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勤学的少年
日本投降后,刘文渊又回到苏州苏纶纺织厂继续当总工程师。经过战乱,刘文渊更加珍惜家庭,为了家人团聚,孩子上学有出息,他把一家人都接到苏州的工厂。工厂老板非常尊重和爱护刘守仁的父亲和他的家人,工厂专门腾出两间房屋供刘守仁一家居住,就连生活都是老板给安排的。
刘文渊是位非常正直、廉洁的人,他不想给工厂增添麻烦,一家人搬到工厂不久,他花了3800元,买下了沿街面一栋500多平方米的楼房。当时刘文渊的月薪是800元,买楼房花费了不到半年的薪水。
搬到苏州后,刘守仁上学就成了大事。这时,刘守仁的3个姐姐都是在上海上学。离苏州苏纶纺织厂较近的吴县有所中学,刘文渊到吴县中学一打听,吴县中学不设小学部,人学的新生从初中一年级读起。父亲如实向学校讲了刘守仁的情况,学校明确告诉他:“小学三年级要直接上初中,恐怕很难跟上学习,我们学校也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真要在我们学校上学,我们欢迎,不过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两门考试及格方可升学,如果不及格就必须留级。你回去跟孩子商量商量,商量好了就到学校来报到。”
父亲从学校回来后,心理压力很大:附近没有小学,吴县中学离家近一些又没有设小学。
父亲跟刘守仁商量怎么办?刘守仁想了一会儿后坚定地对父亲说:“爸爸,我到吴县中学去上学,请您给我报名吧!”
“你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现在猛一下,连跳三级,到初中一年级上学能行吗?你要是觉得上吴县中学有困难,咱们再找别的小学,现在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爸爸,我哪里也不去,就到吴县上中学!”
“能行吗?”
“行!我想我一定会行的。”
“你可要想好,三门主课两门不及格就要留级。”
“我想好了,先争取语文、英语考试过关,数学过不了关,再一步步地往上赶。”刘守仁对父亲说。父亲知道刘守仁的英语底子好,别人的孩子刚学ABC,刘守仁已经在阅读英文的地理和数学课本了。
听了刘守仁的回答,父亲高兴地说:“好,有志气。”
刘文渊是搞自然科学的,深知科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尤其数学,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差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行,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能不能跟上学习,就看刘守仁有没有决心和毅力。
“爸爸,您放心,相信我会跟上班级的学习的。数学今年这学期不行,下学期一定可以赶上的,您就给我在吴县中学报名吧!”
决心和实际相差太远,上第一节数学课,刘守仁像听天书一样,老师讲的东西根本听不懂。
放学回家后,父亲看到刘守仁垂头丧气的样子,早就知道他的心事。
“是不是数学课听不懂?”父亲问。
刘守仁“嗯”了一声,再也没有吭气。
“听不懂是因为你底子差,要想撵上去,就要从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开始学起,不要操之过急,只要把数学的基础打好、打扎实,追赶是不成问题的。”
父亲的一席话,使刘守仁茅塞顿开,上数学课时,认真听讲,听懂听不懂一课不落,下课不懂就问,认真做好作业,放学后,抓紧钻研小学数学,晚上学到深夜了还不休息,父亲心疼地说:“守仁,时间太晚了该休息了。”
“爸爸不急,我做完这道题就休息。”
在吴县上学时,父亲不论工作多忙,每天都要仔细检查刘守仁的功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凡和刘守仁共事和打过交道的人,对他的评价是:平易近人,谦虚谨慎,办事认真,诚实守信,性格温和,稳重可靠,尊重人,帮助人,关怀人,是一个一辈子做好事、善事的好人。
谁也想不到刘守仁小时候,竟是一个思想开放,活泼好动,不墨守成规,点子多,好玩淘气的孩子,为此他没少挨父亲的责打。
上小学时,一次因和小朋友在小河里比赛摸鱼,耽误了上学,刘文渊知道后大怒,并以“养不教,父之过”自责。刘守仁从来没见过父亲发过这么大的火,吓坏了,在母亲的求情下,又在刘守仁做出再不重犯上课迟到早退的保证下,父亲才原谅了他。
刘守仁在吴县中学,上到初中一年级下半学期,数学的成绩有很大进步,但还赶不上班级的水平。
初一马上就要升学考试了。刘守仁看到语文老师成天穿着长袍马褂与众不同,每次上课不站着授课,总是撩起长袍,坐定后才开讲,样子很可笑。一天上语文课时,同学们在教室坐得整整齐齐,老先生还没来,刘守仁一时兴起,走上讲台,在老夫子每课必坐的椅子上面,画了个活灵活现的大乌龟。
老夫子走进教室,发现今天教室的气氛跟往常大不一样,同学们一个个怪模怪样的,他用眼睛余光扫了一下他授课坐的椅子,怎么在椅子上活灵活现画了大乌龟。知道这是同学们搞的恶作剧,他借机来个假戏真做。
“同学们,既然大家都喜欢乌龟,这一课我就专门讲一讲乌龟的故事,你们说好不好?”(P5-7)
我是地道的兵团人,是兵团精神养育了我,我热爱兵团,对兵团有深厚的感情。
我和刘守仁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的“军垦战士”。1975年,我调到石河子宣传部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和刘守仁打交道,并和紫泥泉的许多老领导如陈永福、程义、丁宜生、缪礼维、隆鑫森、王洪都、莫沙,老牧工肖发祥、哈赛因、奴乎满等都很熟悉。刘守仁是我心中的偶像、学习的榜样。我佩服刘守仁并不是因为他是院士,而是他和牧工的关系。他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心中只装着牧工,装着群众。当技术员、当院士一个样,没有架子,平易近人,从不讲官话、大话、空话、套话。一是一,二是二,表里一致,实事求是,衣着朴素,对领导和群众一视同仁,见官不低,见民不高。从1955年到紫泥泉种羊场做绵羊育种工作,60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在困难面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兵团人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精神。刘守仁是好人,是党培养出的好院士,是军垦牧工的好儿子。
