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第一章卖花翁的垂青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两句话,在高朋满座,谈古论今当口,往往被酸溜溜的先生们颠倒价念不绝口,因此便成了老生常谈。倘然你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一声究竟是英雄造时势呢还是时势造英雄呢?这一问便要掂一掂斤量,不是老生常谈了。照在下的小小见解,却以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绝不至被环境征服。能够拨乱反正,双手擎天,果然是个英雄。便是造不成时势,挽不了劫运,落得杀身成仁,破家殉义,也是一个真英雄。因他扬名千载,精神不死,他的毅魄血诚,不为时间空间所限。可是这种真英雄,古今来不可多得,千百年也许见着一位两位。至于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便不然了,无非因时乘势,仗着一股幸运,成了社会骄子,在某一时代,也被人当作英雄崇拜,到了时异势迁,也就像电光焰火,无形消灭,甚至盖棺定论,还要翻案转来,遗臭万年。这种人物,古今来多得不可数计,在下无以名之,名之日假英雄。
这部书内,便是专写这两种英雄,斗智角力,石破天惊的故事。不过真英雄果然难得,假英雄也有他异人独具的才力。本书登场人物,十有其九都带点英雄气概,豪杰心肠,骤然看去,一时却也难以分出真假。究竟谁是真英雄,谁是假英雄,待在下慢慢写来,诸公慢慢去评断好了。
闲话休提,在下开首便先提出一个英雄来,此人姓沈,名廷扬,祖居江苏太仓府崇明县。崇明地方,虽然周围也有几百里方圆,却是一座四面环海的海岛,原是江苏海口淤起的一片大沙碛,成为这座海岛。岛的东南两面,都是通南北洋的汪洋大海,只有北面接近南通州,西面接近太仓府城,两面水迹也有二三十里远近,岛中住民大半是渔户、船户。
这种船户,是专运漕米的粮船。凡是粮船上的船户,称为粮帮,他们内部有极严密的组织,极大的潜势力。每一处粮船码头,有一个帮头,又称为龙头。好几处码头联合起来,又有一个大帮头。这大帮头,又称为老龙头,也称为瓢把子,必定是辈分高本领大的人,才能胜任。在他管辖下的各码头粮帮,只要大帮头一个命令出去,不管水里火里,必是视死如归,绝对没有违背一些命令的,比军队的纪律还要严肃几倍。后来的青帮、红帮,便起源于此。
当时沈廷扬的祖上,便是崇明粮船码头的帮头,因此起家,在崇明县内也算一家富豪。到了沈廷扬父亲沈大眼手上,非但子传父业,而且名头远大,做了太仓、通州、崇明三处码头的总瓢把子。统率着一千几百号大小粮船。每只船上最少有四五个船户,大一点船上便有一二十口,这许多船如果集合起来,怕不有上万的人。这上万的船户,只要沈大眼一句话,比奉着军令还要厉害。他有这样的魄力,一半是辈分高,有悠久的传统关系,一半是为人公正,武艺高强,压得住众人。他善于使一条齐眉熟铜棍,这条棍足有六十余斤重,沿海一带,无人及得。又因他早晚练习,这条熟铜棍,自出心裁,有一百五十多手的绝妙招术,因此大众又加上一个沈百五的绰号,提起沈百五,江苏一省无人不知。
那时正值江浙沿海,时遭海寇劫掠,崇明又系海口孤悬的岛屿,环境所迫,家家都练习武艺,制备军器,保护身家。有了沈大眼这样首领人物,一岛的人都觉有主心骨儿。有一次来了几百海寇,居然被沈大眼率领着粮帮渔户,把海寇杀得全军覆没。从此以后,崇明便没有了海寇之患。这一来,他的名头一天比一天高,产业也一天比一天地富厚,管理一千几百号大小粮船以外,又拿出资本来,在通州、太仓两处码头上,开设了几个酒楼、当铺。嫌崇明一片沙土,四面环水,便在通州建造一所大房子,移家到通州居住。骨子里虽是粮船帮头,表面上也同富商贵绅差不多少。素性又慷慨,穷人求他帮衬,多少总肯接济一点,因此三处码头的住民,没有不称赞他一句富而好义的。
到了他七十余岁,寿终正寝这一年,他儿子沈廷扬,已有二十多岁,长得英伟秀挺,一表人才。沈大眼在世时节,自恨虽然富有,众人推戴,无奈粮船帮头的头衔,终觉不雅,明朝士绅阶级观念很深,沈大眼无论如何富厚,只可在渔户、船户以及买卖里面称尊,略有声誉的士绅堆里,便休想挤得进去,因此想从儿子身上达到既富且贵的目的。所以从小就聘请了一位通州老儒在家教读自己儿子,替儿子取了廷扬两个名字,也隐隐含着教他扬名朝廷,不要他再继父业的了。
