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大地构造图说明书(1:150万)/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系列丛书》以板块构造学理论为指导,以地质建造特征与大地构造相研究为基础,按照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对内蒙古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出露的岩石和岩石组合进行了大地构造环境分析;根据俯冲增生杂岩残片的分布规律和俯冲岩浆效应恢复古大洋以及古俯冲带的发育时间与发育范围;以古板块俯冲带和大型断裂带为主要界线,参考全区重力和航磁测量成果,重新划分了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按照板块构造成矿观点将成矿类型分为板块俯冲、板块碰撞和板块伸展3种类型,根据古板块大地构造位置将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划分为3种成矿类型共计8条成矿带,根据板块碰撞与断裂构造相关性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期特别是中生代以来的板块碰撞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或控矿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分析了内蒙古古亚洲洋造山域和古西环太平洋造山域的板块构造活动与弧盆系演化过程。 目录 章原则方法与划分方案 节大地构造图编制原则和方法 一、总体原则 二、大地构造分区原则 三、代号、颜色、花纹 第二节大地构造相体系(分区)划分方案 一、大地构造相体系划分理念及名称概念 二、大地构造相体系划分方案 第二章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节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第二节大地构造单元特征 一、天山-兴蒙造山系 二、华北陆块区 三、塔里木陆块区 四、秦祁昆造山系 第三章地质建造与大地构造环境 节基底杂岩-古弧盆系演化阶段地质建造 一、古太古代基底杂岩 二、中太古代、中-新太古代基底杂岩古弧盆系变质岩 三、新太古代基底杂岩-古弧盆系变质岩 四、古元古代古弧盆系变质岩 第二节古亚洲洋洋陆演化阶段地质建造 一、中元古代青白口纪古裂谷-古大洋变质岩 二、新元古代弧盆系-陆表海地质建造 三、寒武纪陆缘裂谷环境地质建造 四、奥陶纪陆表海-弧盆系地质建造 五、志留纪中泥盆世伸展地质建造 六、中一晚泥盆世弧盆系地质建造 七、早石炭世陆缘裂谷地质建造 八、晚石炭世俯冲-碰撞-裂谷-大洋地质建造 九、早二叠世后造山-大洋地质建造 十、中二叠世弧盆系地质建造 十一、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后碰撞地质建造 第三节陆内演化及中国东部造山裂谷系演化阶段地质建造 一、晚三叠世陆缘弧-碰撞-后造山地质建造 二、早侏罗世陆缘弧-后造山地质建造 三、中侏罗世陆缘弧-陆缘裂谷-后造山地质建造 四、晚侏罗世陆缘弧-陆缘裂谷地质建造 五、早白垩世陆缘弧-大陆裂谷-后造山地质建造 六、晚白垩世后造山地质建造 七、新生代稳定陆块地质建造 第四章古板块俯冲带位置厘定 节海拉尔小洋盆之俯冲带 一、哈达图-新林俯冲带 二、红花尔基-李增碰山俯冲-碰撞带 第二节古亚洲洋俯冲带 一、贺根山-扎兰屯俯冲带 二、锡林浩特俯冲带 三、达青牧场俯冲带 四、西拉木伦俯冲带 五、温都尔庙-套苏沟俯冲带 六、恩格尔乌苏俯冲带 七、甜水井-红石山蛇绿混杂岩带 八、狼头山-杭乌拉俯冲带 九、柳园裂谷南侧俯冲带 第三节古太平洋俯冲带 一、古太平洋俯冲-碰撞效应 二、古太平洋和太平洋俯冲带位置探讨 第五章大地构造与矿产 节成矿带划分及其特征 一、成矿带划分 二、成矿带特征 第二节板块活动与成矿 一、板块俯冲与成矿 二、板块碰撞与成矿 三、板块伸展与成矿 第六章内蒙古大地构造演化史 节前南华纪古弧盆系-陆核形成发展阶段 一、太古宙古元古代古弧盆系-陆核形成发展阶段 二、中元古代至新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纪)裂谷-大洋扩张阶段 第二节南华纪中三叠世古亚洲洋洋陆演化 一、南华纪早石炭世“早期古亚洲洋”演化 二、晚石炭世-中三叠世“晚期古亚洲洋”演化 第三节晚三叠世以来陆内演化阶段 一、晚三叠世-白垩纪构造旋回特征 二、古近纪-第四纪构造旋回特征 第七章结语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主要问题说明 三、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