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刑
元城有句俗话:三天不吃饭,啥事儿也敢干。说的是人被饿急了什么事情也做得出来。
盘龙寨大当家的秦大头就是被饿得没辙,才上山当土匪的。
民国十二年,元城已是三年大旱,颗粒无收,多数人家断炊,呼儿唤女外出乞讨。秦大头家有瞎眼老娘,一个人讨饭俩人吃,肚里咕咕叫,像是装着一只蛤蟆。望着躺在炕上喊饿的老娘,秦大头一跺脚,干起了偷盗勾当。孰料去元城大户秦笑天家里偷粮食的时候,中了圈套,被秦笑天捉了,打得昏死过去,抛在卫河大堤上。恰巧李秀才路过,认得是秦大头,便把他背回家里,灌了半碗米汤,秦大头才捡回一条命。
李秀才是个穷教书先生,守着半屋子书,一肚子墨水,却没有余粮,倒是给秦大头讲起君子固穷的道理。秦大头哪里听得进去,作揖说,等俺以后有了出息,一定报答你的救命之恩。说罢,抱起剩下的半罐子米汤说,这个回家给我老娘喝。
秦大头回到家,背上老娘去了盘龙寨投靠土匪滚刀虎。秦母是个识文断字的妇道人家,骂儿子不争气做了土匪。秦大头眨巴着小眼睛泪水涟涟,娘啊,咱这不是为了糊弄口饭吃,被逼出来的吗?等俺有了钱就金盆洗手,过安稳日子。
母亲大概也是被饿怕了,看看他,摇头叹气。蝼蚁尚惜性命,何况我儿?
不久,滚刀虎在一次抢劫中被砍了脑袋,秦大头做了大当家的,重新招集几十个穷汉子做喽哕,昼伏夜出,打家劫舍。几个月后,秦大头的势力越来越大,方圆百里有了名气,提起他的名字,人人胆寒,为之色变。
秦大头打劫有钱人家,主要是要粮食。秦大头要粮食不像其他土匪那样推车挑担抢了粮食上山,而是先绑了人质,不打,也不骂,只是关起来不给饭吃,然后以逸待劳,坐等送粮上门。挨饿的滋味儿比老虎都厉害,生不如死,大多的地主老财饿上三天就招架不住了,让家人送粮食和金银细软来赎人。
这一招屡屡奏效,被称为饿刑。
喽哕犯了规矩,秦大头惩罚喽哕,也是用饿刑,喽哕很快就服服帖帖了。
元城一带的大户人家被他绑架了一遍,榨不出油水了,他就开始绑架小商小贩。秦大头的势力越来越大,受到官府多次围剿。有一次,秦大头中了官府的圈套,弟兄死伤大半,他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回盘龙寨。秦大头分析总是中圈套的原因,就怪自己没脑子,蛮干,需要有个军师出谋划策。
就想到了李秀才。
夜里,秦大头亲自下山,把睡梦中的李秀才绑了,装进麻袋背到盘龙寨,酒宴款待。秦大头捧上一杯酒说,恩公,二当家的这把交椅给你留着呢,有吃有喝,何等快活啊。
李秀才吓得尿了裤子,却一副凛然气概说,我是读书人,岂能和你这蟊贼同流合污?说完哼一声,把脸扭向一边。
秦大头冲喽哕丢个眼神,李秀才被请进一个干净屋子里,大门上了锁。秦大头说,先饿他三天,不信他不入伙。
三天后,秦大头来看李秀才,李秀才成了面条儿,站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曲卷在墙角,耷拉着眼皮说,你一刀砍了我吧。
秦大头愣了一下,跟喽哕说,每天好酒好菜招待李秀才。
又是三天过去了,秦大头再来看李秀才,李秀才已经死了。秦大头正想发怒,却看见一边的酒肉饭菜,不曾动一口。
秦大头蹙眉,让喽哕把李秀才拖到后山厚葬。
夜里,秦大头遣散喽哕,背上老娘闯关东去了。P1-3
赵明宇,当代作家,河北省小小说艺委会副主任,邯郸市小小说艺委会会长,《当代小小说》杂志主编。曾获河北省小小说靠前届、第二届、第四届很好作品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第五届二等奖、第六届三等奖、第八届三等奖、第九届一等奖、第十届二等奖等奖项。迄今已在《山东文学》《天津文学》《故事会》等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次,部分作品被《读者》《小说选刊》等报刊选载和收入《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著有《鸡毛蒜皮》《元城故事》《跑龙套》《青青园中葵》等8部作品集。
栩栩如生的乡村人物(代序)
杨晓敏