哪知沈廷扬从小便不寻常,在书房内读书时节,果然聪颖异常,用心攻读,到了散学以后,也十分爱惜拳棒。好在家中进出的,有的是会武艺的人,沈廷扬千方百计,求人教他。沈大眼虽然想自己儿子弃武求文,但看得自己儿子从小志高心傲,竞想做个文武全才,自然格外欢喜,索性把自己一百五十多手的熟铜棍,传授与自己儿子。沈廷扬到了十七八岁,文学武功,都已可观。而且第一次赴太仓府考,便名列案首,身入黉门。在明朝中一名秀才,颇不容易,一经穿上蓝衫,已足荣耀乡里。沈大眼看得自己儿子果然容容易易地穿上蓝衫,列人士绅堆里,将来折桂占鳌,怕不一路青云直上,只喜得嘴都合不拢来。崇明、通州、太仓一带人们,自然格外恭维得不知所云了。P1-3
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是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名家辈出,佳作潮涌,领军人物就是学术界称为“北派五大家”的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郑证因和朱贞木。朱贞木虽然敬陪末座,但他拥有一个响亮的头衔——“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朱贞木,本名朱式颛(一说名桢元,字式颛),1895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宦人家。他自幼在家读私塾,喜爱诗赋和绘画,也喜爱文学,后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据说当地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文学系。1928年经人介绍进入天津电话局做文书工作,后来升职任文书主任。1934年将家属接来天津,从此定居于此。1937年七七事变后,朱贞木继续留在电话局供职。天津报界名宿吴云心先生曾回忆说,朱贞木因此在抗战胜利后被解职,曾在天津小白楼开过餐馆,不过此事未找到直接的佐证材料。根据最新发现的零星资料,他因不愿受日本人的气,于1940年就自动从电话局离职,在家闲居,作画治印之余,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偶尔也写点文章。至于1949年天津解放后的情况,仅知道他曾经参加过戏剧方面的工作,编过舞台剧(话剧),大约于1955年冬天因病去世。
朱贞木在天津电话局供职期间,与还珠楼主李寿民同事。还珠楼主哲嗣李观鼎先生对笔者说,幼时在北京家中见到过来访的朱贞木,身材瘦削,双目有神。他记得父亲和朱贞木一聊就是一整天,说到激动处,互用手指比画,显见两人关系相当好。
朱贞木的武侠小说创作大约始于1934年8月,他在《天津平报》上开始连载处女作《铁板铜琵录》。张赣生先生认为是因见还珠楼主在《天风报》发表《蜀山剑侠传》一举成名,朱氏见猎心喜而作,以两人密切关系而论,确有此种可能。《铁板铜琵录》究竟连载多久、是否连载完毕暂时无法得知,或许有两年之久。大约在1936年9月,《天津平报》上又开始连载朱贞木的另一部武侠小说《马鹞子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天津平报》不肯附逆,自动停刊,该书也就停止连载。
1940年10月天津大昌书局结集出版《铁板铜琵录》第一集,并自第二集起改名《虎啸龙吟》,并一直沿用至今。1942年11月,天津合作出版社出版了《龙冈豹隐记》,该书的前面部分就是只连载年余的《马鹞子传》,可谓是在续写该书。不过《龙冈豹隐记》也并未写完,据作者自叙写到第五集就搁笔了,也没有提到原因,不过笔者所见现存最后一部是第六集。后来在书商和读者的要求下,朱贞木以该书未完结的后半部分加上手头已有资料,写成一部故事完整的《蛮窟风云》并出版。另外,1943年9月的(369画报》中提到他还有一部小说《碧血青林》,却一直未见出版,但是1949年前后出版的《闯王外传》序言中提及本书原名《碧血青磷》,或许就是此书。
抗战胜利后至五十年代初这段时间,武侠小说的出版迎来一个短暂的新高潮,朱贞木的小说出版了不少,如流传极广的《罗刹夫人》、《飞天神龙》《艳魔岛》《炼魂谷》三部曲、《龙冈女侠》、《七杀碑》、《塔儿冈》、《闯王外传》、《郁金香》等,是日据沦陷期间的几倍,其中既有武侠小说,也有社会小说,还有历史小说,仅见之于广告未曾见诸出版的小说尚有数种。
根据手头搜集到的原刊本和相关资料,剔除同书异名者,从1934年至1951年,各种体裁的朱贞木小说一共出版了十九种,仅见广告未见出版者四种,具体内容可参阅本作品集后所附《朱贞木小说年表》。另外有一部《翼王传》乃是上海著名越剧编剧苏雪庵所作,他借朱贞木之名出版,朱贞木为此还写了一篇不短的序言。
