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据武技家及器物收藏家言,那种削铜剁铁、斩金切玉的宝剑的确是有的,不过世不多见,现在更没有人会铸。这是因为中国凡是有点本事的人,向来都秘不传人,即使收了徒弟,自己也必留下几手儿秘诀,所谓“绝技”者便是;等到他一死,他的技艺便真的绝传了,所以过去铸剑炼钢的技术越来越退化,其他的事亦多今不如古!
但是,著者说这段话是为什么呢?就因为本书所述的故事内容,乃是以三口宝剑为连索,以义士、孝女、侠客为主角。开始也要先叙述一件铸剑的事情,不过这个地方可不在那莫干山,却是在西岳华山之下的华阴县,时候是在前清雍正年间。青海叛乱,年羹尧率兵讨平,官封太保,后因恃功而骄,被内外群臣交章弹劾,以致被下狱赐死。
过了三十多年之后,华阴县中出了一个奇人。但若是细说起来,这个人可也不算是怎么出奇,他不过是一个开刀剪铺子的,姓吴,名叫慕冶,有六十多岁了,而且是一个瞎子。这个人也不是华阴县本县的人,他是孤身从别处来此,因为在南关开设了一家“双鱼为记”的吴家铁铺,专门制造剪刀,出了名,有了钱,娶了妻,置了田地,大家才知道了他,唤他作“昃老师父0;又因为他在六年前盲了双目,人们在背地又呼他为“瞎老师父”。
这位瞎老师父的炼钢打铁之术可真是精绝,他自己所制出来的菜刀敢说能切得断银元宝,他制的剪子一下就能够把很粗的铁条剪成两截,可是他绝不多制,并且没见他制出过刀剑枪钩等兵器。买卖一出了名,他自己就绝不再动手了。他有几个徒弟,现在替他经管买卖的是大徒弟黄老实跟二徒弟李如江,手艺虽也都不错,可是比他老人家差得太远了。
他自从失明之后便不再打铁,至于他失明的原因,传说不一。有的说是因为在打铁的时候,铁屑进起,伤了他的眼珠子;有的说,他打铁的本事太好了,为造物所忌,所以老天爷才让他瞎眼,免得他去传人。但是据李如江说,他常看见他的师父背着人哭泣,两眼是哭坏了的。由此可知,他师父的生平必定有一件伤心的事,同时证明他的师父感情过重,是个好心的人。
这话可也没有人信,因为瞎老师父的老伴儿是今春死去的,虽说那位老婆生前说话有点颠三倒四,好吃懒做,并且没给老师父留下儿女,但究竟是夫妻一场,她死后,没有人见过老师父的瞎眼眶里流下半滴泪水,这能够说他富于感情吗?
再说,李如江的年纪也有三十五六了,生长在本地,自幼父母双亡,帮助老师父做这个买卖,操心得头发都快白了。他白天在铺子里又打铁又站柜,晚上还得走七八里地,到望莲村老师父的家中去伺候,外带着看门守夜。因为老师父的屋子里有个银柜,每天铺子里所卖的钱都得交给他,他一五一十点过了,就收入银柜,最怕贼去偷他。可是他的家里唯一的佣人——长工带厨子的崔快嘴就是半个贼,连扫地的笤帚全都偷,非李如江去看着他不可。李如江这样的出力,手里却没有一个私钱,老师父也不拿出钱来给他说一个老婆,谁又能够说这瞎子的心好呀?
并且这瞎子简直可以算是不瞎,他的耳音极灵,一颗芝麻掉在地下他都许能够听得见;两手的感觉更是惊人的敏锐,用手一摸,他就能分得出米粒的粗细,能辨别得出是一根头发还是一根马尾;他的两足尤健,常常独自拿着一根竹竿,去往三十里外的郭家屯找他的老友郭海鹏谈天,摸骨牌“顶牛儿”,当天还必得回家。
这瞎老师父越老越有怪癖,越老越吝啬,越老还越精神。他的背虽然驼,可是双臂极健,力气还非常之大。他那一张跟铁似的面孔从来没有过笑容,两眼凹陷,一对半青半白的无光的眼珠中,像是蕴藏着他平生的绝技、半世无人知道的历史与他那满腹贪婪尖刻之心。P4-5