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体未发现任何异常后,我对他说“现在要看看您带来的检查材料”。那是一堆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的、破旧的、大小不一的纸张,没有时间顺序,更没有按检查项目(如血、尿、便、X线片报告等)予以分类。他在一旁解释说:“300元的号我已挂了三个科:喉科、心血管科、消化科……药买了不少,钱就更甭提了,可就是病没有治好!”
我将他已做过的检查的报告单择要挑了出来,包括电子喉镜、胸部CT、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还有血常规、全血生化、癌的标志物……这是一套全面铺开的、较全面的先进的检查项目,仅粗略地估算就得花费数干元。我向他解释。“这些检查单中,没有发现异常。”
他十分焦躁地说:“那我没有病?”
“不,我没有那样讲,我认为您的重要脏器,比如:心、肺、胃肠等,都没有问题。您有慢性咽炎。”
“那为什么全身会这样不舒服!”他满脸狐疑地嘟嘟囔囔地说。
“这与您刚才讲的睡眠不好有关系。”我又看了他手中已有的多种中、西药处方,为他选出了两种,没有再为他开药。建议他每天饭后用盐水漱口,饮料可用菊花茶或胖大海,要少吃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
“醋能吃吗?”
“少用为好,葱、蒜也要少吃。”我把捋顺了的化验单交给他,叮嘱说:“这是以时间顺序排列、分好类的化验单,不要再搞乱了。这是你自己花钱买的医疗档案,要保存好。以后看病时会有参考意义。”
他顺手将那摞厚厚的、叠放整齐的材料,随意地折叠起来。他略显无奈地说:“其实,我是文盲……”
我十分惊愕地看着他,至少从他的相貌、衣着打扮、言谈话语中,看不出任何迹象。“你不能认出这些化验单上的字?”
他认真地点了点头。
“你读过书吗?”我问。
“念过两年,也忘得差不多了!”
经过攀谈,我知道他在农村是一名化肥推销员,有两个女儿,小女儿上五年级。我告诉他,“……现在读书识字的,有文化的人,还屡屡遭到诈骗呢!现在的社会,不是只靠语言来沟通的。即便是巧舌如簧的人,也不是仅凭一张嘴,就能将买卖做发达了。文化非常重要,你需要从多方面掌握信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拓宽财路……”我注意他认真地听着,还不住地点头。
我说:“你要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学文化上,不要到医院花钱去找身体上的毛病,浪费你用血汗挣来的钱!你就让你的小女儿教你,首先从拼音开始。万事开头难,我七十多岁了,才学会了拼音,否则我不能操作电脑,也就不能上岗。当然与年轻人相比,在用电脑的灵活程度上我还差得很远,我还在学习。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何况你一点都不老,还很年轻!当务之急,你要提高文化,这样在社会上可走的路才越来越宽敞!”
他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脸。
门外的候诊的患者,已不知是第几次推开了房门……他匆匆地离开了。
不一会儿,他又推门进来。我惊讶地看着他……他三步并两步地走到诊桌前,将一瓶矿泉水,放在了我的桌子上。“大夫,这是您的当务之急!”
P32-33
当今,“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我既是观察者,也是体验者,因为至今我仍在临床工作着。本部文集中的文章多以“医乃仁术”“医者仁心”作为基本出发点,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辅以生动的实例来进行阐述。我希望将自己切身的体会、看法、观点写出来,如果这么做能为加强医患间的了解,提供一些令人信服的实事、资料,我就没有白做工!
继《冰底水》之后,将发表过的和没有发表过的散文、随笔等搜集起来,按时间前后排序,成为此集。应该说写作从少年时的业余爱好开始,时至今日已成了一种习惯,也可以讲是生命活动难以割舍的部分。身边,尤其是从医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常常会令我一次又一次拿起笔。这里的文章与《冰底水》中的文章没有重复;有2篇短篇小说,均发表过,内容是与医生有关的,因此收入。“冰底水”一词源于杜牧的《汴河阻冻》的诗句:“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水长东”则取自南唐李煜的《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诗中将人喻为宇宙长河中的水滴,瞬间即逝。我想,一句“愿君珍惜”是对这句诗最动人的理解了。
最后应该提及的是:北大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出版社的同志们,为出版此书曾给予我诸多无私的支持、关怀、帮助,我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惠薪
2015.5.1 一稿
2016.7.8 修稿
医生与作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职业,若让我同时从事两者,我会力不从心,甚至有时处理两者主次关系,都会觉得棘手。所要解决的最大矛盾就是两者都需要时间,因此有所取舍是必然的。我热爱写作要早于行医,开始于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女时。对写作的执著就像在自己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种子,多年来,我仍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它,不曾放弃。不过,在张天翼前辈的指点下,我还是选择把医生作为本行——即便曾受邀到某作家协会当个脱产作家,我也拒绝了。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对这个行当同样产生了感情。医生的职责是维护人的健康、乃至维系人的生命。而在人才济济的教学医院,除了值好医生的夜班、节假日班以外,我还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笔试、实际演练的测试,争取符合各层级晋升的要求,难有闲暇……但至今我也没有后悔过当初的抉择。我坚信对行医和写作的热爱,能赋予我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
改革开放后,医药卫生界的变化成了国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也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之一。庆幸的是数十年来,我工作在医疗界这片沃土之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平日里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会令我产生想把它们写成故事的冲动,而且我希望更多的人与我分享这些感悟。为此,我多采用散文、随笔、短篇小说等相对“短平快”的形式,将它们记录下来,于是这本文集就形成了。我有一本已经出版的文集,名为《冰底水》(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之所以两本文集的书名都用“水”字,是因为在我数十年人生的体验中,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人生恰似水流一样短暂易逝。我想,这本书的出版不应该是我写作生涯的谢幕,我还会继续写下去,也许会有第三本、第四本……
虽然现在已是耄耋之年,但我过得十分平顺、充实、满足。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我会随着水流踏歌而去……
李惠薪
于北京
改革开放后,医药卫生界的变化成了国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也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之一。庆幸的是数十年来,作者工作在医疗界这片沃土之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平日里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会令《水长东(一名医生行医生涯的感悟)》作者李惠薪产生想把它们写成故事的冲动,而且作者希望很多的人与作者分享这些感悟。为此,作者多采用散文、随笔、短篇小说等相对“短平快”的形式,将它们记录下来,于是这本文集《水长东(一名医生行医生涯的感悟)》就形成了。
李惠薪编著的《水长东(一名医生行医生涯的感悟)》为医学人文教育类图书,分为三部分,在作者体恤民生、对事业锲而不舍精神进行弘扬的思想原则下,第一部分以“医者仁心”“医乃仁术”为基准点,书写下作者从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作者意图还原医学的朴与真,认为学医的刻苦笃定仍是年轻一辈需要继承的品质,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医患之间隔阂的痛心以及医患鱼水情的暖心。第二部分书写了作者比较熟识的医学界先驱人物。第三部分收录了作者的杂记小说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