拓展



\t理论篇



\t第一章 生态批评的表达路线



\t第一节 生态批评的价值性、公共性及诗意性介入



\t第二节 生态批评的体验性路线



\t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视点转换路线



\t第四节 生态批评的话语表达路线



\t第五节 生态批评与文学的中西互通路线



\t第二章 生态批评与文学研究范式转换



\t第一节 范式转换:文学研究的“革命”之路



\t第二节 生态批评与“中心”性范式转换



\t第三节 生态批评与存在论范式转换



\t第四节 生态批评与价值论范式转换



\t第五节 生态批评与文化范式的转换



\t第三章 生态批评与复杂性思维



\t第一节 生态批评与复杂性思维的方法论意义



\t第二节 生态批评与文学活动的自组织性



\t第三节 生态批评与关系性思维



\t第四节 生态批评与过程性思维



\t第五节 生态批评与过程—关系性体验



\t融合篇



\t第四章 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融合



\t第一节 对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文化观念阐释



\t第二节 历史境域中生态体验的相似性



\t第三节 生态批评的现代境域与中国文学传统



\t第四节 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境域与生态批评对接



\t第五节 “情理”指向:共塑融通而亲和的“当代性”



\t第五章 天人和合:中国智慧的生态意涵



\t第一节 入驻生态:探寻智慧的发生源



\t第二节 生态智慧:探究万物的“居所”



\t第三节 “道生”:中国生态智慧的哲性基础



\t第四节 生态智慧的中国话语



\t第五节 至诚尽性:对生态智慧的价值追问



\t第六章 哲性观照:中国文学传统的生态智慧基础



\t第一节 易学传统的生态智慧



\t第二节 “穷神”传统的生态智慧



\t第三节 东方宗教传统的生态智慧



\t第四节 诗学传统的生态智慧



\t第五节 镜与灯:互释互镜的张力



\t析源篇



\t第七章 智慧显魅:中国文学之“艺境”澄明



\t第一节 境界智慧的生态转换意涵



\t第二节 有无之境:境界智慧的本体存在



\t第三节 王国维“境界”说的生态智慧



\t第四节 境界智慧的现代探究



\t第五节 “去蔽”与“敞亮”:从“艺境”走向澄明



\t第八章 悟解自然:中国文学传统的生态发生



\t第一节 自然之“然”与生命体悟的表达智慧



\t第二节 原始神话的“生态”意蕴



\t第三节 图腾崇尚的“生态”意蕴



\t……
内容推荐
  
\t生态批评的文学解读及阐释特点突出,且在不断地延展批评视阈,深度关涉自然与环境,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人如何在生态有机条件下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审视角度也在拓宽。生态批评将生态与文学有机联姻,形成文学及生命体验、视点转换及话语表达的特殊路线,亦环绕生态有机性而助推文学研究范式转换,借力于复杂性思维特点呈现自然、生态、生命及文学活动的多样性。中国文学传统独具“道生”性的缘生点,以及“天人合和”为运演脉络的生态智慧基础,在悟解自然、文学“艺境”创造,诗性价值,情意韵通,艺术本真及神性魅力的挖掘等方面与生态批评能形成良好对接,建立有机共存的多向整合及融合机制,生态文化,生态美学,人类学,现象学及知识论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优化路径,能够支持、凸显且完备其这种“融合”的学理构建条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