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的精髓所在
好的礼仪一定是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到轻松与愉悦的,因为尊重对方而让自己的行为做到得体。就算在对方失礼的情形下也不让对方感到尴尬,那才是真正的修养。
虽然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却是这个道理最经典的诠释:
英国王室在伦敦为印度当地的领袖举办一场宴会,宴会进行得很顺利,当最后一道餐点结束时,侍者为每个人端来一盘洗手水。精巧的银盘装着清澈的凉水,印度客人不由分说,端起盘子把水“咕噜咕噜”全喝光了。一旁作陪的贵族们个个目瞪口呆。宴会主人是当时还是王子的温莎公爵,只见他依旧谈笑风生,徐徐地将面前的“洗手水”一饮而尽。这时坐在一旁的众人也纷纷把面前的洗手水喝光,一场即将引发的难堪与尴尬就这样化解于无形之中。
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1995年我陪同北欧的一个基督教访问团访问中国,他们的父辈或祖父辈曾经是当年来中国的传教士。我们去了河南、湖北的很多地方。记得我们拜会河南老河口的一个教堂时,当地教会为了表示对代表团的重视,在一个大铁锅里煮了很多牛奶,并请教堂的老牧师来招待大家。当时当地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那天的宴席是很高规格的。我被安排坐在老牧师的旁边给他当翻译,老牧师为了展示国人的好客,一一给大家布菜,我看他夹了一块鸡给一个外宾,然后把筷子上鸡的残渣用嘴从头到尾抿了一遍,然后再拿这双筷子给下一个外宾夹另一块鸡。我当时在旁边觉得特别尴尬,特别想提醒老牧师“这样不卫生,外国人很忌讳的,您换双筷子吧”,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这时我看到那个外宾站起身,双手端着盘子,毕恭毕敬地接过了那块鸡,并且吃了,没有显示出一丝一毫的嫌弃,那一刻我真的被感动了。有涵养的人懂得体贴他人的窘境,有智慧的人善于化解别人的尴尬。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可以说明礼仪的精髓。
我曾经接待过北欧的一个政府官员考察团去北方的一座城市考察,当地政府为了表示重视,特意为我们安排了警车开道,团长看见后就问我:“这里为什么会有警车?”我说有警车开道我们就一路畅通,不会堵车了。团长说请取消警车,有警车我们是畅通了,但会给别人带来拥堵,给别人带来不方便,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警车取消了,敬佩之情也从我心中油然而生。
礼仪表面上来看是教人怎么站、怎么坐、怎么吃、怎么行,而骨子里却是培养一个人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懂礼仪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会为他人着想,给他人方便。
礼仪貌似是贵族的专属,实则并不是让你自觉高人一等,藐视那些不如你的人,而是让你用感恩的心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人,从而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幸福感。
礼仪表面上看是让孩子不那么随心所欲,有一定的约束,实则是对他人内心的尊重,不给别人添麻烦,不要打扰到别人。
总之,礼仪不是让人觉得面子光鲜,只为了给人留个好印象,或者是为了把生意做成而拉近关系。礼仪的精髓是为了尊重他人、关怀他人而做到自己行为举止的得体。P2-3
邵珊,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业,妈妈学堂创始人,家庭教育专家,儿童礼仪指导师,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斯玛特教育集团首席家庭教育顾问。曾从事多年北欧高端商务考察和文化交流工作。对中西方家庭教育有独特的感悟和见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一整套育儿经验。
担任多家电台、电视台、网络节目特邀嘉宾,如吉林卫视《幸福词典》特邀情感专家,北京卡酷频道《成长大家谈》特邀家庭教育专家,江苏卫视教育频道《家有儿女》特邀嘉宾,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教育面对面》特邀嘉宾,香港健康卫视《宝宝安全成长记》心理系列主讲专家,爱奇艺《美妈锦囊》心理系列主讲专家,凤凰网母婴频道特邀专家。已出版图书《妈妈学堂:让我们的孩子高贵起来》。
人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越需要像邵珊老师这样的礼仪教育拓荒者。她在学贯中西的积淀之下,为我们的孩子和大人提供礼仪的专业指导,规范我们的举止,滋养我们的心灵。
——资深媒体人 付春媚
通过参加了邵珊老师“妈妈学堂”的课程,我明白了其实我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平常我所认为孩子有的种种问题,恰恰就是我内心焦虑和着急心态的体现。只有当我们做家长的放松下来,不用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强加于孩子,用积极和允许孩子慢慢长大的心爱着他们,同时陪伴和关注他们,才能真正让孩子产生变化,从而形成良性的家庭氛围和有效的沟通模式。
——恩姆花园总经理沈艺胖达妈妈
邵珊老师的新书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将外在的行为礼仪与内在的道德修养紧密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礼仪的精髓,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和借鉴。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知礼懂礼的世界小公民。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教师韩雪峰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律之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门艺术。女儿6岁时,作为一名学员聆听了邵珊老师的讲座,受益非浅。