朱贞木小说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张赣生、叶洪生、徐斯年等专家学者对此早有精彩论述,笔者不打算再抄一遍,只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谈一谈朱贞木小说的特色。
看小说本身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古人雪夜闭门读禁书,乃是读书人特有的一乐,其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消遣,武侠小说尤其合适做这样的消遣,而好看的故事则是消遣的核心。
朱贞木的小说构思精妙,叙述生动,引人入胜。如《蛮窟风云》。从沐天澜误饮金鳝血意外昏迷不醒开始,引出瞽目阎罗救人收徒、金翅鹏的出场以及被龙土司纳入麾下,而跟着红孩儿的出场,解释了瞽目阎罗的来历以及与飞天狐结怨的经过,又为后文狮王、飞天狐侵入沐王府,瞽目阎罗舍身血战等高潮部分做了铺垫。又如《庶人剑》,陕西山村中,一对拳师夫妇失踪多年突然归来,教徒自娱晚景。他们意外收了一个来历不L明l的上门徒弟,不久就遇到多年前的仇敌上门寻仇,老拳师怀疑这个徒弟,结果误中圈套,幸亏这个徒弟忠心为师门,救下了老拳师父子,而仇敌五虎旗之来,则源自老拳师夫妇二人当年离家,与师兄弟一起走镖,技震江湖时期。朱贞木以倒叙的笔法,娓娓道来,他在平实流畅的叙事中,营造出一种氛围,创造出一种情趣,故事本身环环相扣,紧凑严密,令读者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欲罢不能。他的名作《七杀碑》,二十多年前笔者真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邓友梅先生在《闲居琐记》中,记录了著名作家赵树理先生指着《七杀碑》对他说的话:“……写法上有本事,识字的老百姓爱读,不识字的爱听。学学他们笔下的功夫……”由此可见朱贞木讲故事的水平有多高了。
若要把故事讲得“识字的老百姓爱读”,只有凭语言的功力了。朱贞木接受过私塾乖学堂两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长期教育,其学历在武侠小说作者中大概是绝无仅有的。他的青少年时代又是在富庶的浙江绍兴度过的。他肯定接触过当时的鸳鸯蝴蝶派小说、新文学书籍以及翻译的西方小说作品。他的武侠小说处女作《铁板铜琵录》遵守中国章回小说的传统,采用对仗的回目,在描绘风景时更是不自觉地经常使用赋体,轻松自如,毫不佶屈聱牙,可见其古典文学素养深厚。自第二部《龙冈豹隐记》开始,包括之后的所有作品,他却都摒弃传统章回,章节名称全部采用“血战”“李紫霄与小虎儿”“金翅鹏拆字起风波”等名词、词组或短句,长短不拘,新鲜灵活。这一革新更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大部分香港、台湾武侠作家写作的滥觞。他在武侠小说中有时还使用当时流行的新名词如“观念”“计划”“意识”等,然而用得自然爽利,反映出了一些语言跟随时代而来的变化。
严家炎先生在《金庸小说论稿》中说:“在小说语言上,金庸吸取新文学的某些长处,却又力避不少新文学作品语言的‘恶性欧化’之弊。他扎根于本土传统文学中,较多承继了宋元以来传统白话文乃至浅近文言的之消遣,消遣之途不一,消遣之理相同。然真能达到读者消遣目的与否,则须视内容之故事是否新颖,文字之组织是否通畅为衡。以各种说部风起云涌之今日,而欲求一有消遣真价值之作,亦非易易。”
待到数年后的《罗刹夫人》出版时,他对武侠小说创作题材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他在该书附白中指出,武侠小说有两弊,一是过于神奇,流于荒诞不经;一是耽于江湖争斗,一味江湖仇杀。他希望《罗刹夫人》一书可以为读者换换口味。他也的确做到了,该书影响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是他根本想不到的。
朱贞木虽然屡屡强调自己写小说只是消遣,但他身处一个战乱频仍的大时代,又从家乡绍兴北迁天津,个人际遇的变化、人生的起伏都会多多少少在作品中有所流露。他的小说题材不少出自明末清初的笔记,为何选择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变乱的时代发生的故事和人物,背后的含义是不言自明的。在《龙冈豹隐记》等书中,轻松和趣味之外,作者自身感受的某种无奈时有体现——身处乱世的人们,无论高人愚氓,何处可以求得安定的生活!
