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谢枫,女,1977年生,江西南昌人,2015年10月获得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任职于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实践。近年来在《财经论丛》《涉外税务》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和承担了厅级以上课题5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粮食生产补贴效应的研究综述 二 国内粮食生产补贴效应的研究综述 三 以往研究总结及对本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一 研究方法 二 结构安排 三 研究概念界定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粮食生产补贴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对粮食生产进行补贴的理论依据 一 粮食生产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二 粮食生产的市场风险 三 粮食生产的外部性 四 粮食生产补贴的有效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第二节 粮食生产补贴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 一 价格支持 二 收入补贴 三 生产补贴 第三章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制度现状及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制度现状 一 良种补贴 二 粮食直接补贴 三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四 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接补贴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水平分析 一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规模和结构 二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水平的评价 第四章 我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状况 第一节 我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水平 一 劳动用工投入 二 农业机械投入 三 化肥投入 四 粮食种子投入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结构 第五章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对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对劳动力投人的影响 一 理论分析 二 计量模型设定 三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说明 四 计量结果与分析 五 结论 第二节 我国粮食生产补贴对农业机械投入影响: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为例 一 我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规模 二 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 三 计量模型设定 四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五 计量结果与分析 六 结论 第六章 粮食生产补贴对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第一节 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状况 一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计算方法 二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研究回顾 三 指标选择与描述 四 统计结果与讨论 第二节 粮食生产补贴对我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一 理论分析 二 数据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三 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结论 第七章 美国农业补贴制度发展与经验启示 第一节 美国农业补贴制度发展历史 一 农业补贴产生前期(殖民地时期―1933年) 二 传统农业补贴期(1933―1984年) 三 近期农业补贴(1985―2013年) 四 当前农业补贴期(2014年至今) 第二节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 一 收入补贴 二 农业风险保险项目 第三节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一 构建农业法律体系 二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收入安全网 三 逐步推动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保险配套改革 四 农业保险制度是我国农业补贴改革的方向 五 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机构 六 采取措施吸收新生代农民加入农业生产 第八章 对我国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的建议 第一节 重新定位我国粮食生产补贴的政策目标 第二节 重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 第三节 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 第四节 调整我国粮食生产补贴结构 第五节 构建连续、稳定的农业法律体系 第六节 推动粮食生产保险配套改革 第七节 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机构 附录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谢枫著的这本《粮食生产补贴、生产要素投入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引入农业劳动力职业选择理论、消费者效用曲线等理论,分析了粮食生产补贴对我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劳动力,并对农机总动力的影响效应积极而显著。以此为基础,依据全要素生产率理论,进一步研究了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贴通过改变粮食生产投入的要素结构,进而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通过借鉴美国农业补贴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粮食生产补贴制度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