2014年3月15日,新疆农垦科学院接到中国工程院通知,要求3个月给刘守仁写一本传记,新疆农垦科学院征求刘院士意见,由谁给他写传记,刘院士说:“我跟第八师石河子市宣传部的胡宗奎同志比较熟,你们找他来执笔。”我很高兴接受任务。我跟刘院士交谈后,为了对一些材料做进一步核实,我到紫泥泉种羊场采访,又向和刘院士共过事的一些老同志了解情况。第一稿于2014年4月20日交给刘院士审读。
书稿寄给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编撰出版办公室,常编辑看了第一稿后,从头到尾认真审读了一遍,就连多一个标点符号都一一标了出来,并打电话告诉我,书稿有两个部分需要调整,怎么调整他都用箭头标了出来,从多少页到多少页。最为感动的是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旭日干是内蒙古大学校长,我在书稿中写成了山东大学校长,审稿时刘院士和新疆农垦科学院都没有纠正过来。为了核实这件事,常编辑专门给旭日干院士的秘书通了电话,证实周平是在内蒙古大学深造学习7年,而不是山东大学。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中国细毛羊之父”的提法是否准确。常编辑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同刘守仁院士交换意见时,刘院士讲:“新疆各媒体、中央媒体、北大一个教授都讲‘中国细毛羊之父’,现在仔细分析,这种提法经不起推敲。中国这么大,搞细毛羊的人不少,‘中国细毛羊之父’提法不妥当。”刘院士最后敲定“军垦细毛羊之父”较为妥当,谁也无话可讲。
随后吴晓东处长又组织四位编辑进行反复审读,并写了审读意见,对需要调整改动的地方一一加以说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编撰出版办公室吴晓东处长和每位编辑的严谨治学态度与敬业精神,使我非常感动,受益匪浅。在这里,借此机会,我衷心感谢吴处长及各位编辑老师的多次耐心细致的指导。
在《刘守仁传》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新疆农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王新华院长、尹君亮主任、院办秘书郎燕峰等人诚心诚意地一并表示致谢。
胡宗奎
2016年
刘守仁,1934年出生于江苏靖江,我国著名绵羊育种学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场长、绵羊研究所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总农艺师、兵团第八师总畜牧师、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现任新疆农垦科学院名誉院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名誉副主席,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石河子大学终身教授。
刘守仁195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同年主动要求到新疆,从此扎根新疆60余年,毕生致力于绵羊育种事业。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先后育成军垦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2个新品种和9个新品系。曾两度主持“细毛羊繁育体系”“北羊南移”国家工业性试验项目。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创立了“血亲级进”“品种品系齐育并进”“综合特培”等一系列育种方法,使细毛羊育种由传统的“三步走”变为“二步走”,进而变为“一步走”;组织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细毛羊三级繁育体系工作和管理模式,提高了繁育推广的效率。这一系列的科研创新理论,加速了科研和育种周期,为丰富我国细毛羊种质资源做出了重大贡献。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重要贡献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一号。其成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仅种羊就向25个省份输送32万多只,创造经济效益34亿多元。
刘守仁毕生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提起刘守仁,就会想到美利奴羊;提起美利奴羊,就会想到刘守仁。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军垦细毛羊之父”。
虽然已功成名就,但已84岁高龄的刘守仁并没有忘记他与“羊”的那份感情,如今他仍然专注于多胎肉用羊新品系的培育工作。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胡宗奎著的《刘守仁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介绍了刘守仁院士的家世和童年、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经历,着重叙述了刘守仁院士分配到新疆工作后扎根基层,克服各种困难,潜心研究,培育中国美丽奴(军垦型)细毛羊的科研工作经历,以及他取得的科研成果和所获奖项。
胡宗奎著的《刘守仁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讲述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先后育成军垦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2个新品种和9个新品系。
刘守仁的科研创新理论,加速了科研和育种周期,为丰富我国细毛羊种质资源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守仁毕生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近半个世纪以来,人们提起刘守仁,就会想到美利奴羊;提起美利奴羊,就会想到刘守仁。因此,人们尊称他为“军垦细毛羊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