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名利而死的李斯
李斯(前284一前208年),字通古,楚上蔡(河南上蔡)人,是秦朝丞相,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据说小篆就是由他创造的。
李斯出身平民,但他胸怀大志,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拜荀子为师,几十年勤学苦读,终于成为秦朝的丞相,位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荣华富贵。李斯曾协助秦始皇合并六国,统一中国,对历史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到头来却落个被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可悲下场,不免让人生出诸多的慨叹。归根结底,李斯的悲剧,在于他在追求荣华富贵的过程中,使自己的道德逐渐丧失,最终迷失了方向。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是李斯的同学,他们都是荀子的学生,而韩非出众的文采,就连李斯也自叹不如。秦王在读过韩非的《孤愤》《五蠹》等文章之后,对他极为敬佩,曾发出“如能跟此人交往,死而无憾”的感叹。后来,韩非来到秦国,并显示出他那过人的才干。但韩非毕竟过于正直,他虽有合并六国的千万条策略,却忽略了保护自己,此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的好友、昔日的同窗李斯已经变成一个恶毒的小人。于是,在韩非没有任何防范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早已经对韩非怀有嫉妒之心的李斯便向秦王说道:“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只会替韩国着想,不可能真心为秦国出力的。”而听信李斯谗言的秦王,很快就把韩非关进大牢里,随后,李斯便趁机迫使韩非自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又给秦始皇呈上有名的《焚书议》,秦始皇于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把秦国以外的史书和私人收藏的《诗》《书》、诸子百家等全部烧掉,并于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年),把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全部在咸阳附近活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而这种残忍和愚蠢之极的举动,正是由李斯策划的。
后来,秦始皇在出巡的途中病危,临死前令赵高写一封诏书,有意让长子扶苏继承皇位。其实,这本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扶苏是长子,立他为帝,不至引起全国的动荡。然而,诏书还没发出,秦始皇就死了,而身为掌管皇帝玉玺的赵高却心怀私心,想立与自己关系密切,年幼无知的胡亥为帝。在此大是大非的关头,李斯身为丞相,掌握着最高的权力,本应为国家安危和天下百姓着想,主持正义,然而他却抛弃最起码的原则,与赵高共同扶胡亥登上帝位。
胡亥继承帝位后,赵高的残暴本性便暴露无遗,他首先诛杀公子扶苏、大将蒙恬、右丞相冯去疾以及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和十多个公主;接着,赵高又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给老百姓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最后,赵高为独揽权力,设计杀死李斯全家。
不久之后,在各地农民起义的洪流中,秦朝很快便土崩瓦解。 李斯无疑拥有过人的才干和才华,然而,在获得荣耀和富贵后,他却仍然不知足,最后导致人品和人格丧失,助纣为虐,反被小人所害,真可谓是自掘坟墓,咎由自取。试想,如果李斯没有害死自己的同窗韩非,或者在关键的时刻能够以大局为重,立扶苏为帝,中国的历史或许会因此而改写,他的人生或许也会因此而重写。然而,历史不允许我们有任何的假设,李斯的下场,也正应了庄子“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的警训。
可见,那些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在对待名利上一定要适可而止,才能避免危难。反之,为争名夺利而奋不顾身,必然会落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要学会淡泊名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对官场的险恶认识得最清醒,那就是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越国大夫范蠡。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成功之后,没有贪恋高官厚禄,而是立刻离开了越国。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大意是说:飞鸟射杀完了,好的弓箭就会被收起来。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猎狗就会被煮掉。越王为人阴险,工予心计。可以与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享乐,你为什么还不快离开呢?
文种在收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却早早料到这一点,这主要是因为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官场的清醒认识。
名利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能满足人的面子思想,但如果过分地追名逐利,肯定会给人带来无尽无休的苦恼。萨克雷的《名利场》中的女主人丽蓓卡·夏普便是典范,她的一生都是在不断追求功利中度过的,但到最后,她的一切心机全白费了。作者在全书的结尾以感伤而又无奈的语气说道:“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以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
人在这个世界上,正如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名和利,都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其一生为它所累,不如活得实实在在、快快乐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这寥寥数语,道出了人生的许多真谛。淡泊名利,是一种佳境;追逐名利,是误人歧途。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还不至于平庸;追逐名利,可能会风光,但心灵不会自由,这样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呢?名利无非是身外之物,面对名利,我们要做到:得之泰然,不惊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为了名利而累心累身,的确是在干本末倒置的傻事。
所以说,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活得清心自在。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