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抢先发售系统建立了优选八大构造体系类型:东西向构造体系;南北向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体系;北北东向构造体系;北西向构造体系;山字型构造体系;S型或反S型构造体系;旋扭构造体系。其中主体构造体系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体系。本书还提出了各构造体系的5种强化特征:阶段性、继承性、差异性、迁移性及转换性,显现出各构造体系的复杂性。 本书指出构造体系控制各大小地块的成生演化,而各地块又控制和影响构造体系形成和演化,它们相互作用造就了现今优选构造格局及海陆变迁和演化。构造体系形成演化控制各时代沉积及原型盆地形成,亦控制优选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的形成、改造和定型,且构造体系控制矿产分布是很有规律性的。 作者简介 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专家。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曾任地矿部塔北油气联合勘探指挥部指挥兼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储委油气专委委员。现任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专家组副组长。1984年,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田抢先发售重大突破,成为我国油气勘探目前的重要里程碑,拉开了塔里木盆地找油大会战的序幕;“八五”和“九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克关项目和地矿部5个科研项目,全面系统研究评价了塔里木等盆地油气资源、油气成藏特征;1992年抢先发售建立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地质力学找油理论及初步形成了中国西北地区叠加盆地成油特征等;在塔里木盆地主持发现10个油气田和我国靠前个古生代的塔河大油田;主编西北石油局油气勘探规划、设计20多份,科研报告20份,独编和主编科学技术专著10部、主笔科学技术专著4部,公开发表科学论文80份;曾获地矿部个人特等奖、记一等功,获地矿部集体特等奖2次和新疆自治区有突出贡献奖,获地矿部一等奖;1993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目录 1绪论 1.1地球运动的起源 1.2全球海陆变迁特征 1.3全球古生界未发生过区域性变质作用 1.4全球主要构造运动 2东西向构造体系 2.1北极地区东西向构造体系 2.2中国境内东西向构造体系 2.3北半球东西向构造体系 2.4南半球东西向构造体系 3南北向构造体系 3.1亚洲乌拉尔南北向构造体系 3.2俄罗斯萨哈林南北向构造体系 3.3南美洲安第斯南北向构造体系 3.4东非南北向构造体系 3.5大洋中的南北向构造体系 3.6中国境内南北向构造体系 4北东向构造体系 4.1中国境内北东向构造体系 4.2太平洋新西兰北东向构造体系 4.3西北欧北东向构造体系 4.4美国东部北东向构造体系 4.5南美洲东部北东向构造体系 4.6非洲东部北东向构造体系 5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1中国境内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2新西兰一汤加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3美国东部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5.4南美东海岸北北东向构造体系 6北西向构造体系 6.1中国境内北西向构造体系 6.2中亚北西向构造体系 6.3北高加索北西向构造体系 6.4中东扎格罗斯北西向构造体系 6.5北美洲西海岸北西向构造体系 6.6苏伊士湾北西向构造体系 7山字型构造体系 7.1中国境内山字型构造体系 7.2欧亚山字型构造体系 7.3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伊尔库次克山字型构造体系 7.4土耳其脱利山字型构造体系 7.5法国加多姆山字型构造体系 7.6英格兰山字型构造体系 7.7北美洲山字型构造体系 7.8北美洲南部辛辛那提山字型构造体系 7.9南美洲巴西山字型 8S型或反S型构造体系 8.1青藏缅反S型构造体系 8.2中国境内反S型构造体系 8.3北美洲西海岸反S型构造体系 8.4南美洲西部S型构造体系 8.5非洲西部S型构造体系 9旋扭构造体系 9.1中国境内旋扭构造体系 9.2俄罗斯东北部北萨哈林雁列构造体系 9.3西印度洋帚状构造体系 9.4西南太平洋帚状构造体系 9.5南极双环复合式旋转构造体系 9.6北极同心圆辐射状旋转构造体系 10构造体系演化特征及复合联合关系 10.1构造体系演化特征 10.2构造体系的复合与联合 11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