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徐兆寿,1968年生,甘肃凉州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全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首批荣誉作家。新世纪人才,甘肃省“四个一批”人才。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共计500多万字。出版长篇小说《很好日记》《荒原问道》等7部,诗集《那古老大海的浪花啊》《麦穗之歌》等3部,学术著作《精神的高原》《入学的困境与超越》等13部。获全国畅销书奖、敦煌文艺奖、黄河文学奖、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等十多项奖,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小说评论》《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文学评论近百篇。 刘京祥,1971年8月生于甘肃会宁,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获得教育管理硕士学位,中学不错教师;曾任兰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团委书记、校长助理;现任兰州女子中专学校副校长。先后被授予“兰州市很好教师”“兰州市教育系统很好共产党员”“兰州市学习型职工”“兰州市很好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教学与管理》《西北师范大学学报》《青年科学》等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篇,参与省级规划课题若干项。 目录 谈谈文学与电影的关系(代序) 绪论 上编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简史 章电影之兴作和改编之始起 节戏剧改编电影 第二节小说改编电影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期的文学改编电影 节“十七年”时期的文学改编电影 第二节“”时期的文学改编电影 第三章新时期前十年的文学改编电影 节反思小说之改编电影 第二节改革小说之改编电影 第二节寻根小说之改编电影 第四节文学经典之改编电影 第四章后新时期的文学改编电影(1990—2000) 节后新时期文学改编电影作品概述 第二节类型电影的文学改编 第三节都市题材的电影改编 第四节史诗浪潮以及娱乐化的萌芽 第五章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改编电影 节华语大片与文学改编 第二节艺术电影中的文学改编 第三节网络文学的影像之路 下编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理论概述 第六章文学与电影的关系 节文学是电影的基础吗 第二节电影将取代文学吗 第三节电影对文学的传播作用 第四节电影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七章关于文学的电影改编理论 节“忠于原著”的窠臼与“多元创新”的趋势 第二节遵循电影语言的独特性 第八章电影改编队伍之症候分析 节作家转向编剧之现象概述 第二节如何培养精英编剧队伍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稿是徐兆寿主持的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探讨的内容是中国自电影兴起之后,文学与电影的相互影响,主要是文学改编为电影的问题。上编是以史的方式对百年来文学改编电影史进行梳理,正统是针对一系列长期争执的问题进行探讨,如文学会在影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中为消亡吗?反过来,影视的发展能离开文学吗?如何提高电影质量?如何处理好文学与电影的关系?如何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电影剧本创作队伍?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今天文学界和电影界面临的重大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