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些惊讶于我的提问:“是呀,都这个时候了,你就该什么都试一试。”
我拿着仅有的200元钱,去西郊动物园。在离老虎馆不远处的小路上,我看见一个穿军绿色衣服的瘦小男人,年纪不大,戴着墨镜,坐在铺着一张报纸的路边上,正在收拾他的东西,看样子要走。
我赶紧走过去,蹲下来问:“请问,你是不是就是殷大师?你帮人算命做符咒吗?”
他拿着手杖,敲了敲面前放着的一张纸,说:“上面不是写着不问生死,只问前程?你的问题我回答不了。”他继续把各种纸片和东西收到背包里。
我说:“你知道我要问什么吗?”
他说:“不是都写了吗?不问生死。”说完,就把那张用香烟外的玻璃纸包裹的纸皮收了起来。
我一下跪在他前面,“殷大师,我不问,我就想试试能不能叫醒我爸。他还没到时候,我知道他还没到死的时候。”
他笑了,“你怎么知道?”
我说:“因为还有人告诉我可以来找你。”
他说:“笑话,找我就证明他还没到时候?那我岂不是神仙?”
“如果命已该绝,我就不会碰见叫我来找你的人。我看过的书里就是这样安排的,我知道。”我执着地说。
“你看的什么书?”他有些调侃地问。
我说:“金庸、古龙写的都是这样的故事。”
他大笑,“你一个女娃娃,我还以为你看的是星座书哦。哈哈,你看的是武侠,哈哈。”
他收住笑,叹口气说:“年轻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现在放弃也许是最明智的。你爸爸或许也是这样想的,你何苦这样执着?”
“因为他是我爸爸,我爱他,不想他死。”我跪着,给他磕了一个头。
他叹了口气,“我就算出来今天会有人来出难题,正想收拾了走,没想到还是碰到了,缘分真是躲不开呀。”
“把他的出生日期、出生时间告诉我吧。”他说。
我赶紧告诉他。他的手指一直在动,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又说:“他五鬼缠身,不死也要脱层皮。”
我说:“怎么才能不死?”
他说:“我今日算到你我注定遇见,所以我只能听命,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我给你这道符咒,今晚12点,你在医院外面找一个山坡朝向西面,点三支香,用一碗黄酒,加入一大把米粒,把符咒烧了放入碗里,搅拌均匀。然后你拿着这碗,在山上边走边撒酒和米,大声喊他的名字,然后一直走到你看见自己的影子出现。最后你就把这个碗放到他的床底下。”
我一字不敢漏地记下了他说的话。我拿出我全部的钱:“你收下吧,这是我全部的钱,也不晓得够不够。”
他笑笑说:“你拿回去吧,你还要去买酒和香呢,全部给我,你怎么办?我们注定相见,因果的轮回,不要一次还清。你走吧,太阳快下山了。记住:心诚则灵!”
他定了定,问:“等等,你叫什么名字?在我的手上写。”
他伸出他的手,我用手指在他手心写着,边写边说:“一川。”
他的手抖了一下,喃喃地说:“不易呀。”
我说:“大师您说吧。”
他说:“一条河,回头无岸,注定走走停停,寻找。”
我说:“寻找什么呢?”
他说:“终其一身,寻找泅渡!”
他没有再搭理我,自言自语地说着:“终其一身,走走停停,找到一川,命该如此,道即如此。”
我没有明白,但我得走了,我对着他跪下来一拜。他自顾自对着他的手心喃喃念叨,好像低声说了句:“再见了,一川。”
那夜,我一个人在山上走了一夜,喊着爸爸的名字,直到太阳升起来,我看到我自己的影子。
爸爸,当天晚上,真的——醒过来了。
我一直感谢殷瞎子。我无数次回到西郊动物园的老虎馆的那条路上,但我再也没见到他。
P24-26
董心一,女,重庆人。现代小说家、自媒体运营者。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常年生活工作在深圳、重庆两城之间。出生于改革开放的1979年,经历着、感受着社会这30多年的社会发展及人文情怀。其作品风基调轻盈,文字的画面感真实优美。善于用文字构造多维度空间,使作品在脱离时间束缚之外来阐述社会体制下人的命运的各样悲欢,激起读者对人生际遇的思考。作者近期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哥德尔的宇宙》即将出版。
也许,我们遇到所有的人,最终都是为了遇到自己。
我相信黑暗给我们的除了死亡还有重生的力量。是什么给予我们在黑暗里前行去寻找的勇气?是爱?是时间?
