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选题前半部分(10章)是作者担任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突出理论问题研究”的很终结项成果。后半部分11个专题是从近十年关于体系研究的研究论文中遴选出来的。根据本学科目前体系建设研究讨论不够,发展比较缓慢,体系尚不甚成熟的情况,本选题主要内容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论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相关研究重点”两个部分,以达到互相映衬,促进理论体系发展的意义。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专题研究纲要部分。是作者结合科学研究和本专业课的教学经验,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各个核心内容进行专题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专题研究纲要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作者几十年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深入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深化、补充和展开。有的则是作者参加中央有关调研、提供调查意见,或应本专业领域学术报刊约稿而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也是时代的研究记录。 作者简介 刘书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重点研究基地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二届主任,2011年获清华大学“杰出人才”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常务副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理事;“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主持两门重量精品课程。专著16部,论文200余篇。 目录 \t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论纲
\t绪论
\t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t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t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理论基础
\t四、思想政教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t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t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不同定位
\t二、列宁提出“灌输论”的主要思路
\t三、坚持以“灌输论”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意义
\t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t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
\t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众性
\t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t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
\t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t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t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t附:青年社会化的两个典型案例
\t案例一:潘晓来信:从社会化失败的苦恼到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
\t案例二:瞿湘从“亲美崇美”到建立共产主义信仰
\t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t一、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t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
\t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
\t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及主客体关系
\t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及主客体的地位问题
\t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新态势不能改变其基本定位
\t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t四、当代青年群体的思想特点
\t五、当代党的干部的思想政治特点
\t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及其确定原则
\t一、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依据和原则
\t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的构成
\t第七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t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结构与体系
\t二、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新发展
\t三、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t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t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概念和各种分类
\t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的特点
\t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作用
\t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优化
\t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和评估
\t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制
\t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任务
\t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
\t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及其提升
\t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
\t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面素质的结构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