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原理及重要性
“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去洗澡,还是打开微信刷一下朋友圈?你是在洗脸前刷牙还是在洗脸后刷牙?你刷牙的时候是用左手还是右手?你到公司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还是整理办公桌面?是先查看邮件还是先写今天要做的工作?我们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选择看似精心考虑后做出的决策,其实不然,很多选择都是习惯的结果。
杜克大学2006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我们每天大约有40%的行为都是由习惯自然而然去执行的,而不受自己的意识所控制。这还得从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说起。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大脑研究和行为实验室主任保罗·麦克里恩(Paul MacLean)经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分为三个部分,它由脑干、边缘系统和大脑新皮层组成。
脑干,也叫“原始脑”,大约在距今二亿到三亿年前已演化形成。其演化程度相似于史前时代进化了数百万年的爬虫类的脑,在较低的生命形态如蜥蜴、鳄鱼和鸟类中同样发现了它,经常被称为“爬虫脑”,属于由本能所驱动的脑。原始脑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存功能,控制生命的功能和身体生长过程、器官新陈代谢、维持生命生存的总体水平。原始脑还有一个特点:不愿意变动,维持现状最好。如果外面没有什么危险或者突发状况,就会一直保持现在的状态。我们常常听身边的人讲,我懒癌犯了,其实就是原始脑在起作用,因为它不想动和变化。
大脑的另一个结构是边缘系统,也叫“感性脑”。大约在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已演化形成。在哺乳类动物如老鼠、兔子和马身体上面都有,又名“哺乳动物脑”。感性脑是情绪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掌控中枢,主要掌管情绪(高兴、愤怒、喜悦、痛苦、情绪等)、感性记忆(以情感主导的记忆)与注意力,控制人们的正向(回馈性)和负向(惩罚性)行为。在进化过程中,感性脑获得了两大革命性的重要功能:学习与记忆。很多日常的行为是自发产生的,就和感性脑记忆的这个特点有关,当遇到和过往相同或类似事物的时傍,就由感性脑按照过往的习惯直接处理了。
大脑的最后一个结构是大脑新皮层,也就是“理性脑”,即经常说的“左右脑”。理性脑是最后进化演化的部分,大约在数百万年前由灵长类猿猴的脑持续演化而成。猿猴、海豚、鲸鱼亦有之,但以人类的发育最为完全,所占全脑的比例也最大。理性脑主管语言说话、文字写作、计划推理、学习适应、抽象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等功能,也是整个大脑内最后做分析、规划、整合、协调、决策判断与发号施令最重要的指挥官。遇到事情的时候,理性脑是响应最慢的,思考时间也是最长的,同时,做出的决定也是最理性的。
我们面临的所有事情,几乎全部是由三个脑共同分工协作完成的,只是不同的事情,每个脑行使的分工比例是不同的。我们以吃晚餐为例来看一下三个脑的反映。当你决定减肥不吃晚餐的时候,这时候原始脑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什么,不吃晚餐?身体的安全怎么保证,我坚决反对。”紧接着感性脑出来说话了,“我记得上次在家附近吃的那个红烧肉超级好吃,每次吃完都好开心,好满足啊。”接着,理性脑慢慢地站起来说,“是这样的,教练说了,晚餐少吃或者不吃更有利于减少体重,同时还有利于脾胃健康,所以我决定不吃,或者补充少量不会造成肥胖的食物。”是不是联想到了大脑里面常常有两个小人打架的场景?其实就是理性脑和感性脑以及原始脑相互博弈的过程。
我们再回到习惯上来,为啥习惯会让我们自发地做很多事情呢,这是因为我们的理性脑的工作机制,尽管它处理事情非常理智,但是它处理速度慢,而且一次只能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如果啥事都是它来处理,那么人就会像电脑一样内存占用过大,会发生死机。为了能够让人们不宕机,可以说理性脑一直在寻找一种省力的方式,进而得到更多的休息。当一个人刚刚学习一个技能的时候,这时候大部分的动作是由理性脑支配的,一慢慢地,如果这个动作不断地重复成为一种习惯了,就由感性脑直接处理,不会再告知理性脑,这样,理性脑就有了更充沛的精力和时间处理其他事情了。
P3-6
做一个独立思考的践行者
我们在书籍的开始提到过,人与人的差异本质上是能量的差异化。不管是我们常听到认知的差异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化还是用高维度的思维去解决低维度问题的降维打击,本质上都是能量的差异化。那么,能量从何而来呢?能量来自于思考后的行动以及行动后的思考。
HEAT能量法则的四个部分——习惯、精力、注意力、目标,恰恰就是给那些想成为高能量的人提供了一个全面且有针对性的行动理念、方法和工具。每一个部分都需要不断地有针对性地训练才可以掌握,进而变成一种习惯,从而形成一种正反馈循环。良好的习惯有利于目标的持续达成,目标的达成同时又成为一种习惯,如此往复。