我在思考良久后提笔开始写这样一个寻找自己的故事。自序不知道该怎么来写,只说说这个故事的构思、故事的人物。
在《遇见一川》中,我力求用文字来构造一个高维度的空间,脱离时间因果之外洞悉人生际遇。
什么是维度?我理解的维度,是可以衡量的一系列参数,是事物“有联系”的抽象概念的数量表达:点与点之间出现了线,线形成了一维空间,在此只能前进或者后退。线与线形成了平面,一维的叠加就是二维,在此能前后左右。平面与平面的各种交错就形成了空间,二维的叠加形成三维,在此能前后左右上下。以此类推,三维叠加在一起再加上时间这条纬度,我们就是在四维空间里。就像一个透明的正方体,我们慢慢转动它,发现在一定角度上你看到的完全相等的线段变成近高远低,有的面变成了棱形。好吧,这个比喻也许比较好理解:我就是用文字在绘制一个不停转动的正方体,不同的面在不同的角度呈现不等和交叠的形式。当我们越过这个维度,在新的交错空间里让时间折叠,意味着我的文字将会用一种新的视角来俯视生命。
故事用了两条线索。一是以空间轴为主线索:是一段我从重庆到色达的980公里的旅途,没有时间的约束,我用梦境和现实的交替来引出主线之外的若干个故事。二是时间轴:文章隐含了一个参照物——一辆车牌号码为“川V”的面包车,在故事里出现3次。在启程的时候它第一次出现,在塌方的时候它隐约出现在一川眼前,在故事结尾它再一次出现。它的出现分割了前世与今生、现实或者是梦境,让故事扑朔悬疑,也让时间消失在与空间环环相扣的故事里。
故事从两场半的死亡开始写,从黑暗开始讲起我们的故事,一切开始于黑暗,结束于黑暗。勇往直前的信念让一川一直在层层叠叠的别人的故事里寻找自己,实现那句话:“让你最终获得拯救的是爱,是去爱。”
故事记录了5个人物:一川、今朝、夏河、时间尽头的魔法师、藏族老阿妈。
今朝是一川的父亲,他与新中国同一年诞生,怀揣着在这个新社会要实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欲望。他体现着对名的欲望,为实现自己成为“风流人物”的名,不惜编造骗局,不惜牺牲所有的人,包括自己的女儿。
夏河,“80后”,一个很美的女人,一个藏族人和汉人的遗腹子。她是一川唯一的朋友,也是一川在年幼时期内心爱恋的对象。她对爱的理解是:制造快乐和交换快乐。最后什么都换不到了,她就沉溺于自己制造的性的快乐,沉溺在自己的欲望里面。
时间尽头的魔法师,一个“70后”男人,一个金融奇才,经营股票、期货。他是这个故事里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最终出现,让一川顿悟了什么是爱,也让他们这一段4次见面、4次未能认出对方的故事深刻凄婉。真实触手可及,但我们活在一个虚拟的状态里,彼此对可以拥抱可以呼吸的美好视而不见,因内心被欲望填满。
你是否也因为追寻心里的欲望,对身边默默为你存在的人无视呢?悲哀在于此,意义也在于此,每个人觉悟的路都是要自己去修,没有讲义也没有范本。最终魔法师一个人带着他的困惑和祈祷开着车进了色达的隧道,消失在一川的视线里。
他对利的追逐,对数字虚幻世界的无限依恋,对真实的漠视,陷入无休止的轮回波浪中,带着疲倦的躯体被这个商业社会、数字时代吸干。
一川,本书的主人公。她秉持自己的初心,在看似一环连一环的别人的故事里穿插,在不断提问,要找到自己。经历了人生不断的轮回,最终她找到自己,寻获“爱”。看似一无所有,却获取孑然完整的平静,在那片广袤的湛蓝天空下,她每天都像一条全新的河流,平和圆满。
藏族老阿妈,一个与一川相对的角色。她救了一川,用简单的方法救了一川的濒临破碎的世界,让一川顿悟。最后她离开了,给一川留下了守路人的帐篷和那狗、那牛、那片天地。可以说她其实就是一川自己,那是顿悟后的一川和迷途中的一川的相遇。
说了这么多,拖沓至极。关于故事的结局和时间如何交叠暂且卖个关子,等您看文章的时候自己去找答案吧。
希望您看的是故事,想起的是您与一川相通的人生际遇。
经历每一种关系,不过是体验爱不同形式的轮回。
董心一著的这部长篇小说《遇见一川》是悬疑小说的架构,情感小说的质地。
如果你喜欢《死亡幻觉》、《记忆碎片》、《生死停留》、《盗梦空间》、《禁闭岛》这些电影中的任何一部,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本书!
董心一著的长篇小说《遇见一川》讲述的是一个女孩追求“爱”的故事。她追求父爱,尽管自幼被父亲弃养,但仍在父亲年迈需要照顾的时候伸出援手;她追求爱情,尽管与爱人的情路遭遇重重坎坷。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灵鸡汤一样的小说,看简单的情节发展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作者通过这种欧亨利式的结尾表达出自己对于爱的理解:真正让人获得拯救的,是人对于爱的理解。小说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是语言清丽,情节设置离奇而温暖,而且整个组织结构也很有新意。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一段980公里的旅途,作者将梦境和现实交替,将故事铺展开来;一是多次出现的参照物,一辆有着奇特车牌的面包车,它暗示了现实和梦境,将故事的内在逻辑补充严密。作者写作手法高超独到,立意深远,小说读来耐人寻味,是难得一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