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少年
在湖南省湘潭县城西南,有一座以山势奇伟而著称的乌石峰,在乌石峰南麓有一个村庄叫乌石寨。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元帅就诞生在这里。
彭德怀原名彭德华,父亲叫彭民言,是一个纯朴忠厚的贫苦农民。当时家里仅有三间破草房,伯祖父、祖母、父母及彭德华兄弟4人,八口之家,靠种几亩山地,勤劳节俭勉强维持生活。彭德华一出生,苦难和贫穷就伴随着他。
彭德华6岁开始念私塾,读过《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在他8岁时,饥饿和疾病就过早地夺去了母亲的生命。父亲又积劳成疾,长年卧病在床。此时,家中一贫如洗,彭德华不得不辍学了。伯祖父已80多岁,祖母也年过70,三个弟弟年幼无人照管。只有半岁的四弟,在母亲死后一个月,就活活饿死了。家中无以为生,为给父亲治病,土地、房屋和家中的一切用具都早已典押卖光,仅剩的3间栖身的茅草房,屋顶漏雨,四壁透风。全家人衣着破烂不堪,不论酷暑还是严冬,彭德华兄弟都是常年披蓑衣,赤足穿草鞋,简直就像原始人一样。
彭德华10岁时,家中一切生计全断,一家人挣扎在死亡线上。
大年初一,富豪地主家鞭炮连天,喜气洋洋,彭家却找不到一点能下锅填饱肚子的东西。悲痛欲绝的老祖母颤抖着把一个破篮子,一根打狗棍递到彭德华和弟弟的手里,哄着他们说:
“乖孩子,家里已经没有吃的了,今天是过年,富裕人家每年迎财神,会给谷米,你们去走走吧。”
彭德华明白,从今以后就要当叫花子,沿街乞讨了。他知道,尽管他每天都要和二弟上山砍柴、捡寒菌,可单靠这是养活不了一家人的。他眼里含着泪花,支撑着饥饿和单薄的身体,一声不响地拉着弟弟的小手,走出家门。卧病在床的父亲望着兄弟俩的背影,心如刀绞:苦哇!小小的孩子,为了活命,不得不承担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兄弟俩顶着寒风大雪,饥肠辘辘地沿寨乞讨。在麻油滩一位陈姓大户门楼前,围着许多讨饭的穷人。轮到彭德华兄弟时,姓陈的地主问:“是招财童子吗?”
“是来讨米的。”彭德华老老实实地回答。
地主以鄙夷的口气说:“你这个小叫花子,连句恭喜的话都不会说,还想讨到米?”
彭德华气愤地昂着头,乌黑的大眼睛瞪着油头粉面的地主,大声说道:“就不恭喜你,就不恭喜你!”地主气得直哆嗦。
从清晨到黄昏,兄弟俩还没有讨到两升米,彭德华一天没有吃一点儿东西,刚一进家门,就两眼发黑,栽倒在地——他饿昏了。
正月初一就这样过去了。初二清晨,祖母对三个孙子说:“我们四个人都出去,可以多讨点儿米。”彭德华说:“讨米受人欺负,我不去,奶奶你也不要去。”祖母流着泪心酸地说:“不去怎么办?一家人就活活饿死吗?”
寒风凛冽,大雪飞扬,年过七旬、白发苍苍的老祖母,拐着一双小脚,拄着棍子,带着彭德华的两个小弟弟,一步一扭地走出门外。彭德华幼小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痛苦极了。
望着他们祖孙三人走远了,彭德华拿着柴刀上山去砍柴。砍柴时发现了一大堆寒菌,彭德华如获至宝地捡回家里,煮了一锅汤,和父亲、伯祖父先吃了一些。祖母和两个弟弟黄昏才回来,祖母把讨到的饭倒在菌汤里,让父亲、伯祖父和彭德华吃,彭德华却不肯吃。祖母哭了,说:“让你去讨饭,你不去,讨回来的饭,你又不吃。有饭大家吃,没有吃的就死在一起吧!……”
从那以后,彭德华不再讨饭,他每天上山砍柴,下河捉鱼,还挑煤去卖,仍旧是饥寒交迫。这就是彭大将军童年生活的写真。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