想成为一个高能量的人,需要独立思考能力,切忌盲目跟风。比如今天看见别人买了什么课,发现自己没有,觉得要落伍了,然后自己也买了。明天看见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人在朋友圈晒图“我是如何在30天内把网课卖到100万的”,于是自己心里也长草了,犹豫是不是也要开个线上课程。一方面,我们担心学的没别人多、没别人快而焦虑,另一方面,我们担心赚的没别人多、没赶上这一波红利而焦虑。越是到这个时候,越是需要我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焦虑都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制造焦虑是为了引发恐慌,从而让我们崇拜权威,进而收割我们。那些真正的高能量的人都在默默地专注在自己的领域,不断地积累自己。没时间制造焦虑,更不可能被焦虑所传染。用吴伯凡老师的话说,“所谓焦虑,就是无方向、无目的、无结果地把宝贵的心智能量消耗在毫无战略性可言的机会点上。”所以积累能量需要拥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进而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目标上面,才是成为高能量人士的根本。
想成为一个高能量的人,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切勿追求速成。能量的体现核心在于通过践行打造出能够被人识别出来的技能或者作品,你的作品会代替你说话,如果你想提升写作,那么就写一本书,或者写出几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如果你想学习演讲,那么就加入一个演讲组织专心练上三五年,我已经加入Toastmasters国际演讲会五年多了,每周都会上台演讲,刻意练习。任何技能要成为能够被他人认可的优势,背后都需要无数个“刻意练习”的时刻,是不可能一下子速成的,没有谁是参加完两天的演讲培训就成为了演讲高手。长期来看,那些还没打牢地基就火了的人并不一定是幸运儿,当风口过了,不再那么火的时候,由于偶像包袱的存在,他们很难再静下心来专注打磨自己的技能。对于绝大部分年轻人而言,专注地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才是积累能量优势的最佳途径。在这样一个扁平化、去中心化的时代,你若真的有本事,有核心技能,有能量,绝对不用担心不出名的问题。 在追求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做一个独立思考的践行者,如果你是一个认同厚积薄发、一步一个脚印、想持续成长而不是追求昙花一现的人,那么践行HEAT、能量法则就是非常好的行动指南,HEAT能量法则并不能让你速成,但却可以让你走得稳,最终会走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你无需成为别人,无需被诱惑,积淀好自己,成为高能量的人,属于你的红利期必将到来。
认清生命的真相勇敢前行
作为一名培训师,我酷爱各种思维模型。能够开发出模型的人,意味着对某一个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并具备了高度的提炼和总结能力。
所以当张家瑞和我分享他开发的“HEA个能量法则”模型时,我兴奋不已;他请我为新书作序,我欣然应允。
上个周末,我去郊区看望岳父岳母,在院子里听到两个邻居聊天:一个是七十多岁的王爷爷,一个是八十多岁的杨爷爷。
王爷爷问杨爷爷:“吃了吗?”
满头白发、精神矍铄的杨爷爷答:“吃过了。”
王爷爷开玩笑说:“你是吃一顿少一顿了。”
杨爷爷笑答:“怎么能这么说,我是吃一顿赚一顿。”
王爷爷笑道:“还嘴硬,你是活一天少一天了。”
杨爷爷笑回:“我是活一天,赚一天好嘛?”
作为听众的我,忍俊不禁。杨爷爷的回答,不正符合家瑞书中提及的H,积极的思维习惯(Habit)嘛?
在我翻译的畅销书《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中,作者就曾经提到,一个人怎么看待变老这件事,会影响他的寿命,及晚年的幸福程度。
杨爷爷八十多了,依然写作、种菜、做饭,把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兴致盎然,羡煞我们这些暮气沉沉、老气横秋的中年人。
这就是积极思维习惯的力量。
在《HEAT能量法则》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家瑞分别论述了精力(Energy)和注意力(Attention)管理,这对于身处信息纷繁复杂时代的我们,尤为重要。他在这两章分享了很多实用的技巧,非常值得践行。
在印度尼西亚一个岛上,有一片香蕉园。香蕉成熟时,岛上的猴子经常来偷食,岛民们头疼不已。猴子们经常趁夜色而来,一番糟蹋,让人防不胜防。
一段时间之后,岛民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们在香蕉树上,用结实的绳子,拴上椰子,椰子上打了一个猴爪大小的洞。椰汁被倒空,里面放了一种甜米,这种甜米是猴子特别喜欢吃的食物。
夜幕降临,偷惯了香蕉的猴子,又如约而至。不,没约就来了。
一只小猴子,探头探脑观察敌情,确定安全后,噌噌噌爬上了香蕉树。扯下,剥开,吃掉一根香蕉。当再伸爪够香蕉的时候,哟,小猴子忽然看到头上有一个椰子。
它好奇地伸爪,碰了一下,迅速地收回。哦,安全。它接着又试探地碰了几次,没事儿!不但安全,而且,从椰子的洞里,散发出诱人的甜米味道。
小猴子完全忘记了香蕉的事儿!它在椰子洞口摸索了一会儿,内心好一番纠结。终于抗拒不了诱惑,伸爪进去,握住了那团甜米。
可洞口的大小,只能容猴爪进去。进去是进去了,可握住了甜米,攥成了猴拳,就退不出来了!