在小小说创作领域,赵明宇属于实力派作者。他阅历丰富,有厚实的生活底蕴,多年来苦心经营自己的“元城”自留地,并在众多作品中精心刻画出形形色色的人物脸谱。他的传奇故事虽浓淡有致却不失曲折回环,或以轻松卸沉重,或以幽默调气氛,一路写来,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人物个性昭然,令人忍俊不禁。
赵明宇善于写市井人物,写法类乎于笔记小说。作者不仅谙熟风物掌故、三教九流,而且把故事情节安排得天衣无缝。《元城赌王》写的是赌,讲的是情,为情开赌,为情戒赌,通篇颇有侠骨之风。安大山自幼赌场混营生,跟在赌王吴老爷身后端茶送水。吴老爷凭娴熟赌技坐镇赌场,讲究的是气定神凝,内心风起云涌却不露声色,往往处乱不惊转败为胜,其一招一式均被安大山瞧在眼里熟记于心。虽然身怀绝技且在赌场谋生,安大山却从来不涉赌,无论别人如何怂恿都置若罔闻。
看似颇有自控力的安大山,却因为儿女情长而开赌,一腔豪情誓要赎回千娇百媚的窑姐唐三娘,而赌似乎是其最为快捷的方式。岂料安大山逢赌必赢,即便吴老爷都败在其下,自此被奉为元城赌王。安大山赎回了唐三娘,却依然以赌为营生,唐三娘规劝不如置买田地过日子,而安大山却言已是欲罢不能。此话一出,颇有点让人落寞,当初安大山为情而赌,而今却不为情所动,更甚的是,当远道商人上门约赌,以一千匹马赌唐三娘,安大山竟然欣然应赌。
且不说安大山临阵赌胆气,心存邪念留后手,单说他同意用唐三娘做赌注,赌局未开,输局已定,输在情字。而当安大山技不如人时,却见唐三娘款款而至,“唐三娘把十八颗黄豆含到嘴里,香唇轻启,黄豆喷出,三三成行,乃是赌界传闻的豹中豹”。原来唐三娘才是深藏不露的赌王,作品于此意味滋生。试想唐三娘身怀绝技却委身红尘,不过是想觅得有情人,安大山立时幡然悔悟,毅然寒刀断指明誓。故事曲折委婉,人物栩栩如生,尤其将唐三娘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婀娜风情及出神入化的绝技又令作品平添趣味。
《泥人胡四》中的手艺人胡四不仅捏泥人活灵活现,塑神像更是栩栩如生,其技艺已然炉火纯青。胡四在罗老爷家塑财神偶见罗家小姐罗天香,一见倾心,随即捏塑一对鸳鸯相送,一份情愫由此而生,也由此牵挂一生。因为贫富差距,胡四将爱慕之心藏匿心底,眼看罗天香出嫁只能暗自惆怅,即便罗天香成了寡妇也不敢高攀,生怕自己的卑微玷污了心目中高贵的罗天香。
作品将胡四复杂的思想感情描写得精准到位,泥人胡四一生未娶,暗恋罗天香,既不与他人结婚,又恐玷污了罗小姐而拒绝提亲。结尾处,胡四故去,人们破门而人,“卧室里站着几十个衣着华丽的女人。仔细看,却是泥塑,和真人一般大小,正是罗天香不同年龄段的塑像,竟然如此的逼真”。此景令人唏嘘,而胡四对罗天香的一生苦恋更为让人感动。一个执着的痴情郎犹如泥塑般站立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善良而朴实、拘谨又执着的形象,令人叹惜又心生敬意。
赵明宇的作品重情重义,《温少庭》写得朴实无华,其故事却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金兰结义、一诺千金式的朋友之情。一个普通农家子弟从血液到灵魂,浸透了传统文化力量,以一生的努力,自觉恪守着一种真诚的信念,读罢令人嗟吁动容。
温三与刘七一起参加民兵团为解放军抬担架,炮火硝烟中同生共死缔结兄弟情谊,温三不幸在战火中牺牲。元城解放后民兵团解散,刘七没有回自己的家,而是走进了温三的家,认温三娘为娘,改名温少庭,在其膝下尽孝,为其养老送终。作品时间跨度60年,将一位顾念兄弟情义的汉子刻画得极具血性。元城解放时,区长亲自给刘七戴红花,刘七说,“我不配。温三把命都搭上了,我和温三相比,太幸运了。”一句话立显人物性格和对荣誉的理解,质朴的思维方式中隐隐透着一股子正气。
作品中出现了两次下跪,一次是刘七跪在温三娘面前认娘,一次是刘家人劝温少庭回家,温少庭给刘家人跪下了。两次下跪都是孝义的表现,其执拗的坚持是对牺牲兄弟的承诺坚守,也是在履行自己为人的品性。试想一篇人物质朴、故事无华的作品,何以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因为人性最本质的善和美深人人心,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价值观念感染了读者。