随着1949年1月天津的解放,这种对于时势的困惑与无奈就消失了。朱贞木在这年7月出版的《七杀碑》第二集结尾处写道:“烽烟未戢,南北邮阻,渴盼解放,当再振笔。”“解放”二字表明了他当时的政治态度,也表明了他对于新时代的期盼。于是,在全国解放后,朱贞木主动学习新的文艺理论,尽力掌握新的文艺观点,并尝试运用在新的武侠小说和历史小说创作中。《铁汉》就是他的一次努力:一个侠士挺身而出,牺牲自己,意欲拯救无辜百姓,免遭官军的蹂躏。在《庶人剑》的序言中,朱贞木已经认识到了个人英雄主义的狭隘与局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可贵,他写道:“‘老百姓的剑’是用钢铁一般的意志铸就的,无形的,锋利得无可比喻的,而演出的方式,不是斗鸡式的,是集合大众的意志,运用脑力体力,推动整个社会机构,而与障碍前进的恶势力做斗争的……”
可惜类似这样的努力并没有进一步开花结果,《庶人剑》刚刚写了三集就停刊了,预告的不少新作如《酒侠鲁颠》等似乎都未曾出版。自1951年6月起,所有武侠小说都不准出版。1956年文化部又颁布《严厉查禁反动、淫秽、荒诞图书》的命令,并配发查禁图书目录,朱贞木的所有作品竞都赫然在目。其实,类似朱贞木这样努力学习、尝试运用新文艺观点创作武侠小说的还有还珠楼主、郑证因等武侠作家,他们的所有作品也一样榜上有名,一同被禁。此后三十年间,朱贞木的小说彻底消失,连朱贞木这个人也寂寂无闻至今,新近方才知道他可能于1955年因病去世。
他的武侠小说基本写成喜剧结局,可是自己的写作生涯却以近乎悲剧收场。令人唏嘘不已。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武侠小说又重新出现在图书市场上,而且颇有声势,名家名作纷纷重现江湖,朱贞木的作品也出版了几种。时至今日,如《罗刹夫人》《七杀碑》等几部知名作品也再版过多次,只是因为出版人对于武侠小说仅仅停留在商业层面的认识上,因此版本混乱,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影响了对朱贞木作品的研究。
中国文史出版社不惮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出版《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料,还一个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知名作家的本来面目,可谓功德无量!笔者作为该文库“朱贞木卷”原刊本提供者、编校者,于武侠小说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略有心得,承蒙社方信任。略谈一些关于朱贞木生平及其作品的粗浅看法,谬误不免,聊充序言耳!
顾臻
2016年10月26日于琴雨箫风斋
朱贞木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其作品布局格调奇诡、内容侠情兼备、笔法细腻柔韧、内涵不拘传统,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情感理想化、武功细节现实化,开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之先声。为传播文学经典著作,传承孝友义侠的武侠精神,本书秉着尊重原作、还原经典的原则,均以民国原本为蓝本对作品进行点校整理,《龙冈豹隐记(上下)》为长篇小说。
《龙冈豹隐记(上下)》的作者朱贞木的作品布局格调奇诡、内容侠情兼备、笔法细腻柔韧、内涵不拘传统,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情感理想化、武功细节现实化,开新派武侠小说创作之先声,被后人称为“新派武侠小说之祖”。
他的特点,在于集大成而予后来者以众多的启迪。其一是吸收奇幻派的瑰丽神奇于现实的江湖世相之中;其二是吸收侠情派的缠绵婉约于江湖的壮烈凄艳之中;其三是吸收历史派的沉雄厚重于小说的虚构幻想之中;其四是在武功领域开创了许多奇功,为后代所继承;其五是“一床数好”和“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模式。
在作品序中中公开对其赞赏的武侠小说作者有古龙、司马翎,其中古龙小说的诡异情节便深受朱贞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