——中国作家协会常青
通过参加邵珊老师的礼仪夏令营,孩子更深刻地明白礼仪不是表面上的怎么吃、怎么行等,而是一种能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教我们要“待人如己”。邵珊老师把礼仪的思想播种给孩子,形成一种行为,然后变成习惯,最终收获好的性格。
——李子奇妈妈黄珊
我听过邵珊老师的儿童礼仪课,期盼着邵珊老师的礼仪课能够进入每个家庭,供给孩子们心身营养。
——苹果姥姥马海燕
第一章 我们为什么要学礼仪
礼仪的精髓所在
孩子为什么要学礼仪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
做个世界小公民
第二章 关注孩子的素质和教养
具有民族情怀
学会诚信
学会守规则
学会有敬畏之心
学会不让人难堪
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爱自己
学会主动道歉和原谅别人
学会乐于助人
学会尊重体力劳动者
「小故事」德国盲人乘公交
「热点话题」我家的孩子用你管
「邵老师心理分析」教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邵老师心理分析」孩子为什么爱骂人——诅咒敏感期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
形象永远走在能力的前面
微笑和打招呼——最简单却是最遥远的礼仪
「小故事」你在说话前真的不需要称呼别人吗
握手、拥抱的礼仪
「小贴士」一些国家和地区打招呼的传统礼节
介绍的礼仪
「小故事」记住别人的名字
问路的礼仪
乘车的礼仪
做客的礼仪(去同学家做客)
待客的礼仪(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
信息沟通的礼仪
特殊场合的礼仪
「热点话题」面对无礼的人该怎么回应
「邵老师心理分析」孩子为什么不愿和人打招呼
礼仪用语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公共场所礼仪
观看演出的礼仪
「小故事」俄罗斯儿童对艺术的敬畏感
乘坐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的礼仪
「小故事」抢座位风波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礼仪
「小贴士」世界著名的三大博物馆
去书店、图书馆的礼仪
观看体育比赛的礼仪
几种有特殊礼仪要求的比赛
「小贴士」狂热的英国球迷
「热点话题」什么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探望病人的礼仪
公共洗手间的礼仪
遛狗的礼仪
逛商场的礼仪
开车的礼仪
「热点话题」如何对待禁止的标志
「邵老师心理分析」适时满足与延迟满足
「邵老师心理分析」儿童多动症和感觉统合失调
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中餐礼仪
「小贴士」中餐请客的座席安排
「小故事」中秋家宴
「小贴士」吃中餐礼仪
西餐礼仪
自助餐礼仪
咖啡厅和茶馆的礼仪
「小贴士」如何喝咖啡
冷餐会和鸡尾酒会礼仪
「小贴士」要勇于结识陌生人
「小贴士」英式下午茶的礼仪
「小故事」米其林大厨为流浪汉做饭
「热点话题」饭桌上的家庭教育
「邵老师心理分析」不好好吃饭,是谁的错
第六章 培养孩子的旅行礼仪
做好出行前的攻略
候机、候车的礼仪
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
「小贴士」飞机上的安全门(紧急出口)
「热点话题」当你的孩子吵到别人时
「小故事」船长晚宴
「小贴士」常用的邮轮线路与邮轮公司
住宿宾馆的礼仪
参观旅游景点的礼仪
「邵老师心理分析」不要让孩子辜负了大自然赐予他的天然养分
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
「小故事」你怎么可以随便给我孩子东西吃
「邵老师心理分析」孩子适合很小的时候就带出来见世面吗
第七章 培养孩子的家庭礼仪
新时代的家规、家风
给孩子讲家族史
让孩子记住大人的生日
记得定期去看望老人
营造家庭中的仪式化氛围
探望生病中的家人
重要节日记心上
兄弟姐妹要互爱
家务事要共同承担
「邵老师心理分析」老人为什么会溺爱孩子
「邵老师心理分析」生了二宝,如何带好两个孩子
「小贴士」中、西方重要的节日
「热点话题」今年的年夜饭在谁家吃
「热点话题」教孩子如何面对死亡
「热点话题」心中的国旗、国徽
「邵老师心理分析」父母间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邵老师心理分析」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第八章 培养孩子的校园礼仪
校园礼仪需注意
参加冬、夏令营的礼仪
「热点话题」孩子一定要超过你吗
「热点话题」当你对孩子的老师不满意时,你该怎么办
「邵老师心理分析」当孩子突然对你说明天不想去上学了,你该怎么办
「热点话题」你的孩子不必是艺术家,但一定要有艺术素养
从“中关村二小事件”看校园欺凌
第九章 培养孩子的留学礼仪
习惯热情的问候
不要让人误以为你是同性恋
有些话在美国是忌讳问的
遇到美国家庭中不同肤色的孩子不必惊讶
保持整洁,爱惜房东的房子
上课要积极讨论
一起吃饭不必抢着埋单
去超市不要占小便宜
去当地人家做客、参加派对要懂礼节
「小贴士」美国各种名目的聚会
「热点话题」中国留学生眼中的美国交通
「邵老师心理分析」孩子适合在什么时候送出国
第十章 小淑女礼仪
要有一张好看的脸
保持身心的干净
修炼大气的性格
懂得孝敬父母
养成读书的习惯
培养生活的情趣
学会温柔而坚定
不以女孩而自卑,学会自爱
不以女孩而自娇,学会自立
做一个有眼界的女孩
孩子,你恋爱了吗
第十一章 小绅士礼仪
如何教养男孩子
帮助孩子建立有社会担当的大格局
培养孩子守信用、有主见、负责任的品质