赵明宇善于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且各具特点。《安若素》讲述了知青安若素上山下乡来到徐街村,他爱好绘画,闲暇时画山画水画人。漂亮姑娘徐小丹爱慕其才,一心想嫁给安若素,不想惹来村中小伙的妒忌,甚至村主任都想不通,担心安若素早晚回城会抛弃徐小丹。徐小丹甩着大辫子说,“俺愿意,俺愿意,俺就是愿意!”言行之间透着俏皮和任性,鲜活而灵动的人物跃然纸上。
作品对于安若素的刻画,更倾向于表现文人气节的一面。知青大返城,被大家认为一去不复返的安若素,不仅回来了,还不走了;被大家认为画不出子丑寅卯的安若素,画作居然上了省报还获了奖,甚至连县长都要来看望他。于是乡长安排宣传干事来教安若素如何向县长汇报,并且要感谢领导的培养。“安若素正作画,停下画笔,茫然的眼神从眼镜上方疑惑地瞟了牛干事一眼说,我画画咋就成了县长的培养呢?扯淡。要说感谢,我得感谢我老婆。”话由心生,细节真实,心思纯粹,自然流露出乡野文人清澈的君子风度。
县长来访,安若素依旧旁若无人画画,惹来陪同一干人等暗自着急,岂料县长一眼瞧出安若素临摹的乃是郑板桥的《瘦藤听雨》,还将自己涂鸦的一幅徐文长的《梅石图》请教安若素。安若素立时停笔,惊呼好画。“安若素拉着县长的手向他的画室里走,一边走一边喊徐小丹弄俩菜,他要和县长喝两盅。老徐蒙了,心说这叫啥事儿。”人物前后态度的反差及陡然急转,顿时化解了作品情节的僵硬,人物陡然间有了立体感,文人的率性跃然纸上。
洞悉生活本色,从世事万象中抓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源。赵明宇的农村题材作品,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现实问题,试图呈现早期的淳朴民风,正在逐渐被一些恶俗和私欲侵蚀熏染,或直接或委婉的给予揭露和警示。
《索赔》中的李大嘴因为自家土地绝收而找化工厂论理,即便要上访告状,也不过是想多得到点补偿,纯粹就是个人利益受到损害而滋生的个人问题,而村长的极力阻拦同样也以私利为重,甚至在双方调停周旋之间获利。化工厂造成土地绝收是事实,污染水源以致村民患病是事实,作品中的农民也不是没看到污染的严重性,但是他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化工厂所带来的利益,权衡之下,显然私欲和利益占了上风。在对那些淳朴的弱势群体给以关注、同情的同时,也不忘用手术刀剔除他们身上残留的劣根性。作品中反映的地方保护主义、地方财政收入以及人情关系等现象,能把个人问题上升到社会问题,表现出了一个写作者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杨晓敏,河南省作协副主席,当代小小说事业倡导者,著名评论家。著有《当代小小说百家论》《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等,主编有《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中国小小说金麻雀获奖作家作品集》《中国年度小小说》等百余种。
作家赵明宇以“元城”为地域符号进行文学创作,倾情打造“元城系列作品”,精心构筑冀南风情的艺术世界,其作品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送你一串红灯笼》收录了他近年来在《小说选刊》《读者》《小小说选刊》《特别文摘》《青年博览》等报刊上发表的微小说作品,作家以现代人的视角刻画了特定环境中形形色色的底层人物,叙述从容,语言内敛,富于传奇性和可读性。
赵明宇著的《送你一串红灯笼》是“社会万花筒之中国微小说系列丛书”系列丛书其中一本。
本书包含了《寻找一棵树》、《桑可翔画驴》、《二妮娘》、《七品老颜》、《把钥匙交给小蒙》、《那年的鸡蛋》、《在地图上旅游》、《母亲爱听悄悄话》、《父亲的秘密》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