小猴子百般挣扎,可无论如何挣不脱。它想连椰子一起扯下来,可绳子将椰子牢牢系在树上。
它只需要将手里,不,爪里的甜米松开,就可以挣脱。可那诱惑太大了,它怎么也舍不得。就这样折腾了一夜,小猴子精疲力竭。第二天早上,岛民赶来。
看到有人过来,小猴子剧烈挣扎,但还是不舍松手,最后被生擒活捉。
用同样的方法,岛民又逮到了几只猴子。猴群里一传十,十传百,再也没猴敢去偷香蕉了。
猴子是多么容易分心啊!本来它们是要偷香蕉的,而半路受到了吸引,分了心,就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
作为猴子的后代,我们也是,很容易分心,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
有些初入职场的孩子,会和我探讨如何更快成功。
而成功的秘密,非常简单,就是专注。
这在《HEAT能量法则》的第二和第三章,家瑞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谈到专注,就要聚焦目标。《HEAT能量法则》的第四章,就是讲如何设定和执行目标(Target)。但凡有所成就的人,一定都有这个特质:有具体清晰的目标,并坚定执行。
序言将要写完,想起上次和家瑞在深圳见面。
喝着咖啡,我鼓起勇气说:“介意我问下吗,你的手什么情况?”家瑞的右手,只剩了两根手指。
家瑞笑答:“完全不介意。小时候,放爆竹炸的。”
我一时语塞,内心波澜起伏。
换作是我,我可能会有意把这只手藏起来,不去做那些抛头露脸的工作。
而家瑞,却坦然面对,选择了培训师,这个需要走上舞台,时时曝光在人前的职业。
这内心要多么强大,多么积极乐观啊!
罗曼·罗兰说过,这世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命的真相后,依然勇敢前行。
我希望,家瑞的书,家瑞的人,能够给所有读者带来力量和能量。
让我们,认清生命的真相后,依然勇敢前行!
鹏程管理学院院长
《把每一天,当作梦想的练习》作者
王鹏程
《HEAT能量法则(超级个体崛起的4个关键要素)》由张家瑞著。
第一章,着重讲解HEAT法则的首要元素——习惯,包括习惯的原理和重要性、习惯的养成以及在帮助习惯养成中的一些技巧,习惯是个人成长的系数,是能量的倍增,通过这一章,期待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习惯并扫清培养习惯的一些障碍。
第二章,重点讨论HEAT法则中的关键要素——精力,即我们的能量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想提升我们的产出,增加我们的蓄能,精力这个能量源是否充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精力又可以分为体能精力、情感精力和思维精力,每一个方面的精力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怎么获得,在这一章你将找到答案。
第三章,重点讨论HEAT法则中能量的转化——注意力,我们产生了那么多能量,有多少可以转化为自身的积累呢,能量的转化率如何提升呢?注意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传统上我们一直强调时间管理,其实时间是不可管理的,每天都是24小时,固定这么多,本质上我们可以管理的是我们的注意力,注意力才是我们真正有产出的时间,有了注意力才能把精力转化为有产出的能量。
第四章,重点讨论HEAT能量法则中的最核心要素——目标,不管是培养习惯、提升精力还是提升注意力,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清晰的目标才是我们做事的动力和根本出发点,也是我们形成差异化最直接的体现。一旦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就会有效地避免“自嗨型”学习或者盲目地学习,进入真正的学习,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最佳的蓄能过程。
在这个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如何真正地学习,提高效率,是每位职场人士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个人成长并不是盲目、从众地学习,而要认识到个人成长的本质——能量的积累,张家瑞著的《HEAT能量法则(超级个体崛起的4个关键要素)》主要是从影响个人成长的四要素:习惯、精力、注意力、目标来展开,告诉我们如何蓄能,如何进行能量的转换,知行合一,践行HEAT能量法则,成为一个高能量的人,这本书不仅仅是阅读的书,更是一本个人成长的践行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