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自信
告诉孩子有风度是另一种酷
培养孩子挣钱的能力和花钱的素养
告诉孩子说脏话不是男人的象征
教孩子有品位,不浪费,有涵养,不小气
把兴趣变成真正的热爱
告诉儿子懂得女士优先(lady first)
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运动
「小故事」因为我是男生
「小贴士」美国童子军
「热点话题」打包背后的价值观
第十二章 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调教
第十三章 儿童偏差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行为偏差
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偏差行为
孩子偏差行为背后的四大元凶
陪伴孩子一生的除了知识还有素养
从孩子降生那刻起,作为家长,便开始思考未来能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给孩子灌输更多的知识,希望孩子变得比他人更加优秀。然而,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少学科能力的培养,却恰恰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
我们常探讨,当今时代需要怎样的教育?一方面,孩子们在校园中智力超群,学科成绩优秀;另一方面,孩子们在博物馆丢下遍地垃圾、去国外旅行不分场合大声喧闹的新闻屡见报端。我们的孩子怎么了?其实,未来陪伴孩子一生的,除了知识,还有素养。这犹如人的两条腿,同等重要,需要平衡。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敬重和理解的过程与手段。这体现着个人素养与家庭教养。很多时候,这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然而,现在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远远不够,孩子不知道如何参观博物馆,不知道如何参观画展,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不知道社会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很多家庭忽视了礼仪的培养。
邵珊老师的这本书,及时满足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非常值得学习。邵珊老师出身于外交世家,曾多年从事北欧高端商务考察和文化交流工作,走访过近20个国家,接待过近30个国家的贵宾。若要讲授礼仪,没有人比她更适合。邵珊老师是妈妈学堂的创始人,而斯玛特是一家坚持“用父亲的心做教育”的美术教育机构,我们都深深理解教育要从父母的成长开始。在共同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合作创办了斯玛特父母课堂,邵珊老师便是父母课堂中非常受家长欢迎的老师。斯玛特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品质,而邵珊老师开设的礼仪班也不只限于教孩子礼仪,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和道德素养,不谋而合的教育理念让我们相遇,并决定一起做出最合适中国孩子的教育。
在我们开设的礼仪夏令营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跟随邵珊老师游走于传统的老北京胡同,也进入现代的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一路上,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社交礼仪、旅行中的礼仪、中西餐礼仪等,受益匪浅。有了邵珊老师的言传身教,相信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伴随他们一生,使他们成为未来的世界小公民。
礼仪不是讲大道理,而是通过身体力行培养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宽以待人,友善相处,形成自己良好的个人气质。感谢邵珊老师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
斯玛特教育集团总裁
武志
邵珊编著的《听邵珊老师讲儿童礼仪(做个世界小公民妈妈学堂典藏礼仪读本)》从素养和教养、社交礼仪、餐桌礼仪、出行礼仪、留学礼仪等方面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言行得体,并对孩子常见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年轻家长消除困惑,找到办法,轻松、愉快地和孩子一起成长。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敬重和理解的过程与手段。这体现着个人素养与家庭教养。很多时候,这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然而,现在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远远不够,孩子不知道如何参观博物馆,不知道如何参观画展,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不知道社会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很多家庭忽视了礼仪的培养。
邵珊编著的《听邵珊老师讲儿童礼仪(做个世界小公民妈妈学堂典藏礼仪读本)》结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将外在的行为礼仪与内在的道德修养紧密地融为一体,构成了礼仪的精髓,值得每一位家长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