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提高采收率(EOR)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战略措施,本书涉及了EOR的所有领域,提供了世界范围内超过250个案例研究,包括注气、化学驱、热采和微生物法以及以“智能水”为基础的在碳酸盐和砂岩中的三次采油等等。此外,在总结近期新进展的基础上,本书概述了EOR领域的近期新技术,还简单介绍了EOR方法的基本原理。本书很好地兼顾到了项目设计、理论和EOR现场实践各个方面。本书适用于从事天然气和石油勘探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作者简介 James J.Sheng,美国得克萨斯州得克萨斯技术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石油工程系副教授。 目录 章气驱(1) 1.1什么是气驱(1) 1.2气驱方案设计(2) 1.3技术和经济筛选过程(2) 1.4注气方案设计与水气交替注入(4) 1.5相态特性(6) 1.6最低混相压力和驱替机理(8) 1.7矿场案例(11) 1.8结束语(15) 参考文献(15) 第2章利用二氧化碳泡沫提高石油采收率:基本原理与现场应用(17) 2.1泡沫的基本特征(17) 2.2泡沫现场应用(25) 2.3CO2泡沫应用的典型现场响应(31) 2.4结论(37) 附录A——在泡沫存在情况下气体流度降低的表达式(38) 参考文献(42) 第3章聚合物驱——基本原理和现场案例(45) 3.1聚合物分类(45) 3.2聚合物溶液黏度(46) 3.3孔隙介质中的聚合物流动特性(47) 3.4聚合物驱的机理(50) 3.5聚合物混合(51) 3.6筛选标准(51) 3.7油田生产动态和现场案例(51) 3.8使用可动凝胶进行聚合物驱后波及控制(55) 参考文献(56) 第4章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58) 4.1机理(58) 4.2油藏筛选(60) 4.3聚合物驱设计的关键点(63) 4.4聚合物驱的动态特征(70) 4.5地面设施(72) 4.6矿场案例(73) 4.7结论(76) 参考文献(78) 第5章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替(80) 5.1简介(80) 5.2表面活性剂(80) 5.3微乳状液的类型(81) 5.4相态特征试验(82) 5.5界面张力(83) 5.6微乳状液的黏度(83) 5.7毛细管准数(83) 5.8毛细管驱替曲线(84) 5.9相对渗透率(84) 5.10表面活性剂滞留(84) 5.11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相互作用(85) 5.12驱替机理(85) 5.13筛选标准(86) 5.14油田生产动态数据(86) 5.15矿场案例(86) 参考文献(95) 第6章碱驱(97) 6.1引言(97) 6.2碱驱中所采用碱类物质的对比(97) 6.3碱化学反应(98) 6.4采油机理(99) 6.5矿场注入数据(99) 6.6碱驱的应用条件(101) 6.7矿场案例(102) 6.8结论(111) 参考文献(111) 第7章碱-聚合物驱(113) 7.1引言(113) 7.2碱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113) 7.3碱与聚合物的协同效应(113) 7.4AP在油田现场的应用(114) 7.5结论(118) 参考文献(119) 第8章碱-表面活性剂驱(120) 8.1引言(120) 8.2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最佳协同作用(120) 8.3碱-表面活性剂体系的模拟结果(123) 8.4现场案例(124) 参考文献(126) 第9章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概述及中国以外地区的现场应用实例(127) 9.1引言(127) 9.2ASP的协同增效效应和相互作用(127) 9.3ASP驱油的实际问题(127) 9.4中国油田ASP项目注入的化学剂量(130) 9.5ASP总体的现场应用情况(130) 9.6ASP现场先导试验和应用实例(130) 参考文献(134) 0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及油田案例(136) 10.1引言(136) 10.2背景(136) 10.3实验室研究与机理模拟(139) 10.4筛选流程(145) 10.5油田现场应用及效果(146) 10.6油田现场试验结果的解释(151) 10.7启示(152) 10.8未来展望与发展重点(154) 10.9结论(155) 10.10对油田项目设计的建议(155) 参考文献(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